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沒有參加斯坦科維奇杯,一度讓尤納斯很郁悶,對于一支倚靠絕對核心球員制定戰術的球隊,核心缺陣無異于讓所有的戰術演練大打折扣。而五場比賽過后,這個倔強的立陶宛老頭卻不再繃著臉,所有人都聽見他不止一次在發布會上提到一個名字——丁錦輝。
斯杯第三場比賽,中國男籃迎戰非洲冠軍安哥拉隊,丁錦輝連續第二場比賽頂替王治郅出任首發大前鋒。在出場的27分鐘里,他砍下14分7個籃板,對于一個去年還在浙江萬馬青年隊,剛剛打了一個賽季CBA,首次入選國家隊的17歲毛頭小子來說,這是一份很了不起的成績單。
當丁錦輝一次次在籃下搶到籃板并上籃得分,驚愕的表情不僅寫在對手臉上,就連國家隊的隊友和教練們也很吃驚。要知道這是丁錦輝第一次代表國家隊參賽,這個在籃下氣勢咄咄逼人的孩子將成為尤納斯的暗器,一把藏在替補席上,隨時上場刺向對手的尖刀。

搏命搏出三級跳
尖刀?沒錯!丁錦輝配得上這個稱呼。在自己的CBA處子賽季,他在籃下屢屢以這種表現示人:蠻不講理的強打得分,沖擊力十足的沖搶籃板以及凌厲快攻下的爆扣。像所有十六七歲的孩子一樣,丁錦輝在場上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尤其當這種表現欲與他出色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籃球智商相結合,便造就了尤納斯眼中一塊材質極佳的璞玉。
能在一年之內完成俱樂部二隊到一隊,再到國家隊的三級跳,丁錦輝最該感謝的毫無疑問是恩師蔣興權。2006年老蔣來到萬馬隊,從二隊挑選了幾名年輕隊員,當時他一眼便相中了丁錦輝,將其認作是最有潛力的希望之星。而丁錦輝僅用了四場比賽便證明了蔣興權的獨具慧眼。首輪比賽浙江萬馬客場挑戰云南,蔣興權出人意料地將首次參加聯賽的丁錦輝排進首發陣容,是役丁錦輝出戰19分鐘,用8分2個籃板完成自己的CBA處子秀。次輪挑戰廣東,丁錦輝的出場時間徒然增加到36分鐘,雖然僅得到6分,卻搶下10個籃板,其中包括7個前場籃板。到了第三、四輪,丁錦輝又顯現出極強的籃下攻擊力,接連砍下22分和25分,其中包括打上海隊時22分10個籃板的大號兩雙。
從二隊到一隊,從替補到主力,丁錦輝在短短四輪內取得的進步令人乍舌,一個賽季開始前不起眼的年輕球員在自己的第三場職業聯賽便砍下“20+10”,他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丁錦輝仿佛是一夜間從天而降的曠世奇才,對手、球迷、媒體紛紛開始研究這個年輕人身上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個在籃下充滿爆炸力的年輕人。在現代籃球戰術體系中,大前鋒既要擁有籃下獨門得分絕技,又要為中鋒分擔籃板壓力,以至于對大前鋒的身高要求越來越高。身高2米04的丁錦輝在這一位置上只能算作身材平平,這也決定了他在球場上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打”出未來。小丁也深知這一點,于是從第一場CBA聯賽開始,人們便見到了那個上竄下跳,猶如彈簧一樣的丁錦輝。不管在任何時候,丁錦輝出手投籃時總帶著十二分的自信;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對手,丁錦輝拼搶籃板時總帶著搏命般的殺氣。
當然,“浮躁”總會在年輕人的成長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波波英勇的沖鋒陷陣背后,總是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無謂犯規。前四輪比賽,丁錦輝場均犯規次數竟達到5.25次,這也成為制約他進一步成長的不穩定因素。閱人無數的蔣興權心知肚明,在隨后的比賽中適當減少了丁錦輝的出場時間,慢慢打磨這個潛力新人的棱角。丁錦輝在蔣興權的精心“呵護”下,表現也越來越穩定。34場比賽下來,丁錦輝用場均14.4分、6個籃板的成績單結束了自己的菜鳥賽季。
除了進攻,丁錦輝在防守上也是沖勁十足,人們對此最深刻的記憶當屬CBA全明星賽期間,丁錦輝在朱芳雨扣籃時從身后飛身蓋帽,朱芳雨的額頭被碰破流血不止。也許這個年輕人過于投入比賽,忘記了全明星賽娛樂球迷的本質,但這股不服輸的勁頭著實讓場邊的蔣興權感到欣慰。
績優股的三大優勢
潛力
翻閱CBA各隊的花名冊,80后不再是個新鮮詞,可人們連感嘆時光如梭的功夫都沒有,突然一個1990年出生的孩子已經闖入他們的視野,丁錦輝就這樣在人們一片驚嘆聲中橫空出世。
去年夏天,一臉稚氣的丁錦輝只能每天背著背包,拎著球鞋到萬馬俱樂部二線隊去訓練;不到半年后,他已經成為浙江萬馬一隊的主力大前鋒,三個月后入選CBA全明星陣容,又過了三個月,成功進入男籃二隊,一個月后上調入一隊,最后,斯坦科維奇杯賽上頂替王治郅擔當先發大前鋒。丁錦輝顯示了他驚人的成長速度和發展潛力。任何這樣的球員出現,都會成為公眾的寵兒,領導、教練,隊友,球迷期待他更精彩的演出。
鑒于丁錦輝的身高還有繼續增長的可能,隨著比賽經驗的豐富和身體的強壯,人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新的籃下霸王正在成長。
沖擊力
在球場上,想成為主宰籃下的霸主,除了出眾的身體條件,更重要的是力拔山兮的氣勢。2米04對于一個大前鋒來說并不是理想的身材,但從某種程度上講,丁錦輝已經懂得用氣勢彌補身高的劣勢。
看丁錦輝在場上打球,永遠不需為他的斗志擔心。只要上了場,他便會滿場飛奔,用百分之二百的力量去爭搶籃板,用并不強壯的身軀去沖擊對方最堅固的防線。丁錦輝天生的那股狠勁是蔣指導最為看重的地方,無論比賽還是訓練,小丁都非常賣命,身體的優勢外加硬朗的球風,使得丁錦輝在隊內包攬那些“臟活”、“累活”。
不可否認,丁錦輝技術粗糙的弱點也很突出。仍需要不斷通過高水平比賽磨練自己。如此出色的身體素質若能再擁有一手中投的本事,他的威懾力將分散到球場的每個角落。
意志力
在丁錦輝身上,很難發現新人習慣性的“怯場”。從青年隊到一線隊,從男籃二隊到男籃一隊,丁錦輝都有迅速進入角色的記錄。在斯杯第二場面對歐洲勁旅斯洛文尼亞的比賽中,尤納斯將丁錦輝排進首發陣容,頂替身體不適的王治郅。在21分鐘內得到2分2個籃板外加3次犯規后,丁錦輝有些尷尬地結束了國家隊的首次先發之旅,但48小時過后,丁錦輝面對非洲冠軍安哥拉猶如換了一個人,不但利用空切連續拿分,竟然還與對方大前鋒玩起了一對一,這絕對是球隊中明星球員的待遇,但丁錦輝多次成功,顯示出過人的膽魄。
更難能可貴的是,如此年齡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丁錦輝依舊保持著成名前的低調。他用與其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穩重繼續走著自己的路。
琢玉任重道遠
現在這支中國男籃最不需擔憂的位置就是內線,連姚明、王治郅、易建聯三人都要有一人不得不坐在板凳席上,因此內線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大前鋒位置上,丁錦輝的直接競爭者當屬杜峰、莫科、李曉旭三人。與他們相比,丁錦輝的優點與缺點一樣鮮明。
丁錦輝VS李曉旭:人們會驚嘆他們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同樣生于1990年,同樣是2米04,同樣是搶籃板不要命的愣頭青,在同一年進入尤納斯的法眼,完成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突破。
李曉旭雖然早丁錦輝一年進入CBA,上升勢頭也很迅速,但其籃下攻擊力有限制約了自己的進一步發展。與之相比,丁錦輝在籃下的進攻手段更多,變化更豐富,甚至還會拉到外線投三分,處子賽季38%的三分球命中率對于一個主攻內線的球員來說并不算低,而李曉旭在這一項的統計仍然是0。
李曉旭更像是一名純藍領球員,雖然他在籃下三秒區左右距離的命中率并不差,但更多時候球隊不需要他去完成最后一擊,他只需在隊友出手投籃的瞬間緊盯籃筐。而丁錦輝卻逐漸成為球隊一個必不可少的得分點。盡管丁錦輝在斯杯上獲得了很可觀的出場時間,但等到姚明、杜峰歸隊,他的上場時間必定大打折扣。屆時他與特點更鮮明的李曉旭誰更受到重用依舊留有懸念。
丁錦輝VS杜峰:從某種角度講,正是杜峰在賽季結束后赴美療傷,長時間無法歸隊,丁錦輝才贏得了在尤納斯面前表現的機會。
同樣打大前鋒位置,杜峰比丁錦輝高出3公分,其十足的攻擊力和豐富的進攻手段暫時是丁錦輝無法比擬的。丁錦輝雖然也經常拉到外線投三分,但其命中率比杜峰低了4個百分點,出手次數也沒有杜峰多。至于比賽經驗,兩人更不是同一級別。
但與這位國家隊的老大哥競爭,丁錦輝并非沒有優勢。歷屆主帥上任后都喜歡啟用新人,從陳江華、解立彬到周鵬、李曉旭,他們都獲得了在尤納斯面前展示自己的充足時間。丁錦輝的表現已經給尤納斯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半年來杜峰卻一直遠在美國療傷,等新賽季開始,杜峰的傷病恢復到什么程度,競技狀態是否下降還是個未知數。至少現在看來,丁錦輝已經在尤納斯的心中“先入為主”。
丁錦輝VS莫科:在斯杯,盡管丁錦輝比莫科獲得了更多出長時間,但并不等于他的能力已在莫科之上。作為目前國內傳球意識最好的內線球員,莫科極強的策應能力恰恰是丁錦輝最薄弱的環節。等未來“明郅聯”三巨頭聚首,丁錦輝得到的上場機會必定大大壓縮,在場上也很難成為主攻點,而要做更多策應的工作,丁錦輝仍需從莫科這樣的“老將”身上汲取更多的經驗。
對比剛出道時的莫科和丁錦輝,不難發現從前的莫科更像今天的丁錦輝的模板——年紀輕輕開始在中下游球隊擔當重任,在籃下一個比一個玩命。丁錦輝在CBA全明星這樣的比賽中讓朱芳雨“見紅”,莫科經常成為場上沖突事件的主角。沉淀了多年,莫科火爆的脾氣有所收斂,而剛剛出道的丁錦輝依舊棱角分明,打球的“狠”勁無處不在。
莫科比丁錦輝大八歲,八年間,莫科從被寄予厚望慢慢淪為平庸,丁錦輝有充足的時間打磨、完善自己。
責編 陶 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