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06年全國唯一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任務的地區,北京市以不到7%的能耗增加支撐起12%的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種種努力,幫助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長適度、結構趨優、效益提高、消耗降低、民生改善”的態勢。
來自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4.3億元,同比增長12.1%,而萬元GDP能耗在去年下降5.25%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下降態勢。準備迎接奧運會的東方古都正在踏上一條“綠色GDP”之途。
北京的必然選擇
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一至三季度,北京市能源消費量為4315萬噸標煤,萬元GDP能耗為0.78噸標煤,同比下降6.9%,預計全年可以完成萬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標。
2006年北京市水資源消費量為34.3億立方米,萬元GDP水耗為44.4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1.2%。
2006年北京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241天,好天率達到66%。北京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7.55萬噸,比2005年降低約7.9%?;瘜W需氧量為10.99萬噸,比2005年降低約5.2%。
一組醒目的數字,為北京市2006年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所有努力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2000年以來,北京市經濟連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由此也帶動了能源消耗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但同時,北京是一個自然資源極為匱乏的城市,100%的天然氣、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電力以及60%的成品油都要從外部調入,人均水資源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
高能耗意味著高排放,能源消耗的增加也給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北京的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治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有鑒于此,北京市委市政府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明確了北京的定位是“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在《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工認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調整和發展戰略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由自身的資源稟賦和面臨的壓力挑戰決定的。北京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北京發展的必然選擇。
“輕些,再輕些”
產業結構決定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也決定城市形象和競爭實力。要實現首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而言,就是把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得“輕些,再輕些”。
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有所為,就是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能源資源消耗水平低的高端產業,如軟件、金融、研發、咨詢、信息服務、新媒體、動漫、移動通訊等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有所不為,就是要堅決調整淘汰與首都功能不相符的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如造紙、煉焦、紡織、化工、印染、水泥、電鍍等行業。
“十五”期間,北京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從2000年的2.5∶32.7∶64.8變化為2005年的1.4∶29.5∶69.1。北京市萬元GDP能耗持續下降,由2000年的1.31噸標準煤下降到2005年的0.8噸標準煤,下降了38.9%。搬遷高耗能、高污染企業144家,27種高耗能、高污染傳統工業產品退出生產。
為此,北京市政府算了一筆環境賬,首鋼搬出北京后每年可減少用水50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25個昆明湖,可減少1.8萬噸可吸入顆粒物。北京焦化廠去年全面停產后,每年減少用煤量300萬噸,減少煙粉塵排放7300多噸、二氧化硫排放7500多噸。
伴隨而來的是,北京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帶動全市綜合能耗下降。2006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GDP比重達到70%,比2005年末提高了0.9個百分點。一至三季度服務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為0.4噸標煤,是全市萬元GDP能耗水平的一半,不到工業的三分之一。
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增長較快,帶動了北京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顯著下降。目前工業能耗仍是全市能耗的主體,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6.5%。2006年一至三季度,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8%,降幅居全國第一,對北京市能耗下降的貢獻率約為65%,是北京市總能耗下降的主要動因。
同時,高端產業功能區集聚效應明顯,成為節能降耗的示范區。2006年一至三季度,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元GDP能耗僅為0.16噸標煤,為全市最低,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0.5%;高技術產業密集的海淀區,萬元GDP能耗僅為0.42噸標煤。
從2004年到2006年,北京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67.8%提升到70%,而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從30.6%下降到28.7%。正是在這一升一降、一輕一重的換位中,北京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節能降耗的“雙贏”。
節能減排,北京敢為中國先
北京之所以成為全國唯一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任務的地區,并非偶然。在節能減排方面,北京市開創了不少全國第一。
2004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國將萬元產值能耗和水耗、空氣質量達標率、水環境質量等反映經濟增長質量、環境保護的指標,列入政府工作的主要調控目標。
2005年,率先結合區縣功能定位實施差異化的績效考評標準,分別將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城市功能拓展區經濟發展的主要評價指標。在全國,率先將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水耗作為城市發展新區的主要指標,將都市型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水耗、大氣環境質量指標等列入生態涵養區的主要指標。
2005年12月31日起,北京市率先執行機動車國III排放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在全國范圍內,輕型車新車型核準自2007年7月1日起執行國III標準,北京市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半實施。
2006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國以季度公報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各區縣的能耗和水耗情況。目前,北京市18個區縣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已經簽訂節能目標分解責任書,下一步準備將能耗指標完成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評價考核體系。
此外,率先出臺《北京市節能監察辦法》,著手建立節能執法隊伍,明確執法主體,依法開展節能監察和執法。率先執行居住建筑65%的節能設計標準,嚴把準入關,推動建筑節能。
政府機構帶頭節能
自2006年6月起,北京市直機關工委規定,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大樓的電梯都將停運一天,所有工作人員上下樓需要走樓梯。
節能降耗“從政府機構開始”,源于2005年的一次能耗調查。當時的調查結果讓北京市政府大感意外。
調查顯示,北京市政府機構人均能耗、人均用電分別是城市居民的5倍和6倍,單位面積能耗、單位面積用電分別是城市居民家庭的2.6倍和3.6倍。數據清楚地表明政府機構能耗高,節能潛力巨大。
很快,“政府機構節能工程”被北京市列入2005年政府重點工作之一。這項工程啟動后,采取了三大措施:對北京市54家政府機構開展能源消耗狀況調查;北京市政府與54家政府機構簽訂“政府機構節能責任書”,下達節能8%的目標;選定10個試點政府機構,開展節能改造。
在北京市監獄管理局的配電室,20多只新安裝的電能表,將這里電梯用電、照明用電、廚房用電的數據顯示得清清楚楚。監獄管理局行政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從用這些新式電表代替原來的老表之后,每天用多少度電、哪部分用電多、存在節能潛力就一目了然了。
根據最新的節能調查顯示,絕大部分政府部門和機構實現了8%的節能目標。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節能10%以上,北京市監獄管理局節能15%。
北京市發改委委員張燕友說:“政府機構帶頭節能,不僅降低了能耗,節約了行政費用,更重要的是發揮了表率作用,樹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進而推動了全市的節能工作?!?/p>
據統計,北京市已有47家政府機構完成用電計量系統改造,新裝表計1061塊,實現了照明系統、空調系統、動力系統三大系統分類計量。據估算,47家政府機構一年可以節電約140萬度,可節省電費約100萬元。
節能進入市民家庭
“您這磨砂燈罩雖然好看,可是透光率差,會影響采光效果?!币蛔哌M北京西城區三里河一區3號院3號樓,不穿白大褂、不拿聽診器的“節能醫生”翟克俊就開始給孫大媽支招。
“那您看看我這馬桶怎么辦呢?”由于安裝較早,家中的抽水馬桶不是節水型的?!肮澞茚t生”翟克俊經過一番“診斷”后,開出了“藥方”:“您甭擔心,找個大飲料瓶,裝滿水,擱在水箱里。把水箱容積變小了,就能節水了?!?/p>
“節能醫生”又提醒說:“電視即使待機也會耗電,要是不看的話,一定要記得關掉電源。如果不關電源,待機功率都有8瓦呢,高的甚至還能達到13瓦?!?/p>
這是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節能醫生進家庭”公益活動中出現的一個場景?!肮澞茚t生進家庭”活動聘請節能專家走進普通市民家庭,對市民的節能行為、節能方法進行指導,達到“以點帶面、全民參與”的效果,構建長效機制。
如果留心觀察,會發現北京市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開始使用高效節能的“綠色照明”產品。自2004年啟動“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以來,按照政府出資、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180萬盞節能燈在首都亮起,“綠色照明”覆蓋了北京的城市鄉村。
“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最初是從50多家政府機構全部換上節能燈開始。從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安裝的近24萬只高效照明產品及98臺照明節電器,年累計節電約2050萬千瓦時,年節約電費1640萬元。
隨后一部分賓館、商廈、醫院、高等院校更換了節能燈;緊接著北京市地鐵全線70座車站,114公里隧道全部實現了“綠色照明”;二環路內的1263座公共廁所改造后,全部使用節能燈;2000多所中小學校全部更換了高效照明光源……
北京市政府把綠色照明工程確定為政府給予資金支持的節能項目,投入引導資金2000萬元,充分體現了公共財政要求和向農村傾斜、向公共事業傾斜的導向作用。
使用“綠色照明”后,節能效果明顯。北京百盛商場以前戶外照明輪廓燈為15瓦的白熾燈,亮度不夠,更換量大,每周更換100只左右。更換節能燈后,亮度提高,更換頻率大為降低。解放軍總醫院原來用于照明產品的采購總價為47萬元,參加“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后,光源采購總價降低至22萬元,節約了成本。
根據節能監測測算,180萬盞節能燈一年可節約用電390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280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38700噸、二氧化硫1164噸、氮氧化物1700噸。
清潔的能源
對于正在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北京而言,多使用清潔、綠色的能源是對世界的承諾。
為此,北京市加大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制定鼓勵政策,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根據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力爭到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達到260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4%。
北京市屬于太陽能資源較豐富的地區。根據測算,全市全年可接收的太陽能輻射總量約為30億噸標準煤,是現有能源消費總量的60倍。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已達255萬平方米(按集熱器面積計算),太陽能溫室大棚達27萬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約為700千瓦,其中7座并網發電系統總容量為640千瓦。
據了解,首都博物館新館成為我國第一家采用太陽能發電技術滿足日常用電需求的博物館。屋頂安裝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有5100平方米,太陽能板峰值發電300千瓦,產生的電量可以基本滿足館內部分日常照明需求及安全設施的不間斷用電需求。
北京市財政2006年投入7.5億元專項資金,在農村推廣秸稈燃氣、生物質爐具、吊炕、水循環利用等新技術、新設備。目前,京郊10萬戶農民用上清潔能源,相當于為北京市每年節約標準煤1萬噸,減少固定顆粒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排放量300噸。這讓北京的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在被譽為“中國生態第一村”的大興區長子營鎮留民營村,建起了一套以沼氣為中心的農業循環系統。雞、奶牛、生豬等動物糞便為沼氣生產提供原料,每天產出300立方米沼氣滿足全村251戶的需要,同時產生的沼渣、沼液為全村580畝有機蔬菜提供了有機肥,村里僅賣菜一項,年收入達上千萬元。
科技的力量
目前,北京市能源消耗總量已達5200萬噸,人均能耗為3.44噸標準煤,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26倍。北京市垃圾排放總量達到495萬噸,填埋方式卻占88.5%,資源化利用程度很低。北京市污水排放總量為12.79億立方米,處理率僅為53.9%。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偉光表示,資源供需矛盾是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性制約因素。因此,北京需要依靠技術創新,開發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在原始創新方面,北京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溶液除濕空調,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空調能耗、調節濕度,還可殺菌、消毒、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自主研發的垃圾填埋氣高效利用技術可解決我國垃圾填埋氣綜合利用的難題,目前已經在北神樹垃圾填埋場進行技術示范,比國外同類技術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在太陽能電池的開發上,正在進行的銅銦硒太陽能薄膜電池研發也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其性價比要遠遠高于單晶硅太陽能電池,較大的成本優勢將有利于太陽能光電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集成創新方面,北京實施了國內首個太陽能光電、光熱新能源科技示范項目,集成了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熱泵、圍護結構節能等技術,大大降低了示范建筑的常規能源消耗,實現了太陽能與建筑的較好結合。
在引進吸收再創新方面,中美合作能源項目氫能燃料電池公交車已在北京試運行,為氫燃料車未來的商業化發展打下了基礎。
綠色奧運
對于世人矚目的奧運之城,綠色是最基本的調子。
被稱為“水立方”的國家游泳中心和奧林匹克中心區等標志性建筑、區域通過實施IPV6數字化網絡照明控制系統、半導體照明示范工程,將節約景觀照明能源達70%,照明燈具使用壽命延長數十倍。
北京奧運場館通過大量采用太陽能、風能、地熱和地源熱泵等提供綠色能源供應共計約每年6450萬度,在奧運工程總建筑面積199.7萬平方米中,有50多萬平方米將使用綠色能源,比例達到26.9%,實現奧運工程綠色能源供應超過20%的目標,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萬噸。
在7個奧運場館建成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480多千瓦,每年的發電量達到58萬度,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384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13噸,同時利用太陽能可為90%的奧運場館草坪燈、路燈提供照明,為奧運村提供全部生活熱水供應。
北京市首個大型風力發電場——北京官廳風電場,2007年年底將完成裝機容量5萬千瓦,將向北京市提供1億度綠電。到2008年,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還將建成56個風力發電廠,形成年發電量達到32億度的風電供應能力。
2007,北京繼續邁步綠色GDP之路上
北京市確定的2007年節能減排目標是,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5%、單位GDP水耗下降5%、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下降10%。
為確保年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的實現,北京市將重點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政府機構節能、大型公建節能、高耗能行業節能改造、綠色照明、可再生能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經濟,污染減排與環境建設等10大工程。
北京市今年將力爭實現7項調控指標:市區空氣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達標率達到67%,城八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2%,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城八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郊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林木覆蓋率達到51.6%,城市綠化覆蓋率42.7%。
編輯/任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