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入院】
爸爸五十多歲,白頭發(fā),高額頭,紅撲撲的臉蛋上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他常穿白色襯衣、黑色長褲。那雙皮鞋呀,總是擦得油亮發(fā)光。爸爸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看書。
一天中午,媽媽把飯菜都端上了桌,只有爸爸沒來,我便到房間里喊爸爸,只見他還在看《三國演義》。我喊了一聲:“爸爸,吃飯了!”爸爸問:“什么菜呀?”我把飯碗伸到他的面前:“還有辣椒炒瘦肉呢!”爸爸深深地嗅了一下:“好香啊!”說著還接過筷子嘗了一口。我把飯碗放在爸爸旁邊,等我在餐廳里吃完飯再進來時,竟發(fā)現(xiàn)他把飯碗當作煙灰缸了。
【把脈診斷】
這篇文章中的人物特點鮮明,但美中不足的是:1.外貌描寫沒能為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服務;2.外貌描寫不真實。
【處方配藥】
怎樣描寫人物的外貌呢?
一、仔細觀察,抓住人物特點。人,各有各的特點。描寫外貌時,就要注意“以形傳神”地把人物的特點反映出來,決不能為寫外貌而寫外貌。如上文中的第一段,應抓住能突出愛看書的外貌來寫,而不要把觀察到的外貌統(tǒng)統(tǒng)寫出來。
二、刻畫神態(tài),反映內心變化。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人的心境也會發(fā)生一定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會反映到人物的外表來。習作時,我們要準確地刻畫人物的動態(tài)外貌——神態(tài)的變化,把外貌描寫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例文中,爸爸覺得飯菜好香這一情節(jié)應刪去,因為:1.按一般推理,爸爸接下來會吃飯,而不是看書;2.這段對話影響了中心(愛看書)的表達。
三、注意身份,不能張冠李戴。人物因年齡、性別、身份等不同,外貌特征也會存在顯著差異,千萬不要隨意亂寫。如“紅撲撲的臉蛋”是描寫小孩外貌的,怎么能用來描寫“頭發(fā)花白”的爸爸呢?
【康復出院】
“書呆子”爸爸
湖北省荊門市五里中心小學
童心文學社李沁茹
爸爸雖然剛剛五十出頭,但頭發(fā)幾乎全白了,一雙不停地轉動的小眼睛,藏在黑框眼鏡的后面,酷似科普讀物上的動腦筋爺爺。自我懂事以來,就知道爸爸最愛看書。
一天中午,媽媽把飯菜都端上了桌,可是爸爸還沒來,我便到房間里喊爸爸。只見爸爸正在一邊吸煙,一邊看《三國演義》。我喊了一聲“爸爸,吃飯了”,爸爸只“嗯”了一聲。我又喊了幾聲,可回答我的還是“嗯”。無可奈何,我只好把飯碗端來放在爸爸書桌上邊。等我把飯吃完,走進爸爸的房間時,只見他的飯碗里全是煙灰。原來,爸爸看書入了迷,把飯碗當作煙灰缸了。我忍不住笑了起來,爸爸看到他做的“好”事,也哈哈大笑起來。
難怪媽媽總是埋怨爸爸是個“書呆子”呢!
【回訪復查】
文章開頭緊扣中心描寫外貌,把爸爸與“動腦筋爺爺”聯(lián)系起來。然后寫爸爸因看書入迷錯把飯碗當煙灰缸,動態(tài)外貌描寫得十分有趣,“書呆子”的形象躍然紙上。結尾干脆利落,既總結全文,又照應文章的開頭,棒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