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作物的各個關鍵生長期,如播種、授粉、產量的關鍵形成期和收獲等時期,天氣狀況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給期貨行情帶來較大的波動。
食糖期貨價格波動幅度極大,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是國際上成熟期貨品種之一。目前全球共有8個交易所上市交易食糖期貨合約,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英國和巴西。根據加工環節和工藝的不同,食糖可以分為原糖、白砂糖、綿白糖、冰糖、方糖等。其中,白砂糖占我國食糖生產總量的90%以上,因此在我國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是白糖期貨。
國際市場食糖價最低5美分/磅(1971年以前),最高時達到60美分/磅(1974年11月),波動幅度達到1000%,最關鍵的原因在于食糖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現行的食糖業經營均實施管制,因此全球食糖商品率高而自由貿易量較小,當需求量變化時,糖價會在短期內暴漲暴跌。為了取得糖源,每年大約有3000萬噸糖通過國際期貨市場來實現自由貿易,占世界糖總產量的25%。天氣市特征明顯 “天氣升水”是在農產品期貨中特有的名詞,因為作物的生長依舊要靠老天眼色,在作物的各個關鍵生長期,如播種、授粉、產量的關鍵形成期和收獲等時期,天氣狀況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給期貨行情帶來較大的波動。尤其是在預期播種面積、單產水平的預期塵埃落定之前,投資者往往對天氣因素的炒作預期傾向于惡劣,因此期價往往追加天氣升水,一旦天氣向有利于作物生長的方向發展時,期價就會回吐天氣升水,而這段時間的期貨市場我們形象地稱之為天氣市,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波動大而且頻繁。
甘蔗是生產食糖的主要作物,干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的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國甘蔗主產區發生的霜凍,不僅導致1999-2000制糖期食糖減產200多萬噸,還因霜凍使宿根甘蔗的發芽率降低,2000-2001制糖期的食糖再次減產,致使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糖價從1900元/噸躍居4000元/噸左右。
走勢的季節性
農產品特有的生長、消費、庫存的周期性,價格的季節性特征尤為明顯。
俗話說食糖“七死八活九回頭”,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食糖是年產季銷的商品,五月以前,各產區都在生產,貨源充足;六月份,糖廠停榨,持觀望態度的較多,價格相對平穩;進入七月以后,銷售量增加,糖廠資金壓力減輕,出于對后市的一種本能的看好,或者說抱有奢望,惜售心理較重,自然要放慢銷售的節奏,而商家又覺得囤貨為時還早,真正意義上的旺季又還沒有到來。于是,七月的糖市就會沒有多少活力。進入八月份后,傳統的中秋節和國慶節臨近,用糖高峰也就開始了,市場又有了一定的活力。到了九月,老糖銷售接近尾聲,新糖又還沒有上市。此時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也就高些。所以諺語的意思就是七月份死氣沉沉,八月份活躍,上竄下跳,九月份回頭上揚。
在投資食糖期貨時,應該在供需的關鍵時期,考慮季節性低點或高點,增加投資勝算。

漸顯工業屬性
以前的農產品如玉米、大豆、豆油、油菜籽和甘蔗等主要功能是食用和動物飼料,但近年來原油價格的暴漲,使得食糖、玉米為原料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乙醇汽油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研發和推廣成為全球許多國家替代能源的首選,這樣包括食糖在內的農產品的工業屬性逐漸顯現。“從土里種能源”這種方式在巴西和美國推廣力度較大。
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國和出口國,其燃料乙醇業最近越來越吸引世界的目光:美國總統布什訪問巴西乙醇儲運基地,巴美簽署乙醇合作協議,日本出巨資投資巴西乙醇廠,意大利與巴西合作在非洲建設乙醇廠,巴西向印尼提供生物燃料技術等等。巴西甘蔗和食糖的產量,以及乙醇和食糖生產比例的變化對國際糖價有重大影響。2005年至今,美國總統布什簽署數十項法案,對乙醇汽油予以支持,以減輕國家對石油的依賴。
因此說,原油價格的走高,勢必會刺激人們替代能源——燃料乙醇的需求,而燃料乙醇的原料——食糖的價格也會因需求增加而上漲。食糖越來越多的工業用途,使其價格也因工業屬性與原油的聯動性越來越強。投資食糖期貨,不僅要考慮本身品種的供求關系,還得兼顧其工業用途及原油的走勢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