今年以來,在全國各地的蔬菜市場上,圓蔥已成為滯銷品種,價格跌入低谷,市場少人問津,導致種蔥效益低下,甚至血本無歸。
一項市場調查顯示,2006年圓蔥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供不應求,缺口加大,成為搶手俏貨,價格一路上揚,產地交貨價、市場批發價和市場零售價分別上漲至0.8元(千克價,下同)、1元和1.6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進入2007年后,圓蔥價格卻一路下滑,產地交貨價、市場批發價和市場零售價分別下跌至0.1元、0.2元和0.7元。降速之快、降幅之大、降價范圍之廣,為歷年所少見,已引起許多客商關注。
去年圓蔥高價農民獲利,今年圓蔥滯銷,農民賠本,其主要原因是:
一、2007年種植面積銳增。2006年我國各地圓蔥種植面積減少,加之部分產區受多種自然災害影響,產量較正常年份減少40%左右,與此同時,內銷量不減,外銷訂單增加,市場缺口加大,拉升價格陡然上漲,產地交貨價由往年的0.2~0.3元,猛漲至0.7~1元左右,一般每667平方米收入高達3000~4000元左右,是普通糧食作物收入的5倍以上。在利益的驅動下,主產區山東、河北、東北三省、河南、甘肅等地一哄而起,盲目發展圓蔥生產,2007年種植面積同比大增2倍以上。同時,農民為了增產,增加優種、化肥、澆水、管理等多項投入,致使今年每667平方米(1畝)產量較往年增加10%左右。
二、內銷外銷均無明顯增加。今年國內需求沒有明顯增加,出口到韓國的圓蔥同比減少20%左右,導致市場嚴重過剩,造成低價難銷。
三、圓蔥無庫貯藏。產新后各地圓蔥集中上市,造成市場爆滿,但各地無力建設大型冷庫,致使市場難以消化的大量圓蔥無法入庫貯藏;同時,今年大蒜和蒜薹價低,許多大型冷庫紛紛貯藏大蒜和蒜薹,導致無庫貯藏大量積壓的圓蔥。(黑龍江 丁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