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平凡普通的姑娘到美國華盛頓享有盛名的地產名人,從一個成功商人到競選美國馬州洛克維爾市的市長,已加入美國國籍的西安女子楊仙嫩(英文名:Shan-non Yang)正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驕人成績證明著中國人的自信和堅強。
留學美國的窘困日子
23歲時,西安姑娘楊仙嫩剛從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懷揣著種種美好的夢想,楊仙嫩成為陜西省第一個自費到美國的留學生。“當時心里很恐懼,因為對美國的生活一點也不了解,只是從電視和書籍上看到過關于美國的一些描寫。”楊仙嫩說,她是“摸著黑”去美國留學的。當時辦理護照并不容易,找了很多人,才搞清楚了出國留學的相關手續和辦理機構。由于是自費留學,必須交納價格不菲的保證金,楊仙嫩的家境當時并不富裕,所以只能先交了一年的保證金。
楊仙嫩在美國佛羅里達中部大學學習旅游管理,盡管以前是從外國語大學畢業的,自認為英語水平還相當不錯的楊仙嫩剛到美國時,卻備受打擊,常常聽不懂老師講課。楊仙嫩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竟然還差的這么遠。為了先過語言關,楊仙嫩又參加了學校的補習班惡補英語。第一年快結束了,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要交第二年的保證金,這對于條件并不富裕的楊仙嫩來說無疑雪上加霜。為了賺取保證金和生活費,楊仙嫩開始考慮如何賺錢。
在美國餐廳打工賺學費
白天,楊仙嫩在學校上課;晚上,楊仙嫩到外面的餐廳端盤子。剛開始,楊仙嫩感覺自己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上,怎么也接受不了這種落差,總覺得端盤子很丟人,出出進進都低著頭。“后來,當我看見也有許多美國孩子在餐廳打工,我也就開始釋然了。別人能做,我為什么就不能?人要往前看,不要總想著以前是干什么的。”楊仙嫩說,消除了心理障礙,盤子也端的更好了。但由于大廚是香港人,只會講廣東話,不管楊仙嫩說普通話還是英語,大廚都聽不懂,所以,剛剛適應的端盤子活計也丟了,被指派到廚房收盤子、洗碗。
為了節約,盡管一杯咖啡才5美分,但楊仙嫩也舍不得買,而是到處找免費的自來水喝。“每當聽見別的同學往咖啡機里投入硬幣的聲音,我的心里都一陣疼痛,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擔憂。”剛進學校的時候,楊仙嫩的伙食以方便面為主,一包方便面分兩次吃:泡上一半面,再配上一半蓮花白。離開佛羅里達時,曾把一件衣服扔了又撿回。盡管生活很艱辛,但楊仙嫩給家里寫信時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只說自己生活的很好,至于所受的委屈和困窘,卻是將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深處。
成為實力女強人
生活上的窮困還能克服,心理上受歧視卻讓楊仙嫩無法忍受。當時在佛羅里達中部大學所能看見的黑頭發留學生基本上都是來自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或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而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是很受歧視的。楊仙嫩說,當時有不少學校的男孩子很熱情地和她打招呼,但一聽說是從中國內地來的,便很禮貌地借口離開。這種情形深深地刺痛了楊仙嫩,從那個時候起,她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來,讓當初小瞧她的人都后悔自己的判斷。
從學校畢業后,楊仙嫩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工作,從事金融管理。楊仙嫩說,世貿中心的女職員很少,更不用說中國的女職員了,能在世貿中心工作,她感到很幸福。
1995年,楊仙嫩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一個做房地產生意的中國商人。兩人一開始做房產中介,幾年后,夫婦倆利用賺的錢在華盛頓地區成立了中國大陸人第一家房地產投資公司,同時還成立貸款公司。剛開始生意并不好做,兩人拼死地做,常常忙得沒有時間吃飯。楊仙嫩說,她生了五個孩子,都是剛生完孩子就投入工作。
經過不懈努力,楊仙嫩的房地產生意越做越大,銷售業績在華盛頓地區排名第二。在工作的同時,楊仙嫩還積極投身于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或是參加社區的工作,已成為當地的名人。有人稱楊仙嫩是女強人,但楊仙嫩卻很不喜歡這樣的稱呼,她說,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小女人,很顧家,不管在外面有多忙,她都要堅持檢查孩子們的作業及彈鋼琴情況,晚上親自帶孩子睡覺。
躋身政界為華裔揚威
從商界到政界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有年8月份,楊仙嫩參加了馬里蘭州代表團赴中國的訪問,在一次宴會上,一位同行問她為什么不代表華人去參加來年的市長競選,并表示會全力支持她。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同行的一句話讓楊仙嫩徹夜難眠,應該說,同行的話喚醒了楊仙嫩埋藏在心底的夢。楊仙嫩說,在馬州,有18%的華裔和30%的亞裔,很多都是中產階級,年平均收入15萬美元以上。盡管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都很發達,惟獨在政治上缺乏自己的聲音,因此常常受不到重視。經過深思熟慮,楊仙嫩決定參加競選。楊仙嫩說,她愿意做鋪路石子,為所有的華裔后代開一個好頭,也使主流社會聽到華裔的聲音。
下定決心后,楊仙嫩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做義工、聽取當地政府官員的意見、爭取更多人的支持等。楊仙嫩說,不管是否競選成功,她都會盡一切努力。如果輸了,來年她還會再次競選;如果贏了,她會將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實施到工作中,團結所有的選民把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建設得更好。楊仙嫩告訴記者,她還有一個理想,那就是把西安和洛克維爾市結為姐妹城市,讓兩個同樣具有文化美譽的名城更加密切地往來。
楊仙嫩在采訪中說:“我們很多華人同胞經過多年的奮斗,已經開始在美國建立自己的家庭,創辦自己的公司和企業。在美國生活的同時,更應該了解美國社會,積極參與美國社會的各種活動,與美國地方政府的官員經常保持溝通是非常需要的。因為,我們華人在美國是屬于少數族裔,無論是人數、還是社會地位都是應該積極爭取應有的權益。所以,只有當我們溶入美國社會,積極參與美國社會的各種活動,才能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支持、幫助在美國生活和創業的華人同胞。”
(編輯:陳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