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許多人都宣稱自己的腦海里還存留著關于前世的印象,有些畫面甚至歷歷在目。于是他們試著尋求各種方法找尋自己可能的前世經驗:催眠、占星或靈媒。
一群荷蘭研究小組的實驗心理學家找來了13位認為自己擁有5次以上輪回轉世記憶、并接受過多次催眠療法來找尋自己前世內容的人,以及13位不相信前世今生說法的一般人。教育程度和年齡相當的這兩組受試者參加了一項名為假名聲作業的記憶實驗。他們被要求念出40組一連串以視覺呈現的名字;2小時后,他們面對另外160組名字,其中包括之前看過的名字、新出現的名字(共40組)以及在荷蘭小有名氣的人物的名字(共80組),并對這些名字進行判斷:指出哪些名字曾經在2小時前念過。
實驗結果發現。參加催眠療法并宣稱自己記得前世細節的人,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把曾經看過的名字誤認為是有名人物的名字,并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此結果顯示,這些人比較容易產生不存在的記憶,并且在指認記憶的原始來源時也比較容易發生錯誤;而這些人對某些事物產生熟悉感時,容易將其轉化為腦海中“真實”記憶的一部分而不自知。心理學實驗對于記憶的觀察,都顯示出記憶本身其實是很容易被扭曲或重建的。這項特性解釋了為何相信自己有前世的人。會對這些清楚、詳細、身歷其境但實際上可能不存在的記憶,深信不移。
牛頓準不準?
物理學家最新的實驗結果證實,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在加速度5×10-14m/s2的狀況下依舊成立,比舊紀錄推進了1000倍。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表示物體所受到的作用力正比于其所受到的加速度,用數學語言描述就是F=ma。這個簡單的式子幾乎可以準確地描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現象。但是對物理學家而言,確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適用上下限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在極限狀況下,如果第二運動定律失效,那很可能就是新物理產生的機會。
為了測量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在微小加速度時的狀況。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直徑只有20μm的鎢絲來制作扭秤。這個扭秤的自然周期為795秒。他們測量了這個扭秤在小角度擺動下的周期變化。這個實驗相當精細,因此在這個尺度下,甚至鎢絲本身的布朗運動也是系統噪聲的一部分。在這個實驗中,他們相當于是測量F和a,看看這兩者是否成正比。實驗結果顯示,這兩者與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相當吻合,在加速度為5×10-14m/s2。的狀況下依舊成立。
但是在其他極限狀況下呢?在天文尺度下,科學家要利用觀測星系運動才能進行推論,而這些現象也正在研究當中。無論如何,對已知物理定律適用范圍的檢查,除了可以確認我們對物理現象的信心外,同時也可能讓我們發現新的未知物理現象。
水之星辰
最早科學家根據地震波的走時變化與震央距的關系,來推論地球擁有液態的外核,這是因為震波S波無法在液態介質中傳播,而消失在震央距110°以后。
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梅格特領導的研究團隊,也采用地震波測量法測量水星自轉速率的微小變化,從而確認水星具有液態外核。
水星自轉與公轉周期并不一致,加上其公轉軌道的偏心率很大,因此太陽重力矩對水星自轉軸的影響也會隨著其所在的位置呈周期性變化。研究團隊在2002年-2006年間,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送出雷達訊號前往水星,并于西弗吉尼亞州的觀測站接收回波。根據21次不同時間的觀測結果,研究團隊測得水星自轉速率的變化量是全為固態核的天體的兩倍。由于自轉速率變化的幅度與水星本身的轉動慣量成比例,因此可以從轉動慣量得知水星內部的質量分布:類似于旋轉熟蛋與生蛋的差異原理:熟蛋往往比生蛋更容易轉動。
雖然科學家證實水星擁有液態外核,卻仍無法確認水星現在是否擁有產生磁場的自轉運動:不過,這個發現說明水星核內必須含有較輕的元素,比如硫。硫與鐵形成合金降低了水星核的熔點,才能使水星外核不至于快速冷卻而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