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王 微 暢 暢
年少時,我們曾做著各色各樣五彩斑斕的夢,可是淅漸長大,我們終于慢慢發現了,“現實”有時候會讓我們感到冰冷和無奈。
失落,膽怯,迷茫,殘酷,希望,幸福,快樂……原來青春不僅僅是年華,更是人生最初的一場憂喜摻半的考驗。塞謬爾·厄爾曼曾說“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應是一種永恒的心態。”
讓夢想照進現實,別再彷徨,不要迷惘,而是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意氣風發地行走在青春的路上……
PART1:青春主張
你我都曾經經歷過酸甜的青春,都曾經徘徊在成長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可是,突然回眸,我看到有人大膽地走在陽光下,為自己的青春做主。
那個朋友
王微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一中學(曾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征文大賽初中組金獎)
秘密的價值就在于有一天會被揭曉,那種朦朧的質感一旦赤裸裸地呈現在眼前,又會是怎樣的景象呢?
心里有很多種假設,卻沒有一種能夠消除我所有的顧慮。所以,一個秘密,一守就是八年。這個數字像是迷惑心智的蠱,將一個原本美侖美奐的夢嚼噬成殘骸。看著那些傷口結了殼,蛻了皮,便終于找到理由勸自己放棄。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個特別的朋友,無論光陰帶走了多少回憶,那個人卻一直停駐在心里最隱秘而又最溫暖的角落。偶爾接到問候的短信,然后開心到失眠。我問往北他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感,如果有。就原諒我沒有辦法跟他在一起。他卻總是維持他的招牌笑容說,微,你太傻了。是啊,八年了,從八年前認識小C的那個下午開始我就一直扮演暗戀的角色。暗戀或許已經是俗套和懦弱的代名詞,可是當它被歲月的塵埃堆積了八年,便形成了一塊難以摧毀的石,成了自己存在過的證明。為了他,你會變得很勇敢,而且義無反顧;放學后你會偷偷等在他路過的地方,然后裝作偶然相遇一起回家;你會把自己的房間貼滿他偶像的海報,為了他,把摯愛的偶像劇換成NBA賽事,目的只是想要多一點的共同語言;自己的生日沒記住,卻記住了他的;喜歡用他的名字寫小說,然后幻想女主角就是自己。這些單純的少女情懷就像血液一樣在人的身體里穿行,無處不在。
因為是秘密,自然也就無人知曉,所有的人都以為我是很乖的孩子,聽父母和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不談戀愛。無論男生是怎樣優秀的人,都無動于衷,往北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比我高一個年級的學長,擁有王子般溫暖親切的笑容。似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心里的那個人是郁軒,就連很多讀者也有過這樣的誤會,我想郁軒也永遠不會想到有愛情絕緣體之稱的我會有這樣一段恪守了八年的感情。前幾天去吃往北的櫻桃宴時喝了很多酒,可是清醒得很,我看到了往北的幸福,那么真實。那天我故意喝了很多,然后裝醉坐在角落的沙發上,偷偷觀察他們每一個人的表情,因為在坐的人中除了我,都是剛畢業的高三學長學姐們,我想認真看看他們的表情,那是一種滿足感,一種簡單的幸福。忽然間感覺高考離我越來越近,漸漸地呼吸也困難起來。
往北走過來坐在我的旁邊,說:“微,我敬你。”
我問他敬什么呢?總需要個理由吧。他還是笑著說:“敬你改變了十一中沒有文學社的傳統,敬你可以那么專情地喜歡一個人八年,雖然不知道那是個什么樣的人,但是我很羨慕他,更佩服你。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學習,爭取明年考一所好大學。但是有些事總要有個結果。”
回到家里,我給小C發了短信,我問他女生中最要好的朋友是誰?他說,都差不多。能談得來的也就是俊主。
一段無所適從之后我又問:“那我是你什么樣子的朋友呢?”
“總是麻煩,卻很少關心的朋友,感覺上更像老師。”
我勉強笑著:“老師啊?原來不是朋友。”卻不知玩笑的話,原來也這么殘忍。
小C發短信說:“對不起。”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作用,鼻子酸得很,看著淚水滴在手機屏幕上,便再也無法言語。
十五歲生日時單純而美好的愿望:我要和小C成為一輩子的朋友,這就夠了。
可是,小C,八年小跑,我還是慢你一拍……
俊主是個好女孩,當小C把她介紹給我的時候,我就知道她才是那個能給小C快樂的人。那樣有個性的女孩所有的男生都會喜歡吧。她說,微,你是和小C一樣孤獨的孩子,讓人不喜歡都難。所以我和她成為了朋友。或許是因為和小C的性格太像,即使是做了八年的好朋友,我們始終也沒有完全了解對方,因為我們是彼此的鏡子,都不知不覺地停留在彼此的心門外。
我用了五年的時間和他成為好朋友,因為他骨子里對女生有種懼怕,我知道是因為他母親的原因。相識了八年,小C從來都沒有跟我提起過這個謎一樣的女人,我總是猜測,如果他的母親還在,或許他就不會如此哀傷。小C你知道嗎?初中的時候我常常一個人坐在你看不見的角落里看你打籃球,然后思索,你為什么會那么孤單,孤單得讓人心疼。這是你說我的話,卻那么真實地詮釋了自己。
小C說:“說自己孤寂的人不一定是孤獨的,而每一個冷酷的人其實都有著一個敏感而又執著的靈魂,比如王菲,莫扎特,你我。”當我了解我們是同一種人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是寂寞對望的平行線,永遠也無法產生相交的質點。我們能夠帶給彼此的并非真正的快樂,而是在安慰過后的大片不可觸及的荒蕪。或許早在八年前我們相識的那個下午就注定了,我只能站在友情的界線上,卑微地將暗戀的劇目上演。
有些事情或許真的只有寫出來,才算是真正的結束,寫出的文字可以將秘密那層神秘的面紗揭開,原本只被天使守護的事情也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占有自己的分量,就像小C說的,不要讓自己那么累。我是那么熱愛自由的人,為什么要用感情將自己束縛呢?我相信小C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而我也會找到我的。
小C,高三畢業后的我們將各奔東西,然后在不同的城市上演別樣的生活。在這段承前啟后的時間里,我總結了我的過去,你永遠都是我心里最最特別的那個朋友,不一定要牽手逛街。卻一定要無話不談。十五歲生日時答應過我的事情,你要記得。
所有的少女心事無非就是心底恪守的那份沒有表白就已經草草結束的暗戀契約,可是不同的是,這張契約上面只有立約人的名字,而記憶的保存期限卻是永遠。
微笑著等待傷口的愈合
暢暢 西安中學
痛的感覺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可是直視痛的勇氣卻需要慢慢磨練,也許是一個月,也許是一年。然而當傷口慢慢愈合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那只是小小的一個疤而已……
高三的天空是黑色的。記憶里,除了關于高考之后的種種想像可以讓人覺得有些不一樣的感覺外,幾乎找不到與累、忙、困、煩、無奈、迷茫這些詞無關的字眼去形容高三的時光。
在書桌前花了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做模擬試題,考了無數次試,在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之間來回奔波不知疲倦,每天睡覺時一閉上眼睛就是滿腦袋的高考題,每一次考試結束都要寫很多的試卷分析,不斷地為自己制定一個又一個的學習計劃,忘記了所有的學生社團,放棄了虛擬的網絡和小說里唯美的情節……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一年。
在這一年里,我無時無刻不在告訴自己,再堅持一分鐘,所有的煎熬都會過去。于是我努力地在模擬考試中爭取所有可能的分數。從老師對考試結果的分析中,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自己,一本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只要我還能挺住。
一直信心滿滿地走上每一次戰場,一直微笑著收好自己的每一份試卷。帶著一個不愿明說的信念走上高考的考場,我告訴自己,我一定會贏。
高考前的最后一晚,我失眠了,老師說這是正常的,我相信。安靜地跟父母告別,安靜地走進考場,安靜地填寫卷頭,考試時我分明聽到自己比平時快—倍的心跳,一下、兩下、三下……手心不停地出汗,看著指縫的時間一點一點變少。慢慢地深呼吸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開始認真地讀每一道題。
兩天的考試結束了,而長達一年的馬拉松卻還未到終點。估分的時候我先按照記憶將答案寫下來。在對照答案的時候驚呆了——我在語文試卷的答題紙上把選擇題答案涂錯行了,那就意味著30分的選擇題我一分都沒有!后面的三份卷子也沒有想像中答得那么好。淚水剎那間溢滿了整個眼眶,我該怎么走出我的房間,我該怎么跟坐在客廳里的父母說我的估分結果,我心里唯一的一句話是:我完了,這場考驗我輸了!
最后的分數比我估的還要慘不忍睹,我把自己關在房子里哭了很久,對于從小在寵愛和表揚中長大的我來說,在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所有的夢想成了一個荒誕的笑話,沒有哪個學校會去聽你解釋你得過多少獎,取得了多少成績,高考的分數是死的,沒有人可以改變。
更多次的失眠和嘔吐,好幾次我聽到爸爸媽媽在一起談話時說到:“不如我們去找××學校的×××,他(她)是我的朋友,找他(她)也許有用,說不定還有希望……”
媽媽是當年陜西省的文科狀元,拿著北大耀眼的文憑,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自信,智慧。美麗,她全都有了,在我心中,媽媽永遠是完美的代名詞,她長年在國外工作,就是因為我高考,她跟海外的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回來看我。爸爸是重點大學的研究生,用他們那個年代的話說是“高級知識分子”了,永遠的正直憨厚,媽媽不在身邊的那些日子里,都是爸爸在照顧我的生活。這兩個我生命中最愛的人現在要為了我的未來去向別人彎腰,我不接受,我絕對不接受!
終于,我擦干淚水,走出房間。坐在爸爸媽媽面前,我說我不想讓你們為了我去求別人。媽媽拉著我說:“我們不是去求人,我們只是去問問,你那么優秀,我們希望能有一個適合你的學校去實現你的夢想……”
我不知道該怎么去告訴他們我的失誤只是因為緊張而涂錯了答題卡,我怕看到他們眼里失望的神色,所以我選擇沉默。多少次在路上碰到爸爸媽媽的同事,看到他們滿臉喜悅地詢問:“怎么樣?我說你們家孩子今年一定考得不錯吧?報的哪個大學啊?”每當問起這些,我都看到爸爸媽媽臉上難以掩飾的尷尬。我第一次覺得那個曾經讓他們無比驕傲的女兒現在是多么的失敗,我讓全世界最完美的父母失去了自信和光芒,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征集志愿開始了,爸爸非常慎重地問我:“要不要復讀?”
“不要!絕對不要!我怕,真的很怕,我不想讓高三的日子重演。”我非常堅決地告訴爸爸。
“好,那咱們不復讀。”
為了讓我散心并且緩解高考帶來的種種壓力,媽媽決定讓我回外婆家住一段時間,我答應了。
一進門,看到所有令我懷念的東西,心里有種暖暖的感覺。因為高考,我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沒來看過外婆了。我抱住外婆,卻發現,她瘦了。心突然揪緊,可是還要強忍住淚水。不希望讓家里人擔心。
“外婆,你怎么瘦了這么多?”
“沒事,人老了嘛。”外婆的言語顯得格外輕松,可是我覺得外婆一定是太操心我了。
后來聽家里人說,外婆為了我能取得好成績,每天要在廟里呆七、八個小時為我念經頌佛,有時候還在廟里住很久,因為擔心,總是吃不下飯。我記得自己小時候還常常笑外婆迷信,覺得她的很多觀念很過時,可是她卻永遠是那么慈祥、善良,用最寬廣的心包容我的所有無知與幼稚,不斷地容忍我,教育我。那一刻,我看到了外婆頭上縷縷的白發,看到了她又一次的包容,無論對錯,在她心里,我永遠是她最驕傲的孫女。因為內疚,因為自責,因為不忍,我又一次地沉默了。
開始在博客里寫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了關于夢想的描述,沒有了激揚的文字,沒有了勇氣,沒有了自信,所有的日志只是沒有營養的抱怨和后悔,我覺得我沒救了。寫完之后很久沒有再碰電腦,因為即使再寫,也是一樣的垃圾。
后來,爸爸媽媽建議我說:“既然在國內競爭太大,而且考上的學校你又不想去,不如出國吧,我相信總會有一個屬于你的地方,或許它不在這里。”
一家人選擇了讓我去法國留學的道路,心里覺得慢慢安靜下來,又一個考驗要開始了,這次我不允許自己輸。
重新打開電腦,看到博客里來自家人和朋友的留言:
“跌倒了就要爬起來,今天的你一定不是昨天的你,讓過去的過去吧。”
“世界上總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存在,不要一下就否定自己的全部,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你的未來是一片荒蕪的土地,它是完全屬于你的,你可以探險,可以開拓,可以毀壞,也可以放棄,放棄前,請一定要確定你的土地真的沒有一點兒養分了。”
“暢,加油,全家人都挺你!”……
看著電腦屏幕,把這些話回味了很久,這一次的失敗只是命運和我開的一個小玩笑,有什么了不起!嘴角開始有了微笑,心中的血液再次加速,生命給了我選擇權,我為什么要把自己禁錮在悔恨之中,現在不做出選擇,時間過了,權利也會過期。
不再去假設如果我沒有那么緊張,如果我沒有涂錯答題卡,如果我可以認真檢查數學卷子,如果我可以在考試前再努力一點……我的世界不是在無數的假設中運轉的,沒有什么讓我覺得比努力拾回自信更重要,哪怕是為了那些我愛的和愛我的人們臉上的笑容,我必須重新拼搏,重新走上戰場,跟昨天的我告個別。希望她別想我。
今天的我,傷口已經痊愈了,又回到了備戰狀態,信心滿滿地告訴自己,我會讓所有人都看到,我會微笑著打敗那些迎面而來的對手!
PART2:他們曾走過
原來我們并不孤獨,每個人都曾在這條成長的路上艱難地走過……
他們的中學時代
梁曉聲
梁曉聲 生于哈爾濱,原籍山東榮城,當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父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年輪》、《遺失的伴侶》等。
從1963年起,報上不再開辟專欄教授某類野菜的幾種不同吃法了。用淘大米和高粱米的水經過沉淀加工成的“人造肉”。在人們不經意間,從各食品商店的柜臺里消失了。據說那一項發明還在當年榮獲過什么成果獎……
真正的常識概念的豬肉,開始大量向市民供應。到1964年,曾一度取消了肉票。而且,最價廉時,才四角八分一斤。又能有新鮮豬肉充實進戰備肉庫了。據說肉庫已經存放不下了,存期太久的肉,便破例供應給老百姓。面粉由每人每月三斤增加到五斤。大米由一斤增加到兩斤。豆油由三兩增加到了五兩。肥皂、面堿、火柴、燈泡,雖然仍舊憑票,但畢竟憑票可以買到了。于是普通的老百姓,又覺得生活離共產主義,確實可能不遠了。1965年,共和國長子長女們的身體,在饑饉年月剛剛過去的日子里,以“大躍進”的速度加緊發育和成長。仿佛一旦錯失良機,便再也沒有條件發育和成長了似的。
如果說人們的頭腦中還存在著什么憂患意識,那就是——戰爭……反帝反修,七億人民七億兵。
這一年,城市老百姓家里的每一扇窗子都貼著防空紙條,凄厲的空襲警報時常凌空驟響。
學校里靜悄悄的走廊——所有的教室門猝開,學生們有秩序地一隊隊朝樓下跑。進行“防空防爆演習”。
學生們出了教學樓,來到操場上——操場正中有位老師持旗指揮,隊形四散開去……
廣播聲:注意!現在……左前方出現原子閃光……
面向前方的學生們,立刻轉身,匍匐在地,同時用雙手做“八指”捂眼、兩個拇指按耳的動作。
有些老師和學生,將硬紙板剪成的圓片兒,放在匍匐著的學生身上。上面寫著“頭部”、“背部”、“胸部”、“左腿”、“右臂”等等——這表示,他們身上的這些部位已經“負傷”。
廣播聲宣布:沖擊波已過……
一隊隊學生從樓內迅速跑出,她們大部分是女學生,代表著“救護員”,用白布三角巾替那些“負傷”的同學包扎。
她們做得相當認真。
一名女同學見附近的“傷員”都有了救護者,拿著三角巾一時不知該救誰好——她是郝梅——她已差不多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哎,郝梅,救我,救我……”趴在地上悄悄招呼她的是徐克——他也長成了一個半大青年……
郝梅走了過去,蹲下問:“徐克,你哪受傷了?”
徐克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她亮出了攥在手里的圓牌兒——上面寫著兩個字是“臀部”。
徐克說:“其實我更愿意頭部受傷……”
“別說話!”郝梅自己卻又問:“左臀還是右臀?”
徐克看看手中的牌兒:“這上沒寫。你就當是整個臀部吧。”
于是郝梅包扎。徐克胯骨太寬,巾角系不到一起。
徐克說:“鞋帶兒!快解我鞋帶兒。”郝梅趕快解他鞋帶兒。
哨音……
廣播聲又命令:停止。現在開始檢查各班情況……
郝梅很是沮喪。
在他們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兩行字:
一、我們反對戰爭
二、我們不害怕戰爭
說來也巧,除了張萌分在另一班,我們書中的幾個主人公,不但考入了同一所中學,而且在同一班級。
站在講臺上的女老師說:“剛才演習過了。下面,同學們自由發言,總結一下經驗,也可以談談感受……吳振慶,你說吧!”
吳振慶已長得又高又壯。他放下手站起來說:“老師,沖擊波過后,我們的教學樓還能存在么?”
“當然不可能存在了!”
“那,救護員們,又怎么可能從樓里跑出來呢?”
“嗯,這個問題提得有道理……”老師開始在小本上記。
徐克舉手說:“老師,原子彈爆炸,我們就這樣……”他做“八指”捂眼,兩指按耳的動作,“然后往地上一趴,究竟有什么意義?”
“你得假設,它離你很遠很遠。”
“多遠啊?它要是遠在地球的另一邊爆炸,我還在中國往地上趴干什么?可是它如果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從天而落呢?”
“那就算你倒霉唄!”一個男同學說。
老師呵斥那男同學:“嚴肅點兒!”又對徐克說:“坐下,就你經常提些怪問題!”
徐克嘟噥著坐下:“怎么是怪問題呢?”
老師看了看大家,又說:“韓德寶,你就坐在那兒說吧!”
韓德寶卻還是站了起來:“老師……我……上廁所。”
“事多,剛入教室又上廁所!”
韓德寶像是發愁似地說:“上節課我就想去來著,可是警報響了……”
“快去快回!”
韓德寶偷偷向同學們做了怪相,跑出去了。
王小嵩猶猶豫豫地舉起了手——他不但明顯地長大了,而且模樣變了,卻仍屬于清秀型。
老師高興了,說:“王小嵩可是不太主動發言的,你說吧。”
王小嵩說:“老師,我……不適合當救護員。我一見到傷口和血,自己就會先暈過去的……”
老師已準備記,聽了他的話,索然地將拿著小本兒的手放下了。
吳振慶說:“對。他是那樣。他患恐血癥!”
幾名同學笑了。
老師說:“不許笑!”
一名男同學站起來發表意見。一名女同學似乎不同意他的話,站起來反駁。幾名女同學站起來表示支持。
上廁所回來的韓德寶,踴躍地參加了爭論,指手畫腳侃侃而談。從女同學的表情看,他顯然是站在她們的對立面。
老師左顧右盼,不知該聽誰的。
在戰爭陰影的籠罩之下,他們的中學時代進人了1966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并沒有很快地打起來,中國卻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叫做“文化大革命”……
節選自《年輪》
不敬師長
孔慶東
孔慶東 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著名文學家錢理群老師的開山碩士生。
我
孔慶東,男的;
大好人,裝的;
北大教授,副的;
文學博士,真的;
圍棋二段,業余的;
排球裁判,專業的……
我們這一代人,雖在文革中度過童年,卻最懂得尊敬師長。我們的尊敬,不是停留于表面的禮貌謙卑,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敬重。所以,我們對老師的“敬”,有時恰恰是以“不敬”來表現的。我們興致勃勃地觀察老師的小動作,模仿老師的口頭禪,給老師起外號,所有這些,使老師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有血有肉,能歌能哭,使老師成為我們一生心目中最可愛的人。
哈三中的老師大多德才兼備,遠近聞名。越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有性格。我在7班時,語文老師劉國相就極有性格。他講課精彩幽默,見解獨到,倍受同學歡迎,然而他卻極不謙虛,講到高潮,突然大聲問一句:“我講課好不好?”同學齊喊:“好!”他又問:“棒不棒?”同學齊喊:“棒!”劉國相如飲甘霖,越發精神抖擻。有時其他省市的老師來觀摩聽課,他也不知收斂,甚至更加肆無忌憚。有一回上課前他走到講臺,同學起立,他不按慣例說:“同學們好”,卻揚起右臂喊了聲:“嗨,希特勒!”這樣真誠的老師在中國可以說是鳳毛膦角,他給我留下一個終生的啟示:做老師,首先要做一個真誠的人。
高三·八的老師普遍喜歡我們十二棍僧,但他們不知道,十二棍僧對他們是常常頗為“不敬”的。班主任老魁每天裝出一副兇相,不論同學取得什么成績,他都很少表揚。尤其喜歡訓斥女生,還動不動威脅女生說,誰要躲在屋里不上操,或者偷懶不掃除,他就一腳把她踢出去。女生對他又恨又怕,并且因為他很少威脅男生而對男生也增加了仇視。可是到畢業時大家回頭一想,老魁一個人也沒踢過,一個人也沒罵過,多少訓斥和“威脅”都成了有滋有味的回憶。比如一次種疫苗,許多女生害怕打針,竊竊議論。老魁說:“那有啥可怕的?一攮一個!”嚇得女生一片驚叫。還有一天下午,我去參加全市語文競賽,同學們都在自習,老魁故作鎮靜地踱進來,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大字:“孔慶東在全市語文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然后又故作鎮靜地踱出去,在門口左腿把右腿絆了一個趔趄。我傍晚回到學校,望著黑板上的大字,仿佛看到了老魁的內心。
老滕是個急性子。講課時一個字趕著一個字,唾沫飛濺。又喜歡在空中比畫,無論多么復雜的幾何圖形,都宛如清清楚楚擺在他面前,他在空中左畫一個圓,右分一個角,時而說剛才那條線不要了,時而又說現在把A換成A'。所以你只要忽略了他的一個動作,就再也跟不上他。他之所以喜歡空手比畫,是嫌在黑板上寫畫太慢。他在黑板上急躁得很,每每寫錯,寫錯了就用大袖子去擦。一節課上不到一半,他就渾身都是粉末。同學做練習時,他就巡視輔導,蹭的好多同學一身白末子,以二猛身上最多。老滕恨不能一日之間就讓同學掌握他的全部本事,所以對于做不出的學生又氣又恨。有一次整整一行女生輪番上黑板也沒有做出一道題,包括二猛在內。老滕揮動蒲扇般的大手像繞口令似地說:“你們哪兒也考不上!大學也考不上,中專也考不上,技校也考不上,哪兒哪兒也考不上,啥啥也考不上!”老滕惟恐我們學習不努力,經常編造一些謠言來嚇唬我們。比如說:“這幾道題一班同學全都會做,三班同學20分鐘就做完了,看你們怎么樣。”有時又說:“我到一中和十三中去講課,最近一中的數學已經超過了咱們,十三中也已經跟咱們差不多了。你們再不努力,就哪兒哪兒也考不上了!”我們向一中一打聽,原來老滕在一中說的是:“就你們這個樣兒,三中閉著眼也刷得你們一根毛不剩!”老滕還在外邊吹噓過:三中的肖麟和孔慶東,做題像飛似的,連理科的尖子都比不上。在老滕的培養下,我們班的數學水平的確很高,而且鍛煉出了卓越的空間想像力,高考時有人得了滿分。不過老滕也并非只知道督促學習。高考前夕,哈爾濱著了兩場大火。一天中午,幾個男生去看救火,半路與老滕遭遇,老滕怒斥道:“什么時候了!你們還有閑心去看救火?練習題都做完了嗎?”大家都很羞愧,準備返回。這時老滕話題一轉:“好吧,快去快回!我告訴你們一條小路,距離又近,又沒有警察,還可以騎車帶人。”說到此處,老滕一臉的得意,就像在二猛面前講課似的。
地理老師張大帥是個肥頭大耳的白發老頭,他是中學地理界的權威,有幾大絕招。一是在黑板上隨手畫地圖,惟妙惟肖。二是善于出題和押題,做過他的題,對付高考便胸有成竹。三是不備課,也沒有教案。他上課就拿著一本教科書,打開就照本宣科。為了顯示不是在“讀課文”,他不時加上一個“的”,減去一個“了”。讀到外國地名,故意讀得起伏跌宕,好像他去過似的。大家佩服他的水平,所以對于他的講課也只能忍受。時間一長,張大帥也不再掩飾,進門就說:“書——25頁”,大家便翻到25頁,他說:“書——68頁”,大家便翻到68頁。一天他一進門,我們幾個男生就說:“書——”,張大帥白了我們一眼,說:“教材——120頁”。過了幾天,張大帥一進門,我們便說:“教材——”,張大帥這回連看也沒看我們,說:“課本——139頁”,于是大家無不佩服。張大帥講課之外,喜歡以一種非常含蓄的方法炫耀自己。他經常慢條斯理地說市里省里請他開會,“我呀,不愿意去。可是電話打到學校,又打到家里,不去實在不行。”他還時而講個小故事,比如說某一天,他觀云識天氣,認為要下雨,別人都認為不會下,“整個一下午,也沒下。”張大帥說到這里,停頓了片刻,大家以為他這次是真的謙虛。張大帥接著緩緩說道:“到了晚上,下了。”故事到此結束,韻味無窮。我用老魁講作文的術語評價說:“真是鳳頭、豬肚、豹尾!”
老師們往往有些小毛病,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比如老魁來上課,走到門口時,躲在門后把煙掐掉。老滕每次理發,腦袋上都深一塊,淺一塊,跟狗啃的似的。歷史老師講課前總要故作輕松地說幾句題外話來掩飾緊張。他用手指不斷地捏著粉筆頭,下課后滿講臺都是碎粉筆末。生物老師不知為什么特別愛講大腸桿菌,一有機會便扯上幾句,因此外號叫“大腸桿菌”。化學老師有個口頭禪叫“相應地”,一節課要說上幾十次,“把桌子相應地搬過來”,“把儀器相應地送回去”,“大家相應地做一做”,“課后相應地來找我”……這些甚至被我們給記到了《班務日志》上。《班務日志》是教導處每周要檢查的。有一次我們記了老滕剃頭的內容,教導主任批閱到:“今后這類事件最好不記。”最讓人記不勝記的要數政治老師。這位老頭跟張大帥一樣,也是著名的特級教師,講課精練有條理,善于出題和押題,而且很喜歡我們十三棍僧。他一口南方普通話,把“互相聯系,互相排斥”說成“五香聯系,五香排斥”,因此外號叫“五香聯系”。五香聯系上課時毛病甚多,據我們認真討論,主要有提褲子、挖鼻孔、掏耳朵、閉眼睛和看窗外五種。這五大毛病出現的頻率極高,而且動作幅度大,持續時間長,比如他可以閉著眼睛講完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看著窗外講完帝國主義的根本矛盾。有一天,我們決定用畫“正”字的辦法詳細統計一下五香聯系的各項數據,課前做了分工:我負責閉眼睛,肖麟負責看窗外,鄭麻子負責掏耳朵,王老善負責挖鼻孔,張欣負責提褲子。周圍的女生聽見了,都興奮地憋著笑,等著看熱鬧。剛剛分配完任務,上課鈴響,五香聯系進來了,大家急忙起立。還沒等喊“老師好”,只見五香聯系兩臂一垂,就提了一下褲子。張欣一見,趕緊彎腰畫了一個橫杠,周圍同學都忍俊不禁。五香聯系說:“站好了,不要笑,上課要嚴肅。”統計結果,我共有五個“正”字,高居榜首。
這些可愛的老師使我很早就認識到,做人首先須有德有才,大節無虧,小節上則不妨任其自然,寧俗而勿偽。要經得起別人的“不敬”,才能配得上別人的“敬”。
節選自《遙遠的高三·八》
PART3:我觀點
我對所有不愛我的人微笑,卻對所有愛我的人生氣。
——郭敬明語。其實年少的我們就是這樣,不懂得珍惜!時光流逝,白駒過隙,珍惜所有,抓住自己的幸福。
世界上的邏輯分兩種,一種是邏輯,一種是中國邏輯。一幫毫無成就的人居然還指責一個世界冠軍的教育模式有問題,就是中國邏輯。
——在斯諾克大師賽中,丁俊暉慘敗,遭網友罵,韓寒說了上面的話。這就是我要過的日子。生活就是要學會忍受,只有忍受才能享受。
——丁俊暉15歲那年的大年初一只身一人來到英國。最先在北安普敦的一家臺球學院學球,他喜歡一個人練球。業余時間靠看動畫度日,吃飯以方便面為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準則和態度,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已決定不再當眾唱歌,因為我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名運動員,不想做一名歌手。
——一曲《東風破》,讓人們了解了劉翔的嗓音。“太好聽了!”也許是最俗但卻是最真實的評價,劉翔在拒絕央視春節晚會“賣唱”要求時說了這番話。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職責是走向成功的航標,作為學生,我們的天職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不在乎起點有多高,最重要的是終點。
——當有記者問到姚明害不害怕被新人超過時所做的回答。也許個人的起點無法自己掌握,但是堅持信念,一直努力,我們的終點就會不一樣。
這就是比賽,像生活一樣,沒什么如果可以預料。
——姚明對比賽失利所說的話。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就是考試,像生活一樣,沒什么如果可以預料。”成績高低好壞無所謂,重要的是我們從中汲取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人生就像一杯白開水,平平淡淡的;但又像一杯加了糖的白開水,甜甜的;也像一杯加了鹽的白開水,成咸的。
——中學生語錄。這杯白開水最后肯定是五味俱全!還可以再加上咖啡,加茶,加醋,加醬油,加味精,加料酒……
每個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但是生活并不是理想化的,你得到一部分東西的時候,你就會失去一些,這很公平。
——李宇春語。拿得起,放得下。瀟灑何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我在初學寫作的時候(早已不是少年),常常去請教一些編輯,讓他們看看我能不能從事寫作。若能成功。我可以拋棄一切去奮斗,若不是寫作的料,那我就去干別的事了,沒有一個編輯給我肯定的回答。
——賈平凹在《賈平凹寄語中學生》中寫到。沒有誰能真正看懂誰,一切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去奮斗。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很難說清它們之間有多大的區別。我實在不認為這其中有哪一句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或者語法是不通的。我看來看去,沒覺得有把功夫用在這個上面的必要,甚至就連糾正錯別字都比這個更重要。
——王蒙聲稱這樣的考試題目我最多能得60分,又一次針對我國的教育問題提出質疑。
我希望我們的中小學生,從現在開始,一輩子說自己的話,說真話,至少說較真的話——這是下一個世紀中國的希望之所在。
——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語。說一句真話很容易,不容易的是堅持說真話。
最初寫作時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自己坐下來,讓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誼,這是需要極大的耐心來維持的,必須堅持往下寫。
——余華讓自己坐下來才能夠找到寫作的樂趣。在快節奏的今天,沉淀是一種功力。無論是對作家還是正在走向作家路上的人,或者是喜歡寫作的人。
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和你們換個位置。像你們這樣,有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好的機會,這樣幸運的孩子在中國還是極少數的。我的理想是,我們一起好好努力,讓全國的孩子們都有這樣好的學習條件,這樣好的生活,讓祖國因我們的勞動變得更加美麗。
——李肇星在南京外國語學校,親切會見了800余名師生時說。“行行出狀元”就如我們所選的科目一樣,不同的課程都有自己的狀元。狀元不是唯一的。
一定要把大學讀完。
——比爾·蓋茨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演講時寄語中學生。上大學不僅可以獲取專業的知識,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素質的提高。
我的為人可以從長期看出來。我希望大家對我個人的信任和理解是靠長期的理解,而不是靠一件事情的誤解。
——李開復語。因為我們的青春年少,對某一件事情我們會與同學朋友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要因此而對對方作出任何武斷的結論。我們成長了10多年,不是靠一件事情就被定論的。
誰都有權利夢想,夢想成為明星、宇航員及作家詩人,也許夢想最終未能實現。但它使你的少年時代美麗而且豐富。
——舒婷寄語。中學生朋友們,擁有夢想是一種幸福。無論最后實現與否,至少我們曾經心有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