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職業技術學院的劉尚博懷揣1000元來到陜西漢中做推銷員,一年后掙了3萬元。但他沒有滿足,仍在尋找著機會。
一天,他辦事路過一繁華路段時,發現一家照相館有點獨特。原來,這家照相館是20世紀50年代開業的一家老照相館,攝影師也是當年的老師傅,照相設備雖然陳舊,更多的還是黑白照,但因攝影水平高,慕名而來的顧客還不少,就連當地黨政機關領導的登記照都到那兒照。
劉尚博當時就想:如此缺乏創新意識的照相館依舊在生存,那說明利潤還是有空間的。假如開一家新的照相館,采用新設備,或許另有一番新天地。為此,他開始沿著這條繁華的街道進行考察。他發現,街上不乏高檔、豪華的影樓,可正是因為太高檔、太豪華了,以至于有些一般的證件照或其他普通業務成了空當,而街上惟一一家的普通照相館又由于檔次過低、功能單一,無法滿足眾人需求。看來,目前這兒的照相館陷入了兩個極端,如果開一家介于兩者之間的照相館,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而目前對于他來說,自己的資金和實力還無法與那些已成規模的大攝影樓競爭,那就只能從小處著手,在小細節上下工夫。而這些小細節恰好是強者的弱點,他們要么根本無暇顧及,要么忽視了這些“小細節”,而這些小細節卻正是弱小者一展身手的舞臺。一旦做精做細了,就有了立足之地。
想到這兒,劉尚博決定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照相館。于是,他開始尋找能開照相館的街面房。經過一番打探,劉尚博找到了位于街盡頭的一所三層的空樓房。但是,樓的主人只愿意將房子整體出租,而不愿分割出租。這對劉尚博來說是一個難題。因為,這套房子的年租金是20萬元,他哪兒有這么多錢?放棄吧,他又不甘心,在這段擁有一爿店,就意味著擁有一棵搖錢樹。此時他心里明白,自己手中的3萬元差不多是年租金的1/7。借,來這兒才一年,舉目無親,也沒有有錢的朋友;貸?沒有當地戶口,沒有財產做抵押,是不可能的。
但他并沒有絕望,他相信事在人為,只有竭盡全力努力過了,才不會有失望。他開始籌劃了。很快,他找到房主,把3萬元錢交給房主作為定金租下這幢房。他與房主簽訂協議,協議規定:30天內,他把年租金交齊,若30天拿不出租金,房主沒收定金,房子另租他人。
租房協議簽訂后,他找到一家裝飾公司,憑租房協議,他與裝飾公司簽定裝修協議。協議規定裝修公司在20天內按他的設計思路把房子裝修一新,30天后,付裝修費。接著,他憑租房協議和裝修協議,與5家商場簽定賒銷協議,又以賒銷的方式購進地毯、桌椅、廚房用具、音響等設備,其價值和裝修費用共計達50萬元。裝修后的樓房很氣派,在周圍樓群的映襯下,很有些鶴立雞群的感覺。
與此同時,他四處張貼招租廣告,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有20多位客商前來洽談。最終,他留了兩間房子決定開照相館以外,其余房子以80萬元的價格全部租出去。這樣,他還清所有欠款后凈賺10萬元!這還不包括自己留的房子的租金。而這時,離他與房主所簽協議30天的期限要求還剩2天時間。
至此,劉尚博手中積累了13萬元的資金,完全可以開一家自己想要的照相館了。
當自己的照相館快要裝修好的時候,劉尚博聘請了兩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帶領她們來到西安一家藝術照相館,花了數千元照了兩組彩色藝術照,并且采取“惡補”的方式學會了如何拍攝彩色照片。
開業第一天,劉尚博將帶回的所有藝術照片嵌在櫥窗里,然后,推出“藝術照相館開業優惠月”活動。由于價錢低廉,不少男女青年都來嘗鮮。
劉尚博的“藝術攝影”一出現,那家老照相館的黑白相就沒人照了。為了爭奪顧客,老照相館拿出幾十年積蓄的16萬元在西安買了一臺二手彩擴機,開展彩擴業務。對新照相館來說,我拍照,你沖擴,各賺各錢,各得其所。然而,老照相館的老板是個有心人,他一面沖擴,一面研究,發現劉尚博的藝術照對他這個老攝影師來說太簡單了,只是自己沒有想到這么做。兩個月后,老照相館不僅能沖擴,也能拍攝藝術照,而且比新照相館照得好。很快,業務又流向了老照相館。
劉尚博知道自己初次出道,在技術和設備上都不是人家的對手。于是,找老照相館老板商量,說:“你的彩擴藝術照這么紅火,那套老掉牙的黑白照相設備就用不著了,不如便宜賣給我,還可以換點錢。”那個老板心想,現在連登記相都照彩色的,黑白照相設備放在家里形同廢品。于是,低價賣給了劉尚博,連沖洗黑白照的藥水及照相紙也全部低價賣給了他。
劉尚博得到這一套黑白照相設備后,很快又推出“憶舊攝影優惠月”活動。他讓中老年人穿上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服裝,專照黑白相,照出“難忘的歲月”。一時間,早已淘汰的黑白相又在小城興起,并形成一種時尚,大量的中老年人趕來照個黑白照,借以體會過去的歲月。于是,顧客又流向劉尚博那兒。
這時,老照相館的老板也想回過頭來走黑白照相的老路。然而,自己的設備已經賣給了劉尚博,如果回頭照黑白相,不但買不到那種老式設備,而且彩擴機也成了廢品,前思后想,只有一條路,與劉尚博聯合。于是,那個老板與劉尚博商量,愿意將自己的彩擴機入股,兩家合伙開辦一家“聯合照相館”,由劉尚博控股經營。
正想擴大經營卻又苦于沒有過硬技術的劉尚博,接受了人家的建議。聯合后,劉尚博負責管理,而老師傅主抓技術。又一次出人意料的是,聯營后沒幾天,劉尚博把做得正紅火的“憶舊照相”連門面、設備一起,忍痛割愛,轉讓給了另一家想開照相館的老板。因為他轉讓的是一只能下蛋的“雞”,所以轉讓費也很可觀。接著,劉尚博用這筆轉讓費買了一輛二手轎車,推出“自然風景攝影”、“農家樂旅游跟蹤攝影”、“上門接送攝影”等多種特色攝影服務,而且免收車費。沒想到,他這一“走出去”的做法竟獲得了空前成功。因為,現在的特色旅游業甚是火爆,很多人想自己照相,但關鍵時刻技術就是差那么一點點,就只好來請教專業攝影師。而那些大的影樓又看不上這些“活”,所以,劉尚博他們這種機動靈活的小影樓的生意就格外好。
年底分紅的時候,兩位老板所得利潤都比聯合前高出整整10倍。那位老老板拿著錢,對劉尚博說道:“小兄弟,我真是服了你。你讓我明白了,如今這時代會做的真不如會想的。”
是的,做得快有時還真不如想得快,思想就是面旗幟,只要在思想創新上有所突破,那就抓住了行動的關鍵。
(責編/王蕾)
E-mail:amfwanglei@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