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夏天,南京賽區有一萬多人參加“快樂中國超級女聲”海選大賽,一個鬢發微白、風度優雅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在苛刻的評委們面前,她落落大方地站定,清唱起那首深情的歌:《我愛你,中國》。她飽含真情的演唱當即令評委動容。一曲終了,評委們激動地說:“唱功很好。現在我們宣布你順利過關,進入前50名。”這位唯一當場過關的老年人,就是年屆古稀的薛鳴華。
人們紛紛在網上發表評論:“老奶奶的水平太高了,這才是真正的音樂,看到她,我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高貴。”薛鳴華三個字成了大賽的亮點,人們親呢地稱她“超級奶奶”。有的人還專程跑到電視臺,一睹她的風采。
薛鳴華對音樂的癡迷緣起她的少年時代。她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母親是位修養很高的女性,她試圖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真正的大家閨秀。那個時代,鋼琴是很希罕的物品,母親為了讓她汲取音樂的養分,便托人為她購買了一架。每天晨起、入睡,家里都會飄出清泉般的琴聲。1953年,薛鳴華高中畢業了。在選擇高等學府的問題上,她動搖了。從理想的角度說,她當然傾向于音樂學院,但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來說,音樂不是主流,年輕人應該多學點業務,為社會服務。她拒絕了音樂的誘惑,報考了北京農業大學,被畜牧獸醫專業錄取。大學畢業后,就職于高等機械專科學校。
改革開放后的1981年,一個飄灑著細雨的傍晚,她走過街頭,突然聽見了一首《我愛你,中國》。她止步了,循聲找去,發現是一家音像店里傳出的,這是歌唱家葉佩英的最新磁帶。她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她發覺有一扇窗正悄悄地向自己敞開,她再一次被拉回了音樂的王國。
此時的薛鳴華已經45歲了,但她打算重新學習聲樂,就參加了南京市教師合唱團,開始有規律地練嗓、發音。唱了一陣子,進步非常之快。有一次,她無意間走進了莫愁路教堂,聆聽了天籟般的“贊美詩”,感覺很舒服。就照著五線譜歌篇試唱了一段。神學院的院長非常賞識,邀請她擔任唱詩班的主唱。在莫愁路教堂和后來的保羅教堂,薛鳴華的歌聲在嚴肅而圣潔的殿堂里回旋,她的嗓子越來越好,喉嚨狀態完全打開了,聲音前所未有地美妙動聽。
薛鳴華退休后,來到兒子居住的美國雪城。那個城市,不管少年還是老人,都很尊重音樂。教堂里總是集中了大量的音樂愛好者,他們唱得都很棒,也深深地被薛鳴華的音樂天賦所折服,請她擔任領唱。于是,一個來自中國的老太太,開始帶領一群美國人唱歌了。她的歌聲打動了周圍許許多多的人。
在雪城最大的教堂里,她遇見了很多黃皮膚的中國人,還有更多唱歌的機會。華人教堂每年還有兩次規模很大的音樂會。一次是春季,一次是圣誕節。
最讓她自豪的有兩件事。一次因在音樂會上獨唱了《米賽揚·亨德》而被矚目,很多美國人羨慕她的嗓音,和她一起唱歌,成為好朋友。還有一次是在華人音樂會上,她情真意切地唱起了《我愛你,中國》,在場的美籍華人無不動情,以至于淚濕衣衫。
那段時間,是她最暢快的人生旅程。
回到南京后,她仍然終日與音樂為伴。薛鳴華的晨練方式與眾不同。起床后她先彈奏一支曲子,然后引吭高歌。她說:“既鍛煉了歌喉,也鍛煉了身體其他機能。”她的客廳里擺放著一架鋼琴,一套從美國帶回來的音響設備,還收藏著無數音樂大碟。一個舊時的留聲機,多年前的膠木唱片,如此種種,見證了主人幾十年的音樂之夢。
更為可貴的是,薛鳴華經過嚴格的考核,拿到了南京藝術學院頒發的美聲唱法高級證書。
(責編:辛 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