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傳統的農業小村,爺爺、爸爸、媽媽都是農民,整天在田里頭忙碌,我跟在他們后面悠閑地玩耍,一家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我九歲那年,爸爸承包了一個魚塘,我們把家搬到了魚塘邊。爸爸和爺爺一心撲在魚塘里,整天喂魚、打魚、賣魚。媽媽則在家里做家務,有時也幫爸爸到市場上去賣魚。我呢,有空的時候就愛坐在魚塘邊的柳樹下,看不遠處那條大馬路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汽車。我總是癡癡地想,那條大馬路是通往哪里的呢?那些汽車又是跑到哪里去了呢?后來我才知道,那條馬路叫做通途路,是一條連接鄉村和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
我十歲時,爸爸把原來住的老房子拆了,造起了嶄新的二層小洋房。小洋房比原來的老房子氣派多了,上上下下有很多間房子,我也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這時我們新區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家承包的魚塘因為大工程建設而被征用。爺爺就又找了一份新的工作,在附近的工廠里做工。爸爸則學會了開車,借大工程建設之際做起了挖掘機的生意。
一眨眼,我已經十一歲了。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老家因為外資企業的進入,土地被征用,要拆遷了。雖然全家都非常舍不得那嶄新的房子,特別是爺爺,更是舍不得離開勞作了一輩子的土地,但為了支持政府的開發工程,我們還是住進了政府為我們安排的九峰小區。爸爸為了上班方便買了一輛摩托車。有空的時候,他也會騎上摩托車帶我到北侖城區去吃“肯德基”。每一次到城區,我總會感到很新鮮,因為每次來總會有新的變化,令我感到常來常新。
不久,我十二歲了,在這一年里,我們家買了家用轎車。節假日里,爸爸就帶全家到處游山玩水,一路上留下了我們的歡歌笑語。爺爺也不再出去工作了,平時就在小區的老年活動中心看書,娛樂。但他最愛做的事就是擦拭我們的新車,他總是摩挲著汽車,說:“年輕時我聽別人說,我們以后的生活要達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進出汽車’,想不到現在真的實現了,真是做夢也沒想到呀!小力,不知你以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爺爺真是想也想不出來。”
今年我十三歲了,我們新區又有了許多變化。晚上,我抬頭望去,遠處的貝殼形體育館在燈光的照耀下閃著光芒,像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引人注目。而相隔不遠的新區行政中心就像一艘巨輪,正引領著北侖人民在現代化建設的長河中劈波斬浪向前進。
【指導老師: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