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好動的孩子上躥下跳,大呼小叫,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說話聲,這些細節經常會發生在國內的音樂會上。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老話題,而國人也見怪不怪。
可是,六月末的一個晚上,在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面對這些并不高雅的景況,來自法國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的布菲教授情緒激動,她的眼眶里盈滿了淚水,演出也被迫中斷。一個法國著名女鋼琴家,竟然在中國的音樂會上被氣哭掉淚,聞所未聞!
她受到了傷害
這場演出對外售票,最高票價280元。不少看了那場演出的音樂專業人士,都對布菲的精湛演出留下了深刻印象。已跟隨布菲學習三年鋼琴的牛翔宇,目前就讀于巴黎音樂師范學院,也是布菲中國音樂之旅的翻譯。她說:“布菲的作品在法國首屈一指,她任教的巴黎國立音樂學院也是全歐洲最好的音樂學院?!?/p>
但是,已經在全世界各地辦了兩百多場音樂會的布菲,在南京的這場,剛剛開幕不久,就被迫中斷了演出。通過牛翔宇講述,我們可以“看”到后臺發生的令人震驚的一幕:優雅的法國音樂家竟然被氣哭了!原來當晚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大都帶著孩子,家長本意也許是好的,想讓孩子“熏陶”美妙的鋼琴音樂,可是小孩子根本坐不住,爬上爬下,凳子被弄出的動靜很大,還有吵鬧聲,有的家長并不加以制止。那種嘈雜的環境與寧靜投入的音樂表達格格不入,以致布菲無法繼續演出,離開舞臺到后臺調整情緒。在后臺,教授百思不得其解,郁悶地流下了傷心的眼淚。見此情景,牛翔宇只得站出來,跑到舞臺上對觀眾大聲講話,希望觀眾保持良好的安靜秩序。這時,臺下才稍稍安靜下來,牛翔宇再度請出布菲教授,方使演出能夠繼續進行。牛翔宇說,自己當晚也被現場亂哄哄的場景氣哭了。
吵鬧讓她
無法做到最好
布菲今年54歲,她并不像某些法國人那么高傲,她非常溫和,教課嚴謹,對待學生更是細致入微。在給素不相識的南藝學生上鋼琴課時,布菲總是體貼地給他們翻琴譜。
這么溫和的一位老師,受到南京不文明觀眾的傷害,她在郁悶流淚的時候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布菲委婉地告訴身邊的朋友:“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應該是中國人多的緣故,今后會慢慢變好的?!辈挤普f,這是她第三次來到中國,到南京來演出是很高興的一件事,自己很渴望把最好的音樂帶給大家。只是當晚的環境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嘈雜的聲音使我無法專注于我的音樂,那不是我的最好水平。沒有把最好的東西帶給觀眾,這讓我有點難過?!迸O栌钫J為,其實布菲是一個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的人。
在布菲的眼中,東方文化是神秘的,第一次來南京她就非常喜歡這個地方:“通過南京我看到很多美好的東西,綠樹、人們的熱情都讓我印象深刻。”所以對中國人不美好的欣賞音樂的方式,她提出了一些懇切的建議:
“對學音樂的孩子來說,培養對音樂的感受非常重要。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去美術館看畫展、讀文學、游覽城堡……藝術是一個大范圍。”對于坐不住的孩子,布菲認為,家長的態度其實決定了他自己對音樂家是否尊重。如果家長不熱愛音樂,無法靜心傾聽,又怎么能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呢?“我希望中國的孩子可以把紛繁的比賽放一放,多開自己的演奏會,這樣當有人談話、弄出雜音,才能讓孩子自己體會到,表達音樂時,讓別人在臺下靜靜地傾聽自己,有多么重要。”
讓孩子先學會
在音樂里睡覺
布菲教授的寬容令人感動,而我們也不得不同意她的看法。曾經陪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去聽鋼琴音樂會,路上我笑話這位小朋友:“可不要睡覺哦。”我這句話其實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因為我在聽這類音樂會的時候,聽著聽著就會進入一種游離狀態,恍恍然仿佛做夢般似醒非醒。沒想到這位媽媽笑著說:“不怕他睡覺,能在肖邦的音樂里睡著,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呢!”這種論調是我第一次聽到,不過想想確實是金玉良言。在音樂里睡著了,至少說明音樂對我們產生了影響。
肖邦、老柴、貝多芬,只要我們愿意,自然能玩得起來。學音樂的人數每年都在增長,可惜我們只接軌了旋律、節奏或者音符,但我們音樂會的現場卻一直做不到跟國外接軌,這難免令人“痛心疾首”。我的建議是:接軌任重道遠,不如大家先學學那位媽媽,讓孩子先學會在音樂里睡覺吧。
(劉齊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