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戰》一文中有十處用到了引號。引號一般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如:“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開國大典》)可《冀中的地道戰》里加引號的地方沒有一處是引用人物的語言的,那么,這些引號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一、表示諷刺、否定。如:“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大掃蕩”是日本鬼子“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而采取的一種軍事行動,這自然會遭到我國抗日軍民的堅決反抗。“大掃蕩”加引號表示人民對鬼子這次行動的蔑視。
二、表示需要著重指出的稱謂。如:“原來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個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個人爬過去。”“孑口”用了引號,目的是為了強調地道內一些特設關口的狹窄和難以通過。
三、表示引用。如:“只要一個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的《蜀道難》詩里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句,可見課文中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引用,以突出“孑口”的易守難攻。
四、表示借用。如:“老百姓管這種吆喝叫‘無線電’。”“無線電”是收音機的俗稱,課文把做聯絡用的鐵絲、銅鈴稱為“無線電”便是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