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看不慣一些做母親的人一驚一乍的,好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的敵人。過馬路是危險的,因為有車;上樓梯是危險的,萬一一腳踩空;喝可樂是危險的,對人的生殖能力有影響;陌生人是危險的,他們可能是人販子;看電視是危險的,視力會下降……我至今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我要趕到學校參加期末考試,下雪,母親一定堅持要我步行或者搭公交車去學校。當時我在吃早飯,忽然聞此“噩耗”,幾乎呆住了——我的期末考試耶,要我坐公汽,等我到考場人家還不都交卷了?
我說服她老人家,堅持要騎自行車。母親反對,她一口氣講出十個下雪天騎自行車滑倒被汽車撞死的案例;我一口氣也講出十個下雪天步行被車撞死的故事。母親生氣了,她說:“那就不要去考試,在家里好了。”
我母親不是一般的母親,她辦事利索。上班前她斬釘截鐵給我丟下一句話:“你看看你今天能不能騎車去學校!”然后把我的車鑰匙揣在自己兜里,人家走了。
那天我根本等不來公共汽車,一路跑步。路上不斷有人騎車摔到,摔倒的和看的都哈哈大笑,只有我是一邊跑一邊哭。
那是一個傷心的早晨。從那個早晨開始,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日常生活中其實埋藏著無數危險,我們能做什么呢?為了躲避這些危險,我們索性什么都不做了?就像那個下雪的早晨,我是不是應該放棄考試而留在家里?
當然母親有她的道理,她這個道理在我們每每意見分歧的時候,都會重申一遍,反正其中心思想一般都圍繞“我是為了你好!”。記得有一次大學的時候,幾個同學相約出去野游,本來我是高高興興的,星期天回家準備的時候告訴了母親,哪里想到首先她一定要求我把鮮艷的衣服換掉,理由是野外有很多色情狂,而且立刻翻出上周的一張《法制文摘》,整版整版的內容都是兇殺強奸攔路搶劫。等她知道我們是要去一座她根本沒有聽說過的野山而不是頤和園的時候,干脆就直接建議我不要去——“沒什么意思,還不如在家里看旅游衛視呢!”
我執意要去,她執意不肯。最后母親批評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她說:“你就沒有為別人想過嗎?你從小到大,我們操了多少心?”
現在母親年紀大了,我們沒有住在一起,很多時候經常是我提心吊膽地關注她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比如現在經常是我提醒她——不要隨便上街,街上人來人往的空氣也不好;不要拎很重的東西,老年人關節骨骼都老化了,很容易折的;不要和別人吵架,不要看恐怖電影電視,不要情緒激動,萬一血壓升高腦溢血多危險呀?還有不要多吃肉,要多吃青菜,青菜還要吃綠色的;還有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意識,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不是入戶搶劫?我母親經常會接到我一些神經兮兮的電話,比如說:我們同事的媽媽吃魚的時候不小心卡了一根刺,現在要上醫院手術,你別吃魚了!再比如說:我們同事的爸爸泡熱水浴,起來的時候滑了一個跟頭,現在半身不遂了。
我母親每次都會很煩地掛斷電話——她說照你這么小心,老年人就不要活了?
我一般都會再追過去電話,批評她說:“您怎么能這么說話?我這是關心您,您得注意日常生活的危險,要不真有點事,得誰伺候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