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編輯 陳小春
汽車之于男人,恰如珠寶之于女人,似一種天生的搭配,一經碰撞,便會產生耀眼的光芒。
或純屬代步工具;或彰顯身份;或淪為昂貴玩物;抑或成為如影相隨的朋友……
不管何為,它拉近了地域間的距離。它改變了人們常規的生活方式,它絕對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發明之一。
走在天橋上,望著底下川流不息的車海,獨自瞎想:沒有了這玩意,世界還會如此熱鬧否?
其實,選擇汽車,就是選擇一種生活!
是好是壞,看乎個人的駕馭本領!
曾紀福:執著標致心系音樂 福建省佳宏經貿有限公司 董事長
提起曾紀福,更多的人會想到標致汽車。男人與車,就像女人與珠寶,似一種天生的搭配,一經碰撞,總有耀眼的光芒。
采訪曾紀福,不光是為了車的話題,但又免不了談到標致。稱曾紀福為“標致在中國的拓荒牛”是名副其實的,正是他的努力,標致開始被國人接受,標致在中國市場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更為后來東風標致的市場打下了基礎。這一切都源于他的執著與忠誠。
有人說,“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也許,最初的眼光就注定了他要與標致結下不解之緣。

記者:汽車對您意味著什么?
曾紀福(以下簡稱“曾”):汽車作為一種現代的代步工具,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必需品,能夠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自從有車之后,我一天可以做很多事情,它縮短了地域上的距離。
記者:當初為什么選擇標致?
曾:2000年8月底,我親自去法國考察,在那里我看到了什么叫世界品牌:世界第六、歐洲第二的品牌、全球員工達到50萬、年生產銷售量100多萬輛,每年的利潤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標致的這些優勢都吸引了我。
記者:有沒有想到開拓中國市場的難度?
曾:難度肯定是有的。廣州標致項目的不成功,已給國人留下了對標致車品質及價格的質疑。想要重塑形象打開市場,難度的確很大。
記者:是什么支撐您對標致的執著與忠誠?
曾:可以說是標致公司對我們的信任和認可,當時參與競爭東標申請的還有國企、私企,實力都比我們強多了,但是東標還是選擇了我們。
記者:面對銷售淡季,佳宏是如何把握市場的?
曾:汽車銷售不能以“打價格戰”為主,關鍵要提高服務理念,以更優越的服務、更好的售后來吸引客戶。比如說“藍色仲夏夜”活動,我們已經連續舉行了3年,考慮到福州的夏天比較熱,我們延長夜間銷售、服務時間,這樣白天不想出來看車或者沒時間出來維修、保養的客戶晚上就可以過來,他們同樣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的美譽度,無形當中也達到銷售的目的。
記者:您是如何看目前福州的汽車購買力?
曾:福州市場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成熟的,關鍵是要如何引導這方面的消費。現在品牌較多,選擇性很大,消費者買車會比較理性化,他們會對市場做出比較,對品牌進行觀察,會對車的功能、性能、價位做出綜合的考慮。
記者:聽說您還身兼福州泉州商會的副會長,泉州一中福州校友會的副理事長,這樣的社會地位會不會給您的事業帶來影響?
曾:像這種公益事業你不要想去獲取什么,都是要付出的。首先要有熱情,要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后大家有什么事情才會來找你商量,能幫上忙我也很開心。
記者:家對您意味著什么?
曾:家是無可替代的。有時候你在工作上碰到一些挫折,家還是溫馨的港灣,能夠得到很大的放松跟安慰。
記者:您在家庭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曾:在家里,把責任和義務盡到,把握大的方向,比如孩子的前途問題,我們都要幫她參謀好,給她方向上的指導和建議。家里的事主要是由太太來處理。
記者:您覺得自己最珍惜的財富是什么?
曾:財富不是與身俱來的,是要靠勤奮和勤勞去獲得的。我有一群好朋友,那是我最大的財富。
記者:您自身的什么特點最讓自己驕傲?
曾:富有同情心。我6歲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可能是家境的影響,我很看重感情。比如說朋友找我,只要能夠幫得上的,我都很樂意。
采訪后記:
在別人看來,曾紀福可能有無數耀眼的光芒,但實際上,就像他自己說的“我跟普通人沒什么兩樣”。在一個多小時的交談中,我仔細端詳著坐在我面前的他,輪廓清晰,看起來很有力度。藍色的休閑襯衫、深藍色的休閑褲,不緊不慢的語氣,親切的笑容,由內而外的平靜與自然。他儼然是位執著、寬容、大度、和善的長者。
除了成功的事業,曾紀福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我們談話的過程中,女兒佳莉從北京打電話回來,帶來了好消息——她馬上就要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了。對于曾紀福來說,這是一件相當欣慰的事情,因為在他心里,始終有一個打不開的結,那就是對音樂的熱愛和夢想。“不過,孩子延續了我的夢想。”曾紀福的臉上寫滿感慨,但馬上又轉為喜悅。

我在想,一個男人畢生追求的是什么?事業、家庭、朋友、地位?要是這些的話,曾紀福顯然是成功的,他應該很滿足,很幸福。
張寧:“不解風情”的男人
在福州豐吉福特4S店的總經理辦公室,我們見到了張寧,這個行蹤“飄忽不定”,素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稱的山東漢子。剛剛結束公司的每周例會,他的神色依舊從容淡定,言談始終捭闔有度。外表淳樸憨厚的張寧或許跟他的名字一般,讓人誤以為他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其實,不善言辭只是張寧給人的一種表象,骨子里“不安分”的激情因子在其言談和舉止中慢慢滲透、彌漫。正如他坦言最喜歡的車是福特車,而且是歐系的福特車,原因不僅僅是他特殊的身份——“不斷地超越”是他對福特車“安全、可靠、穩定”以外最引以為豪的評語,一如他處事誠懇、堅定又不忘進取的風格——狼的精神。
從經營酒業到汽車銷售行業,張寧正是憑借穩扎穩打的行事風格加上銳意進取的“狼的精神”,與福建豐吉福特汽貿有限公司一路成長。五年多的成長歷程,張寧帶領其營銷團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驕人戰績:2006年的福州汽車市場占有率超過同期全國均值的50%,超額完成全年銷售指標;2007年單一品牌的月銷售量保持在150-160輛。
34歲的張寧,身兼四家(三家福特、一家東標)4S店的運營總監之職。但坦白講,他不屬于典型的青年才俊,至少從他身上看不到志得意滿的意氣風發,有的或許是繁忙工作所烙下的老成持重,就像他的座駕——福特。“如果說不想享受精彩的生活,那絕對是違心的。”張寧從不掩飾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正好與現在的生活狀態相反。”崇尚“二八定律”的張寧坦言目前的生活狀態正是處于2:8的臨界點——20%的時間生活,80%的時間則屬于工作。
記者:您一人打理這么多工作,而且業績卓然,您認為您的事業正處于巔峰的狀態嗎?
張寧(以下簡稱“張”):不行咯,老了(笑)……其實,公司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主要還得靠團隊的力量。我信奉“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開公司辦企業也是如此,出色的管理者帶給企業團隊的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也就是企業的“魂”。很慶幸,這一點我還是做到了。
記者:那么您所倡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也就是您所說的“魂”?
張:狼的精神。狼是一種具有良好團隊精神的動物,每次想起《狼圖騰》里面“群狼戰斗”的景象都會讓我震撼不已,那是一種協作精神,一種永不言敗的進取精神。我希望我的團隊同樣具備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
記者:您是怎樣評價事業中的自己?
張:應該說,我是屬于事業型的人。剛看完一本《世界經理人》雜志,居然發現我具有若干“工作狂”的典型癥狀:一心想著工作,不管回到家里還是參加社會活動,心里總牽掛著公司里的事;具有較強的控制欲望,總希望公司的一切運作了然于胸;生活與工作混為一體,沒有什么生活娛樂;會“偷偷摸摸”地工作,甚至在公司加班也不想讓家人知道。可以說,我是一個“不解風情”的人。
記者:您是怎么調節平日里繁忙工作所帶來的壓力?
張:以前偶爾還會去練練高爾夫,現在已經很久沒玩過了,時間安排不過來。福泉兩地跑,公司事務又比較繁瑣……(拍了拍已經發福的肚子)還好,現在也已經習慣了,或者說麻木了(笑)。但我還是希望能盡快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不能讓自己繼續“成熟”下去了(笑)。
記者:如果用一個詞概括您目前的狀態,您會用什么詞?
張:超越。就像福特車一樣,不斷地超越。事業,不斷超越已有的成績;家庭,能更加幸福美滿;生活,則能改變現在的狀況,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
陳虎:沉穩的年輕人
華裕集團運營總監
白色襯衣,黑色西褲,鐙亮的黑色皮鞋,沉穩的走路姿勢,讓人誤以為他是軍人出生。許是生活的歷練,讓他持有年輕人少有的,卻和身份相吻合的成熟與穩重。
他,就是現任華裕集團運營總監——陳虎,甘肅蘭州人,酒喝,煙不抽,無不良生活習性。剛入而立之齡,事業也進入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注重條理和細節,洞察力十分敏銳。對自己使用的東西,不但會分門別類整理,而且會清晰地知道存放的位置。喜歡閱讀和研究古代知識。擁有十幾年的繪畫和攝影功底,近期剛和朋友合作完成了一幅戶外飛天壁畫。自詡是一個比較有情趣、有內涵的人。
話題一展開,才發現,看似沉悶的他卻也散發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張力。他本身就是矛盾的個體,卻也恰到好處。

記者:汽車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陳虎(以下簡稱“陳”):便捷、便利、高效的工作和生活,但更多的,是意味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記者:您認為汽車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嗎?
陳:這種現象在2000年初還是很普遍的,但是我個人覺得現在人們在買車的時候,“身份”已經不是主要的購車因素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自身并沒有經濟能力,更不會在乎“身份”,其購買的動因完全就是:“我喜歡”。
記者:您現在開什么車?
陳虎:尼桑·軒逸。
記者:為什么選擇軒逸?
陳:當時在軒逸的新車發布會上,我就喜歡上了它。首先,軒逸流暢、圓潤的流線設計很適合我現在的年齡。其次,車的內部空間很寬敞,科技含量也非常高,從擁有CVT的無級變速發動機,到無線藍牙、可視倒車雷達、先進的導航系統。再者,價格在20萬以內,完全符合我的經濟承受能力。
記者:東風日產在“華瑞”、“廣裕達”的基礎上,又增開了第三家4S店“華裕”,并成立華裕集團,請您談談這前后的不同?
陳:之前兩家店各自為營,大家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難免就會產生矛盾、糾紛。比如說打價格戰。這樣一來,企業利潤的減少,不但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更會損害品牌的形象。大家知道,服務是需要成本的,一個公司如果不能贏利,或者收入僅能維持正常的開支,你的服務如何提升?如何增加更多的為客戶服務的設備和人力?成立集團以后,首先是我們服務的標準得到了統一。在福州地區,所有日產的車主,都可以享受到統一的、便捷的、高標準的服務。其次,集團的成立讓我們企業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也面臨人才的緊缺和多車型的經營運作所帶來的挑戰。
記者:您覺得自身的什么特點吸引了現任老板,并委以重任?
陳:我想首先是真誠!真誠才能贏得信任,才能帶領團隊去實現公司的發展目標。其次,是能腳踏實地地實踐和思考,讓公司達到持續的發展。
記者:您會一直在這個行業發展下去嗎?
陳:會的。首先,我喜歡挑戰,尤其是面對一些新興的事物;其次,汽車行業在國內還是個比較朝陽的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喜歡用文化內涵來打動別人,包括我的客戶。所以,我現在努力地在我們集團創造一種企業文化。我對集團的定義是:人——車——生活。人買了車就擁有一種新的有車生活,而我們是為顧客提供車和生活的企業。同時,圍繞“人”、“車”這一主題,我們將會在近期陸續開拓車主俱樂部、二手車置換、汽車美容裝潢、汽車租賃等一系列的業務。
記者:您最珍惜的財富?
陳:朋友、知識、閱歷。
記者:請用幾個詞來形容自己?
陳:謙和、堅韌、敏銳。
記者:業余一般做什么?
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看書、聽音樂。
記者:最喜歡哪個城市?
陳:西安。我在那里念了四年大學,然后工作了一年多。西安是一個很有內涵的城市,文化沉淀的厚度和寬廣度比北京要好。你在街上隨便跟一個老人家聊天,他都能跟你說一大堆的關于歷史、傳統文化、傳統禮儀的典故。整個城市悠久的文化早已被平民大眾所接受。
記者:最難忘的地方?
陳:青海湖、賀蘭山、嘉峪關,還有西康鐵路沿線的青山綠水。那是我去過的風景十分雄壯和秀美的地方,是我一輩子都不能忘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