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珍稀的凹甲陸龜懷孕了。讓人高興的是,它腹腔的卵多達14枚;讓人著急的是,它出現了難產,超期一個月仍未產卵。醫生要進行的是我國第一例烏龜剖腹產手術。
險成菜肴的珍稀凹甲陸龜身懷六甲
成都動物園位于成都市北郊,是我國最早開始拯救大熊貓的動物園。50多年來,這里的工作人員拯救過很多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2005年4月,一位游客把三只烏龜送到成都動物園,這三只烏龜是游客從小商販的手中買來的,經過專家鑒定,它們背甲中間有明顯的凹陷,名叫凹甲陸龜,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這種龜生活在我國云南、廣西一帶,數量極其稀少,在民間有“龜王”之稱。
三只龜中最大的一只被飼養員叫做大寶。大寶的身體狀況似乎很不好,既不吃食,也不出來活動,這令大家非常擔心。于是,飼養員只好給大寶添食:把食物切碎,放進絞碎機里打成汁。然后從大寶的嘴里打進去。獸醫為大寶進行了例行檢查,并沒有發現大寶的身體有任何異常。可一連好幾天,大寶沒有糞便排出。這可讓飼養員著急了,立刻把大寶的情況報告了動物園管理部的吳部長。吳部長安排大寶到獸醫院檢查。
大寶是從小販手里買來的,小販賣龜是給人吃的,為了多賣些錢,有的小販就給龜肚子里塞石頭以增加分量,這樣的龜就
算不被殺了吃,因為腸道里有石頭阻塞,也很容易死亡。憑經驗,獸醫院大夫想到了這一點。獸醫院的牛院長馬上帶大寶來到成都市416醫院做了X光片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了,沒有發現石頭,反而發現了一個讓大家非常欣喜的情況:大寶的肚子里有14枚卵。
身懷14胞胎遇難產
一般的烏龜產卵在7枚到10枚。大寶腹腔中的卵幾乎比其他烏龜多出一倍,這可以稱得上是個奇跡。
當飼養員得知大寶懷孕的消息后,特別給它增加了營養,每隔幾天就要抱它出來稱重。大家都期待這只珍稀的凹甲陸龜能夠順利生產,可大寶的預產期已經過了一個月,它仍然沒有生產的跡象。無奈之下,獸醫院的大夫給大寶注射了催產素,然而大寶還是一點產卵的跡象都沒有。
如果卵產不出來,就會在肚子里壞死,引起感染,最后讓烏龜死掉。
醫生又一次給大寶做了透視檢查,并把X光片與先前拍的做了對照,發現大寶肚子里沒有任何變化。這說明,催產素不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加劇了卵在腹腔中的蠕動速度,這樣一來,大寶就會更加痛苦!
大寶的情況同一些產婦的情況一樣,出現了難產。難產的原因是它一下子排卵太多,把產道給堵住了。
獸醫們為大寶成立了專家組,他們決定給大寶做剖腹產手術,把它肚子里的卵取出來。可是烏龜的身體被堅硬的外殼包裹著,專家們如何給大寶實施剖腹產手術呢?
醫生施妙手,開殼取卵,母子平安
在現在的醫院里,剖腹產手術很常見,手術并不難做。但給烏龜做剖腹產手術就不那么簡單了,因為烏龜的體外有一層厚厚的殼。如何打開龜殼呢?動物園再次找到了成都416醫院。由于龜殼的硬度與人腦外殼的硬度相似,醫生們提議使用開顱工具給大寶剖腹。
2005年6月23日是動物園和416醫院給大寶做手術的日子。
給烏龜做剖腹產手術和給人做手術類似,也是要經過麻醉,然后打開腹腔。手術前的麻醉是個難題,因為烏龜是冷血動物,體溫比較低,對注射的藥吸收很慢,所以把藥注射在肌肉里不行,必須注射在頸部后面的血管里。可大寶看到那么多穿藍大褂的人圍著它,害怕得不行,把頭藏在殼中不肯出來。麻醉師只好在一旁耐心等待,大寶終于沉不住氣了,稍稍探出一點頭,麻醉師一把抓住它的脖子,眼疾手快,一針扎了進去。不一會兒,大寶就沒了知覺。
主刀醫生劉主任在大寶腹腔上面畫出了開殼的位置,然后進行消毒。醫生們制定的手術方案是用電鉆在大寶的腹甲上打四個洞,然后用給人開顱的特制工具切開龜殼。
劉主任小心翼翼地把鉆頭鉆向大寶堅硬的外殼。鉆頭高速轉動著,但就在這時,醫生們突然發現,鉆出的孔太小,割開龜殼的工具根本無法伸進去,開顱的方法用不上。手術是不能耽擱的,時間長了麻藥就會失效,如果大寶中途蘇醒過來,疼痛會威脅到它的生命。
醫生當即決定,在龜殼上多鉆幾個孔,然后用鋒利的手術刀沿著孔洞割開龜殼。為了防止手術中大寶醒過來,醫生追加了三次麻藥。兩個小時后,龜殼終于被打開了,紅紅的腹腔呈現在醫生的面前。醫生小心地劃開包裹著烏龜蛋的輸卵管,從里面取出了第一枚卵,在場的人終于松了一口氣。緊接著,他們取出了第2枚,第3枚……直到第13枚。不是說14枚嗎?怎么沒有了?醫生們核對了X光片,并根據X光片指示的位置仔細探察,最后一個“龜兒子”被拿了出來。
醫生們稱了一下,最大一枚竟達34.1克。這么大這么多的卵擠在大寶小小的腹腔中,也真是委屈它了。
手術即將結束,該縫合傷口了,肚子里的器官好縫,醫生熟練地用可吸收縫線把輸卵管縫上。可對于外面那層堅硬的龜殼,針和線顯然是沒法用的,醫生采用的辦法是用環氧樹脂粘合。
大寶的肚子不疼了。它的“寶寶”們被飼養員放在了沙子里孵化,這位難產的“龜孕婦”終于當上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