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聽眾。認識于丹是在央視的《百家講壇》的屏幕上,僅僅如此。她講的是學習古代三大哲人:孔子的《論語》、《莊子》、《孟子》的心得。在書的左角上,明白地寫著:《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當然也包括莊子和孟子。心得二字,就是學習了三位古人先哲的書后,心有所得,心有所思,用心得二字講出來與大家共享的精神食糧。
于丹教授根據古哲人的語錄,講的是心靈的修養,與系統哲學上的“唯心”和“唯物”不是一碼事。她講的是精神世界。她的演講很美妙,充滿了心理學的藝術,好像一個心理醫生在給患者治病。聽者覺得,遙遠的古人與今人的距離縮短了,看到了古人心靈的閃動。古哲人認識世界的知識,被于丹教授用于為今人服務了。她講得,人心成了一個無風、平靜、開闊無邊的大海。
于丹講的心,大著呢!包覽著眾多的思想、意識和健康快樂的情感。她講了古人的天地之道,古人的理想信仰,處世,交朋友,和為君子之道。一個心存信仰的人,心如海闊的人,心裝浩然正氣的人,自信、仁厚、勇敢的人,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的人,內心能不從容淡定,充滿快樂嗎?
她用莊子的超脫世俗的精神世界引導人,走出心靈的樊籠,在物欲、錢欲、色欲等橫流的紅塵,要能拿得起放得下,凡事想得開,要淡薄名利,不為其累,走出貪婪的墳墓,保持心理健康。經常到青山綠水間去放飛心情,感悟人生的真諦,生活在寧靜、淡泊、閑適的和諧中。并且要不斷地用愛(廣泛的)和同情,去激勵自己,有所作為。
她用古代孟子的民主,民本思想,遠大的志向、強韌的生命力,強烈的使命感、剛直的氣概、理想主義的浩然正氣,架起人們交流的橋梁。教育有志青年,要經得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磨練,從而,嚴以律己,寬于待人,品行端正,養成志行高潔的思想品格和浩然正氣。孟子要做天下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絕不是世俗的大男子主義。而是具有大仁、大義、剛強、謙和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憂民之憂,樂民之樂的清清白白,坦坦蕩蕩的,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正人君子。大丈夫也不是男人的專利。從古到今,女中的丈夫也不乏其人矣。古代有楊門女將,花木蘭,清代有秋瑾,民國有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抗日中有英雄趙一曼,解放戰爭時有江竹筠,女扮男裝的郭俊卿等,她們與男人一樣,同樣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內心充滿了改天換地,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她們是女中丈夫也。
年青的于丹教授,為世人打開了一扇古哲人的樸素而美麗的心靈之窗。在進入眾多的難讀的古書堆中,不迷失自我,吸取其精華,然后,從古堆中走出來,將它溶于現實的生活中去,使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放射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