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普通投資者看基金經理,如觀賞投資圣殿上璀璨的明珠,崇高、耀眼而遙遠,尤其是私募基金經理。筆者有幸邀得一批優秀的公私募基金經理,先后論劍于本刊,希望于瓦釜鐘鳴之間,于上進者以啟迪。均以價值投資為主導,均重選股多重于選時……私募確實有別公募,殊不知,經理們在投資哲學、操作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卻曲徑相通。公私募之間,似乎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經理不是神,也許用一首凡人歌來演繹他們時,會顯得更為真切。你和他們的差距,可能只是努力與時間
收益追求公私募基金經理對收益率的追求和看法
私募界
私募通常要承諾收益,而且自己得出資2000萬-3000萬元,這等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在里面。做不好就可能賠得精光。所以私募會盡可能獲取高收益。
公募每年收益率僅20%-30%。而從2006年初到2007年1季度。我的總收益率突破了1000%。2006年3季度和2007年1季度大盤沒漲,我的收益率卻分別高達50%和130%。
借道信托對私募經理來說。未免過于辛苦。比如募集資金1個億,賺了1個億,自己能得到1千萬就很了不起了。我用于投資的資金哪怕只有1千萬,但收益能翻上幾番,拿到手里的,也比借道信托這種方式要多。
從2006年初堅持到12月底的賬戶,收益率全部超過170%;其中一個激進化操作、集中持有5只高成長股的賬戶,收益率達到287%。
我們2003 2006年的收益率,依次達到150%、70%、30%、200%。
公募界 作為一個基金經理,能夠為投資者獲取略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就算完成任務。不應該追求暴利,或承擔過大的風險。
公募經理既要有長期投資的基礎組合,也要在此基礎上通過階段性操作,為投資者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 我們既不能因為前幾年市場暴跌、有人跳樓,而忽視基金的收益性,也不能因現在的暴漲。而忽視其風險性。
本刊點評
很多私募經理都承諾收益,且通常有自有資金參與;這使其追求收益的動力和壓力,遠超公募,甚至不惜冒高風險。這大概也是私募有“高風險、高收益”之說的原因吧。公募經理追求的收益,是風險控制下的盡可能高的收益。
一重收益,一重風險,這也正是私公募對不同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獨特價值所在。追求高收益、而甘冒高風險的投資者,和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可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投資哲學公私募基金經理對投資的哲學理解
私募界
我也信奉價值投資,但更傾向于根據我的“五重”原則,尋找那些短期內基本面有重大改善、有短期爆發力的股票。
公募喜歡買貴州茅臺、招商銀行這樣的大盤藍籌股,但大盤藍籌股很難滿足我對收益率的追求。
投資風格應該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成功之道。比如從深圳到北京,走路、騎單車都能到,坐飛機更快,但你得有點錢,還得承擔墜毀的風險。
好公司是陽光下的東西,人人都能看得見的。我們僅僅比別人多一份堅持和耐心。
買入中國最好的公司,然后持有,這是一個大思路。
把錢投進股市后,你就把手“剁”了,不要來,五年不來,你就能發大財。
公募界
市場總是圍繞著市盈率巨幅波動。當公司的利潤增長率等于其股票的市盈率時,該股票就具有投資價值。
人的智慧是有很大局限的。為避免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我們奉行適度分散、中庸的投資。
我傾向于尋找和投資有缺陷的好公司。
先考慮待選股票的最大下跌空間,再考慮其可能的上漲幅度。
買股票,是為了賣股票。你怎么買股票,取決于你的買家怎么給股票估值。
如果不注意風險,一次大的失誤。就可能使你無法翻身。市場變化時,你不要學羊群,要“慎獨”。
所謂專業投資者,就是要把樸素的道理系統化、概括化,然后嚴格執行。
選擇有“壁壘”的好公司集中持股;以“安全邊際”買賣;不頻繁進出。
價值投資在選股方面顛撲不破,但技術面或市場發出的信號,也不容忽視。
中國的公司只要在國內做到很好,就是偉大的公司。但投資偉大的公司,應該是投資將來會偉大的公司。
公募基金有時要被迫犧牲偉大的公司,賣一些熱門股票,來緩解短期的業績壓力。
本刊點評
同樣以價值投資為主導,同樣青睞好公司,以低市盈率買股票……公私募在投資哲學上的某種相通性,值得我們深思。至少在投資理念上,公私募之間并沒有那么嚴格的界限。
在對好公司的態度上,很多私募正在以價值投資為主導,甚至比公募更為執著、更有耐心。
公募經理們在投資風格上的多樣化,無疑令我們驚喜。如果他們的特色能得到發揮,中國公募基金同質化的問題,應可大大緩解。但值得我們和基金公司反思的是,為什么公募經理這種多樣化的投資風格,總是發揮不到位呢?
沒有最好的投資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這應該是公私募經理們最具濃縮性的投資格言。不是簡單附合,要“慎獨”,以我為主,學魯迅的拿來主義,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投資大師。
操作方式公私募基金經理對投資操作周期的理解
私募界
有些私募基金并不坐莊,而是真正的價值投資,選好股票,長期持有;有的則習慣于利用交易制度的缺陷,狙擊市場的短期盲點。但不能完全算作坐莊;有的介于兩者之間,比如拿2/3的倉位進行長期投資,另外1/3的資金做短線操作。
可以肯定地說。我不是一個長線投資者,而更多地側重股票的中短線爆發力。操作周期一到數月不等。
大牛市理論多是公募基金造出來的,主要目的是為新基金發行或老基金持續營銷造勢,對我來說沒有意義。
我并不是特別在乎大盤的漲跌,在牛市環境下更沒有必要關注大盤。
我們幾乎不做波段操作。
我只做長線投資,在初期制定戰略方向和投資組合后,就不再做大的調整。
公募界
我建議我們的基金經理少看盤,用看盤的時間來研究公司。世界上知名的投資大師,都不是做短線交易的。
中國股市熱點變換很快,如果你拘泥于一種僵化持有,而不作一些階段性操作,就不可能為持有人創造最高的收益。
雖然我們不能像巴菲特那樣參與企業的管理。但我們可以選擇質地較好、內部管理卓越的公司,與之同舟共濟。
市場感覺好的人,可能波段會做得好一些。但這種Timing遠遠趕不上做市場基本面的Timing收益率高。不能太過關注市場的節奏,否則一次兩次能成功。但很難確保長期成功。實際上,板塊輪動的前提。也是基本面隨宏觀經濟和行業周期變化出現的輪動。
在單邊牛市的狀態下,選時不如選股。頻繁選時出事的概率大,公募基金規模大,也不便頻繁選時。
選股重于選時。在我們看來。選擇優質公司長期持有,遠比判斷大盤的走勢更容易做到。
本刊點評
很多人說私募的操作風格凌厲兇狠,注重短線,這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公募并不排斥階段性操作,重倉股頻繁變換,而私募也不排斥“放長線,釣大魚”,它們的“線”,甚至比公募更長。
普通投資者往往過多討論股指漲跌。除非出現嚴重的系統性風險,基金經理似乎并不特別在意大盤,而更關注公司和基本面。
選時不如選股,風格各有千秋的經理們對此空前一致。經理們這么說,彼得·林奇也對這么說。連巴菲特也說,預測股價的短期漲跌,就像預測一只鳥兒何時從這棵樹,飛到另一棵樹。
如果說專業投資者都對成功選時望而興嘆,那離專業還有段時間的我們,就有.必要更加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