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句善解人意的話,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一個不足掛齒的舉手之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善良,讓我們感受到這世界的美麗和人性的溫柔。善良不必是金錢,也不必一定來自富豪,我們普通人時時刻刻都可以付出善良,我們得到的將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譯者
1.小女孩和美人
◎塔瑪拉·冉杜
我從少年時開始就一直遭受痤瘡的痛苦,這使我缺乏自信心,而且總是擔心自己的形象。不久前,我有一天情緒非常糟糕,我站在那里覺得自己真是很悲慘。就在這時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從我身邊急匆匆地走過去,她突然停下來,轉身向我走來,她在我面前停下來,仰著臉看著我,她的小臉上一臉的嚴肅,我低下頭看著她,她突然發出了一聲低低的驚呼:“你真漂亮!”我還沒來得及說話,她就又急匆匆跑走了,把我一個人留在那里,目瞪口呆地望著她遠去的背影。雖然她只有七八歲,可是她卻花了20秒鐘對我說了一句非常善解人意的話,她無意中改變了我,她的一句話不僅僅改變了我自己看自己的方式,也改變了我看她那樣小孩子的方式。
2.安慰食品
◎簡妮·杜尚
我和丈夫帶著我們剛滿一周歲的兒子從醫院回家,我們準備讓他在家里和我們一起度過他生命中的最后幾個星期。他生下來時得了一種十分罕見的遺傳病,需要24小時全天護理。作為母親,我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非常珍貴,非常重要的。讓我感動的是,我大兒子托兒所的家長們主動地組織起來為我們家送飯。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認識我們。一連持續了6周,每天都有美味可口的飯菜送上門來,這樣我才能夠滿足自己時時刻刻抱著自己的兒子,送他最后一程的愿望。在我們家最艱難的日子里,我們得到的愛和支持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這些陌生人送給我的不僅僅是一頓頓晚餐,他們給了我新的力量和勇氣,他們向我展示著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真善美。這件事也促使我理解了兒子短暫生命的含義。
3.零錢
◎戴安娜·蘇塔
在我工作的那家文具店,我注意到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自己一個人拿著學校發的清單在選購文具。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來到了交款處。收銀員告訴他說一共是37塊6。那個男孩立刻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無精打采地說他的父母只給了他20塊錢。他把選好的文具一件一件拿出來,直到湊夠了20塊錢的東西。他的眼淚都快要流下來了,問我們是否能讓他給媽媽打個電話來接他。電話通了,可是好像他媽媽覺得這樣義不容辭的事都是麻煩。
那個小男孩緊咬著嘴唇,含著淚走出了文具店,坐在文具店外面的長椅上等著媽媽。我們店里那位年輕的收銀員忍不住了,她不停地來到外面看看那個小男孩怎么樣了。回到店里,她說道:“我真希望我能有錢替他把那些文具都買上!”另外一個收銀員說她口袋里有幾塊錢,其他兩個人也說她們可以幫忙。這4個女孩子把口袋里的零花錢湊到一起,買完小男孩單子上的東西還綽綽有余。于是,她們興奮地把小男孩需要的東西都買全了,有的還給升了級,不是廉價品,而是最好的品牌。然后她們把這些東西送給了坐在門外的小男孩,他那一臉的悲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這世界上最美麗的笑容。他的媽媽過了好一會兒才來接他,不過,他沒有立即向媽媽的車跑去,他轉身進了文具店,對我們說:“謝謝你們!”
那天,我對自己部下的行為感到非常自豪,她們為那個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同時,她們也深深體會到給予和接受一樣快樂。
4.我的世界觀
◎瑞秋·朗和斯特
16歲時去交通局領駕駛執照可以是一件非常讓人不安的事。原因很簡單,因為你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你想捐獻器官嗎?”選哪一個呢?是全捐,還是捐一部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我們還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死去。我對器官捐獻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想保留自己的眼睛,所以我把其他一切都捐獻出去了。誰知道為什么我認為自己的眼睛在死后還會有用,我只是對領駕駛執照感興趣,這些問題對我來說無關緊要。
18歲時,我的弟弟在家里一次不幸的事故中,把干水泥粉灑在了臉上,他的眼睛受到了損傷,雖然經過專家診斷和清洗,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如果不進行角膜移植的話,不久他就要失明。即使進行角膜移植,希望也很渺茫。這種手術需要另外一個人的角膜。不幸的是,弟弟的希望意味著另外一位年輕人的死亡??墒牵瑤字芎?,弟弟在悉尼兒童醫院接受了手術。
這段時間和手術后很長一段時間,弟弟不能去上學,也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甚至不能出去,不能像他同齡的男孩子那樣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每天都呆在黑暗中,因為光亮會傷害他的眼睛。他從來沒有抱怨,也沒有問為什么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幾個月前,我們收到了角膜捐獻者家人的來信,我們終于有機會給他們寫信表示感謝,他們根本不認識我們,可是,在他們最艱難的時刻,他們卻決定捐獻角膜,這是我可以想象的最艱難的決定。他們的決定挽救了我弟弟的視力。
我現在已經注冊捐獻自己所有的器官。
5.母親的善良
◎卡里·哈格瑞夫
也許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我親眼所見母親所做的善事數不勝數,我有時覺得對這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了,沒什么大驚小怪的了,為此,我常常有一種負疚感。
我小的時候,家里的冰箱上有一張紙,上面寫著這樣一段話:“與其每天聽到布道,不如每天看見布道?!弊詈笠痪涫牵骸澳闳绾紊?,如何做事,這是沒有什么誤解的。”我們都幾乎能把這段話在小廚房里背下來了??墒侵钡皆S多年以后,我才理解這些話的含義,理解了這些話對母親生活的影響,以及對我自己生活的影響。
小時候,我不理解母親持家的方式。我常常想為什么我們總是讓陌生人睡在家里——一個無家可歸的男孩,被遺棄的妻子和孩子。為什么在圣誕節的時候,我們總是同陌生人一起過——一位年老的鰥夫,一位朋友離婚的哥哥。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開車回家,外面下著瓢潑大雨,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殘疾人坐在電動輪椅上,她的輪椅壞了,而她的家在一個小山坡上。媽媽告訴我呆在車里不許出來,她卻冒著雨把老人的狗從附近的樹林里找了出來。然后,推著老婦人、她的輪椅和購買的食物,牽著她的狗,一起爬上了山坡,一直把她送到家才回來。
最近我在柏林,暫時沒有住處,又語言不通,一位陌生人像母親一樣,給我提供了住所和熱心的幫助以及他的友情。
在這種情況下,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脆弱,因此十分感激他的善良。這也幫我認識到母親的善良和同情的無限魔力。她每天向陌生人展示的善良就這樣點點滴滴地匯成了善良的海洋,以至于你和我能在我們有生之年也能感受幾次善良的魔力。
以上均選自《讀者文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