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射SP4特種彈的PSS 7.62mm半自動微聲手槍是一種微聲、無焰的個人武器,用于隱蔽襲擊和自衛。該槍由位于莫斯科附近科里莫夫斯克的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制,1983年在圖拉兵工廠投產,1984年裝備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克格勃)和國防部的特種偵察部隊,1992年技術解密后,又被俄羅斯軍隊和其他執法機構采用。
原理奧秘
微聲原理與微聲手槍普遍采用的“膛口消聲器+亞音速槍彈”的微聲手段截然不同,PSS微聲手槍微聲的奧秘幾乎全部集中在配用的SP4特種彈上。
SP4特種彈采用封閉式微聲原理,即在彈頭和發射藥之間裝有活塞,擊發后,火藥燃氣推動活塞和彈頭一起向前運動,直至活塞被彈殼口部擋住停止前進,而彈頭在慣性作用下繼續沿槍管前進,離開槍口。由于火藥燃氣被活塞密封在彈殼內,避免了高壓燃氣的急速外泄而產生的膛口激波,加之彈頭初速為亞音速,因此可使射擊達到較好的“三微”效果。
該彈采用圓柱形鋼制彈頭,并整個埋在彈殼里面,彈頭端面與彈殼端面平齊。為了保證彈頭順利地擠進膛線,在彈頭前部裝有銅制的導引彈帶。活塞前端面中心處有短小的凸起,裝彈時其嵌在彈頭底部中心孔內以輔助定位。活塞后端為大底凹,因側壁較薄,擊發后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容易膨脹變形,貼緊彈殼內壁,以提高閉氣效果。SP4特種彈射擊時的噪聲相當于4.5mm氣槍射擊或拍巴掌的聲音大小。
自動原理由于配用槍彈的結構特殊,被封在彈殼內的火藥燃氣無法直接推動自動機完成運動,因此PSS手槍在自由槍機的基礎上,創新地采用了彈膛短后坐原理。
該槍的槍管由可活動的彈膛和固定線膛組成,彈膛具有單獨的彈膛復進簧。槍彈擊發后,密閉在彈殼內的火藥燃氣在推動彈頭與活塞向前運動的同時,推動彈殼和彈膛以及套筒一起向后運動。彈膛后坐8mm之后,被彈膛止動器擋住,停止運動;而套筒由于慣性繼續后坐,完成抽殼和拋殼動作,同時彈膛在彈膛復進簧的作用下前移回位;套筒后坐到位后,在其復進簧的作用下復進,推動下一發彈上膛,完成待擊動作。
結構剖視
PSS手槍獨特的微聲原理和創新的自動方式并不妨礙其在結構設計中充分借鑒其他手槍的成熟結構。例如,其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幾乎完全照搬了馬卡洛夫手槍:外露式擊錘,既可單動也可雙動擊發;由埋在握把里的擊錘簧下端充當彈匣扣;保險手柄位于套筒左側后方位置,在保險狀態下,扳機和擊錘同時被鎖住。
該槍具有空倉掛機功能,但沒有單獨的掛機卡筍,而由拋殼挺兼任。換裝滿彈匣后,套筒不能自動復位,必須將其向后拉到位后松開才能復進到位。瞄準裝置由固定式準星和左右可調的翻轉式表尺組成,表尺射程為25~50m。采用可拆卸的單排盒式彈匣供彈,容彈量6發。彈匣兩側設有觀察窗,余彈數目一目了然。
每支槍的全套附件包括備用彈匣、通條和隱蔽攜行用的皮槍套。
使用方法
雖然該槍的內膛沒有直接接觸火藥燃氣,但仍應定期擦拭、涂油保養,重點是彈膛的內表面和其他運動機件。應每射擊96發左右進行一次保養。
該槍在日常保養時應進行不完全分解。在維修時需要進行完全分解,PSS微聲手槍的完全分解是在不完全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作。
“先”與“限”并存
PSS微聲手槍的先進之處顯而易見:無需使用膛口消聲器即可達到良好的微聲、微煙和微焰的“三微”效果,全槍外形纖巧、便于隱蔽攜行,特別適合偵察、暗殺等特種任務使用,因此至今仍被情報人員和偵察部隊視若至寶。技術解密后,PSS手槍不僅進入俄羅斯國內執法機構的裝備體系,還被列入軍械出口名錄,有望以獨特的性能賺取外匯。
但這并不意味著PSS普遍裝備時代的來臨,因為這種因冷戰時期政治暗殺需求而生的武器,雖有著獨特的優點,但也有諸多局限。
首先,SP4特種彈的圓柱形彈頭,雖然通過提高彈頭質量使近距離的停止作用有所改善,但其彈道性能和穿甲能力均顯不足,只有在近程使用中才具備足夠的殺傷威力;為避免發生彈頭留膛,采用了較短的線膛,為保證足夠的旋轉速度,縮短了膛線導程,雖然在彈頭頭部加設了銅制導引彈帶,但因接觸面積較大,膛線的磨損相當嚴重,全槍壽命尚不足1000發,僅是普通手槍的1/5;PSS手槍為適應SP4槍彈特殊的發射原理,采用了活動彈膛,使全槍結構略顯復雜,保養稍有不當就會出現故障。
PSS微聲手槍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少量裝備的特種武器。

PSS半自動微聲手槍采用特殊的SP4微聲槍彈,無需再為其加裝膛口消聲器,因此外觀小巧,便于隱蔽攜行

SP4特種彈結構示意圖
PSS微聲手槍的不完全分解 :

1-將握把底部的彈匣扣向后推,解脫與彈匣的鉤合,取下彈匣;

2-將保險手柄扳到下方位置解脫保險,向后拉套筒,檢查彈膛內是否留有余彈,然后釋放套筒;

3-將槍口固定套向前拉出并旋轉90°;

4、5-將套筒向后拉,直至與套筒座分離;

6-PSS微聲手槍不完全分解狀態



7、8、9-擰下握把后方的固定螺桿,卸下握把;將拋殼挺向前扳起,用另一只手卸下套筒座左側的阻鐵,再依次分解擊錘簧和擊錘,然后取出扳機連桿和扳機;

10-將拋殼挺向前扳起并向右側推,將插在套筒座左側壁孔內的軸取出,卸下拋殼挺;

11-將彈膛止動器和彈膛復進簧一起向后拉出套筒座,然后將平行放置的頂桿抽出;

12-將彈膛沿自身軸線旋轉90°再向后拉,取出彈膛;

13-將沖子從套筒尾端的孔伸入,沖開復進簧導桿連接銷;

14-將槍口固定套向前拉出,然后向上將其從復進簧導桿前端的槽上取下;之后取出復進簧及復進簧導桿

1-槍管及套筒座組件;2-套筒;3-槍口固定套;4-抽殼鉤及其頂銷簧;5-保險;6-擊針;7-復進簧及復進簧導桿;8-復進簧導桿連接銷;9-扳機及扳機連桿;10-阻鐵;11-擊錘;12-彈膛;13-頂桿;14-彈膛止動器和彈膛復進簧;15-拋殼挺;16-握把;17-擊錘簧及擊錘簧卡板;18-彈匣體;19-托彈板;20-托彈簧;21-彈匣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