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買了一群小鴨,它們一只只全身嫩黃,毛絨絨的,就像一個個絨繡球。
一次,它們找到一條大蚯蚓。小黃嘴眼尖,一下咬住了蚯蚓的一頭。小灰嘴看到后馬上跑過去,咬住了蚯蚓的另一頭,它們你拉我扯,真像兩個小朋友在拔河。我在一旁不停地給它們鼓勁:加油!加油!兩只小鴨一會兒拉過來,一會兒拉過去,互不相讓。奶奶看見了,便用剪刀把蚯蚓從中間剪斷,它們各自吞下半條,才結束了這場“拔河比賽”。
小鴨慢慢長大,它們每次總是連飛帶跑地奔向小溪,“撲通撲通”地跳進水里。有的在岸邊較淺的地方,伸著一張寬寬的嘴巴撈魚蝦;有的就像戲水的頑童,一個猛子扎進水里,又在很遠的地方浮出水面;有的卻倒立起來,把頭沒入水中,讓兩只蹼爪在水面撲打著。沒過一會兒,鴨群就像聽到號令槍似的,突然在水面上撲打著翅膀追逐起來。這條本來不深的小溪,頓時被攪得水花四濺。
吃飽玩足之后,鴨子們陸續上岸,來到樹陰下梳理一會兒羽毛,然后各自蹲伏下來,把嘴插進翅膀,只露一只眼睛警惕地盯著四周,它們就這樣進入了休息狀態。
小樓新貼
一樓樓主:彭靜同學
鴨把嘴插進翅膀里睡覺,這是我過去沒注意到的。讀了張誠的習作,我回去認真觀察,果然是這樣。現在我知道了:沒有細致的觀察,就寫不出真實、具體而生動的習作。
二樓樓主:王念嬌同學
我最欣賞的是張誠同學運用擬人、排比等手法,把小鴨爭吃蚯蚓、盡情游戲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我讀后,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以后也要像他這樣,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動物寫“活”。
三樓樓主:劉艷華老師
小作者描寫非常成功,一方面是因為他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動物,另一方面是融入情感,細致描寫。小鴨“拔河”,他在一旁鼓勁,他是真正把小鴨當成朋友了。寫鴨子在水中嬉戲,就像一個個頑童,可見小作者是多么地喜歡它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