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為今天手頭緊張而痛心疾首?看著別人有房有車,自己卻一無所獲,心里想必不是滋味吧!
那么好,錢不是問題!
假設,所有人都回到同一個起點,大家擁有的財富一樣多,你猜結果會怎樣?
據權威專家推算,目前,世界上95%的財富掌握在5%的人手中,更可怕的是,1%的人那里擁有50%的財富。如果把所有的財富平分, 5年之內,50%的財富仍然要回到那1%的人手中!
窮人就算擁有和富人一樣的錢,到頭來卻還是要變回一個窮人,這難道是宿命嗎?當然不是!命運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只不過富人對錢財更有感覺。具體點兒說,決定人們命運的,不是知識,也不是理性,而是潛意識中的理財觀念。
“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兩句話早已深入人心。你喜歡錢嗎?不要怪我提出的這個問題太直接,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更多的財富。然而,你其實并不喜歡錢,只不過你還沒有察覺到。如果你剛發工資就“燒包”,30天不到就成為“月光族”的話,可以說,你對錢財已經厭惡到恨之入骨的地步了!
你是否認同“金錢是萬惡之源”,“富人手上都是銅臭”,“為富不仁”這些觀念?如果你贊成其中任何一種,都說明你潛意識中是排斥錢的。想想看,喜歡的東西,你會說它是臟的,是罪魁禍首嗎?
應該說,信念是社會上流傳的,或是親人曾經說過的,你從小就潛移默化地照單全收了。你真正思考過它們的對錯嗎?金錢本身是單純的,要區分你所不喜歡的是那些為富不仁的人,是那些通過不良渠道獲取和消耗錢的方式,而不是錢本身。金錢只不過是一種供需交換的媒介,是人們相互各取所需及表達感謝的方式,它表達著人們對彼此付出和價值創造的尊重和感謝。
如果你準備重新建立自己的理財觀,首先需要梳理自己對金錢的潛意識。
列出自己所想到的與金錢相關的字詞,寫出小時候他人灌輸的金錢概念,描述沒有財務困難的窘狀時,生活將是如何美好。完全消滅原有對金錢的負面聯想,將新觀念反復在心中默念直至成為習慣。
對年輕人來說,找到自己的志業,而不止是職業,非常重要。職業是我們投入主要精力以獲得收入的工作,而志業是做我們喜歡做的事,同時獲得收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同時為他人帶來莫大的益處,你就會擁有大筆的財富。
如何找到自己的志業呢?回答下面問題,便可歸納出適合你的致富方法:
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
這件事如何才能讓別人受惠,并且使他們愿意用金錢感謝我所做的?
怎么做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
如何使這項活動恒久贏利?
也許你已經感到了一種全新的理財觀念,但這只成功了一半。如果你留意到生活中任何讓你不滿、不便或者抱怨的地方,發揮你的創意來解決它,那么你就抓住了商機。
應該說,所有財富的積累都是投資的結果。我們每天都在支出錢財,用于消費或投資。什么是消費?花錢時痛快,花完就沒有了。什么是投資?追求回報率的,花錢之前有評估,錢花出去以后,要拿回來更多。比如,我們買衣服、買書,有多少人把它當單純的消費?又有多少人把它們當有明確目的的,提升自身能力或形象的投資?
此外,分享財物也是理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享和捐助,會讓人們感受財富帶給自己和他人的快樂,使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同時,和需要的人分享你的財富,還能讓你不斷肯定自己的實力,更加堅信自己的富有。所以,不要以為慈善事業只是億萬富翁們的事情,如果堅持每個月拿出收入的5%作為捐助方面的投資,隨著心態的改變,你終究有一天會成為富翁!
(徐春俠摘自《青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