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③意④告之。因問明帝:“汝意⑤長安何如⑥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⑦可知?!痹郛悽嘀?。
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⑨問之。乃答曰:“日近?!痹凼唬骸盃柡喂十悽庾蛉罩孕??”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p>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
①洛下:洛陽,西晉的都城。②潸然:流淚的樣子。③東渡:指西晉滅亡,晉王室渡江,在江南的建康(今南京)建立新都。④意:這里指緣由、緣故。⑤意:認為。⑥何如:和……相比怎么樣。⑦居然:顯然、昭然。⑧異:意動用法,認為……不一般。⑨重:重新,又一次。⑩異:形容詞作動詞,與……不一樣。
[譯文]
晉明帝只有幾歲的時候,坐在父親元帝的腿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便向他詢問洛陽方面的消息,聽著聽著就流下了眼淚。明帝問元帝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東遷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元帝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啊。從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顯然可知了。”元帝覺得這個孩子很不一般。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說的意思告訴了大家。然后又重新問明帝,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大驚失色,問:“你為什么與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因為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可卻怎么也看不見長安。”
【習題】
1.文中兩個加點的字,“膝”讀作_______,“潸”讀作_______。
2.用“ / ”給下面的句子標出語氣停頓。
汝 意 長 安 何 如 日 遠
3.晉明帝回答父親的問話,兩次說的截然相反,你從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思想變化?
【參考答案】
1.xī shān
2.汝意長安/ 何如日遠(或:汝意 /長安何如日遠)
3.從文中可以看出,晉明帝雖然很小,但機敏過人。當父親問他太陽和長安哪個遠的時候,他根據常識作了回答:有人可以從長安來,可是,卻沒有聽說過有人從太陽上來,可見,太陽比長安遠得多。這說明他當時還不太了解父親的悲痛,但能夠據常識來分析問題,顯得比一般的小孩子有見識,所以父親才會安排他在群臣宴會上再次表現一番。晉明帝的第二次回答與第一次截然相反,但并非毫無道理(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也許,是他對父親的亡國之痛有了一些理解,故有此言。
(江蘇東臺 周俊根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