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夢中來到于家的。
于家位于千年古縣井陘,距石家莊市不過五六十公里。這個藏在深山里的“石頭村”,自明及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十多年前被學人“發現”推出,作為景點被人瀏覽卻是近幾年的事,然而于家的名聲卻不小,經常有北京、天津甚至南方的影友問起它,遺憾的是我只能搖頭作答,知道,但沒去過。內心里便懷了一份愧疚和不自在、其實于家的照片也看了不少,但自己并沒有被打動:不過幾間有些年頭的石屋、兒道彎彎曲曲的石街而已,還有就是有了一大把年紀、卻沒有多少特點的太行山的老頭兒、老太太。這次若不是陪北京的朋友游覽了蒼巖山之后順路而來,還不知何日才能與它謀面,或許是因了攀登蒼巖山的一些勞累,或許是因為午間東道主的三杯兩盞醇灑,或許是因為沒有什么期待和熱盼,反正離開蒼巖山不久就昏然入夢,車停夢醒,已在于家的村博館了。
于家的博物館是一個大四合院,院里有一眼架著轆轤的水井,還有造型各異的所謂奇石。說是奇石,其實在收藏、鑒賞奇石大熱于天下的今天,院子里的石頭實在算不上什么。四周幾間展室講述著于家的歷史,陳列著曾經的生產生活用品,甚至三寸金蓮小花鞋,正是這些陳年舊物,讓我為之一振,久違了的童年景象撲面而來,沉睡的鄉村生活記憶豁然蘇醒,仿佛進入了倒流的時間隧道,接下來的游覽便有些情不自禁的興味盎然了。
在太行山的褶皺了,于家一樣的山村病不鮮見,于家的名聲,很是沾了其先祖、明代忠臣相于謙的光。于謙遭奸佞陷害,含冤至死;其后代為避禍,躲進太行深處,當時的于家村所在地山深野曠,林木繁茂,野獸游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四周的大山,讓于家人可以安身立命;無處不在的石頭,成了于家人修房建室最好的材料,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也用石頭制成。于家村有一百多座石頭四合院,這些四合院古樸大方,冬暖夏涼;柱礎、門墩等細部,卻又精雕細劃,顯示出主人的情趣與匠心,這些結實而又精致的四合院,構成了一座座石頭建筑的博物館。始建于明末的“四合樓院”,則近乎于家村的“金鑾殿”了。這座巍峨壯觀的建筑,上磚下石,房屋不下百間,建筑面積近千平方米,正房下層皆石券洞室,更有九間無梁殿,宏闊典雅。正房樓上宴請賓朋的“客位”,器宇軒昂,氣度不凡;花欞窗扇,雕刻精美。
作為名副其實的石頭村,于家人對石材的使用可謂登峰造極,石街、石井、石碾、石磨、石桌、石臼……甚至街上的拴馬樁,也是用一塊凸出街墻的石頭雕鑿而成。石頭古街,更是于家一大景觀。在于家,東西為街,南北為巷,沒有貫通的謂之胡同,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街寬三四米,巷子胡同寬兩三米,無論街巷,皆以青石鋪就。這些石頭,大笑不一,形狀各異,像一群頑皮活潑的孩子,做鬼臉、耍把戲,打鬧調笑,盡情嬉戲。時世更迭,歲月滄桑,人踩蓄踏,這些街石被打磨得锃光。若是雨天,經水沖刷,熠熠閃亮,更顯靈性。
于家村的標志性建筑非“清涼閣”莫屬、這個在照片上并不打眼的建筑,是于家村眾神袛棲息之地,實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寶。清涼閣又名神仙閣,始建于明萬歷九年,數十年乃成。清涼閣共有三層,一層搭券四門,可供行走;二層實芯四室,分別為三皇廟、三義堂、閻王殿、觀音祠,供奉堯舜禹、劉關張、閻羅王,和送子觀音、瘢疹娘娘、眼光娘娘。三層是木磚補茸的明柱回廊式,為王皇頂,供奉著玉皇大帝。整座建筑以天然石底為基礎、巨石壘就,不假輔料。料石巨大,長過數米,重達數噸,在全憑人力的時代,這樣的工程多么浩繁,實在難以想象,于是就有了大力士于喜春一個人獨建清涼閣的傳說。整個建筑,粗狂豪放之中又不凡匠心機巧,說是民間建筑奇跡實不為過。
保存完好的石頭四合院如今成為游客尋奇之出,然而進進出出的游客并沒有打亂于家人的生活,和客人大招呼,氣定神閑的大爺、大媽依然專心致志地打牌娛樂,踏著石梯登上房頂,鱗次榤比的房屋鉤連成片。盡收眼底,這和我成長的山村真是如出一撤,除了跨街越巷,村里所有的蕩子都連在一起,小時候,家里的大門根本鎖不住我們,正式通過四通八達的房頂,走東家串西家,唯恐驚擾別人,也不習慣被人打擾,隔壁對門睡覺大呼嚕的聲音聽的清清楚楚,卻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光天化日之下鄰居糟了賊偷,還以為是在搬家,難怪農村的老人,享不了城里的清福,實在是耐不住那份少不了煙地氣的孤獨啊,對于出身農村的我來說,在于家的感受說不上新奇卻非常親切,因為那就是我曾經經歷的生活。自己就是在這種生活中浸泡成長的,我仿佛是一條魚,通過時間的隧道又游回了過去。
我們的導游是于謙的第二十六代孫女于品,一個甜凈清秀的女孩,她的文化程度不高。普通話也不標準,但瑯瑯話語充滿了自豪一自信,這自豪來源于先祖于謙,而于家美好的未來又讓她對生活充滿了自信。
正是五黃六月的麥熟時節,依賴天賜的由間坡地,最先感受到了時令的催促,在于熱里搖曳的麥浪不經意間已然金黃,再也無法享受青春的美妙,谷雨間栽下的紅薯秧,經受著炎熱的煎烤,一幅潺潺若若的受難相,只有路邊的饅頭花,黯然享受著上天的安排,單薄而濃艷的花朵天真地爛漫著,成為夏天里熱烈而耀眼的風景,一如于家和于品一樣的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