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盲人,一位文學學士,一位謙卑而溫柔的日本女性,獲得了13項高科技發明專利。她是IBM的驕傲,也是人類的自豪。她的成功讓人領悟到: 不完美的人生一樣可以締造完整的輝煌。
人物簡歷
淺川智惠子(Chieko Asakawa):IBM杰出工程師。14歲失明,1983年獲得Ottemonn大學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加入IBM東京研究實驗室,1997年開發了第一個可用聲音讀出網頁內容的瀏覽器。2004年獲得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2007年,獲得“IBM杰出工程師”稱號,已獲得13項發明專利。
淺川智惠子在助手的攙扶下走上北大的演講臺,臺下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她微微一笑,雖然看不見,但她能感覺到臺下坐著黑壓壓的聽眾。
“撫摸”著預先準備好的盲文,淺川智惠子開始了演講。臺下坐的是來自北京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的學生。學生們仰望著這名堅強的女性。
淺川智惠子,14歲失明,IBM東京研究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獲得了13項發明專利,其發明的系列產品使得盲人也能夠享受互聯網沖浪的樂趣。從一個消沉失意的盲女孩到一名杰出的女科學家,淺川智惠子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歷煉?
尋找互聯網的光明
如今的淺川智惠子異常地繁忙,頻繁到世界各地參加學術交流和演講。淺川智惠子在IBM主頁瀏覽器的開發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通過IBM主頁瀏覽器,可以把因特網和其他網絡資源由文字圖像轉換成語音,使得盲人也能“閱讀”到互聯網。
小時候,淺川智惠子的理想并不是當科學家,她體育很好,希望當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14歲那年因為意外失明導致理想的破滅。“那個時候我非常痛苦,因為我不得不放棄我運動員的夢想了。” 淺川智惠子說。而她更痛苦的是,她必須學盲文,她已經快15歲,已經到了學盲文最后的年齡,如果再不學就學不會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手的靈敏度會減少。“以前讀印刷的書籍,現在要摸那些點點。心里的難受程度可想而知。”
還好,很快淺川智惠子從消沉中恢復過來了。開始學盲文,1983年她獲得了Ottemonn大學英國文學學士學位。之后,因為工作不好找,選擇專門為盲人開的計算機課程。1984年,偶然的機會她進IBM東京研究實驗室當實習生,并在1985年加入了IBM東京研究實驗室。別忘了,那時她可是文科出身,計算機專業基礎并不厚,而且那時盲人的就業機會并不像現在這么多。
談到如何從一個“文科生”成功轉型為一個發明家。淺川智惠子認為自己并沒有多聰明。“我很多技術都是在實踐中學習的,如果沒有團隊給我支持,我就不可能成功。”淺川智惠子說,“我本來就是盲人用戶,這有助于我的發明。我能觀察到正常人注意不到的事情,使用那些非視覺界面時,我經常要把困難大體概括出來。”
1997年,淺川智惠子帶領IBM (日本) 公司領導的研究小組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用聲音讀出網頁內容的瀏覽器,使得弱視人群也可以從互聯網獲得信息。
在IBM 22年中,淺川智惠子不僅在IBM主頁瀏覽器(HPR)的開發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還開發了一種數字盲文系統及其3個主要應用,其中,盲文編輯系統(BES)使得用戶輕松通過鼠標和顯示器來輸入編輯盲文。同時,她開發的盲人詞典系統以及IBM盲人論壇,已成為日本盲文書籍的標準系統,使盲人在互聯網上,仿佛置身于書店,可以隨意下載他們想要的書籍。
不間斷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多媒體的增多,淺川智惠子很快發現她的瀏覽器不好用了。1996年瀏覽器能幫助她理解幾乎所有的主頁,但這一比例到現在已經降到了一半以下。因為隨著圖片和視頻內容的增多,原先的瀏覽器不夠用了。而且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到201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下降到只有5%。
這時,淺川智惠子推出了一個名為aDesigner 的程序,這一程序可以向Web設計人員顯示弱視人員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讀懂他們的網頁。背景亮的部分說明可讀性良好,而難以使用的區域則被標記為黑色,表示弱視人員無法“看到”這些內容。
淺川智惠子最近的目標是使得多媒體瀏覽器變得更實用。她認為這需要和開源團隊一起合作,而她本人也早就投入了開源社區的工作中。
對于未來的無障礙技術,淺川智惠子提出了一個“適應性界面”的觀點。這個“適應性界面”也叫選擇型界面,即: 無障礙技術界面對每個殘疾人都會有個人方便使用的定制界面。比如視力不是很好、視力有障礙時,這個界面的亮度會有所調整;比如老年人打字速度比較慢,在界面上會提供另外的調整等等。目前這一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她希望這些技術完善后,可以推廣到手機、PDA等領域進行應用。
在研究之余,淺川智惠子到東京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談起學習的日子,她笑著說:“不知道怎么挺過來的。”她白天工作,研究無障礙技術;晚上,集中精力攻讀博士學位,而這個學位恰好關于無障礙基礎性研究。一天她經常只睡3個小時。2004年,她獲得了東京大學博士學位。
對于淺川智惠子來說,人生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
采訪手記:永不放棄的人生
在演講的最后,淺川智惠子留下了這樣的話語:“We can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by never giving up。(永不放棄,我們就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從一個失明的女孩到一位盲人科學家的過程,“不輕易放棄”是淺川智惠子獲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在剛剛失明時,淺川智惠子也曾沮喪和沉淪。但很快她意識到不應該沉淪下去,應該把壞事變成好事,“也許這些障礙能幫助我去實現我以前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在失明后,淺川智惠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快顯示出來,“不管環境好和壞我都要接受它。”于是她開始學計算機編程,開始克服了重重困難開發主頁瀏覽器,并拿下了計算機博士學位。
“給自己定目標時,要把目標定得很高,定一些自己都覺得很難實現的目標。但有的時候這些目標真的慢慢會實現。” 淺川智惠子說,比如她剛加入IBM時,想讀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剛開始時也覺得不可能,但最后還是把它實現了。
但當記者問她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時,她平淡地說: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之所以取得現在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身邊有一群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