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我正伏案疾書,女友興沖沖地跑進來對我說:“哎!我撿到一個錢包,怎么辦?”
“還給人家就是了。”我頭都沒抬。
“可是,里邊沒有錢!”
“沒錢還湊什么熱鬧,失主也不會關心一個空夾子的,扔掉算了。”我急著寫作,有點不耐煩。
“但里面有身份證,還有一張牡丹卡呢!”
“身份證上有相片有地址,不是很容易找到失主嗎?笨!”
女友急了:“你也不想想,為什么錢包里有證有卡,就偏偏沒錢呢?一定是有人取走錢后,又把錢包扔了。我們撿到就給失主送回去,失主一定認為我們拿了他的錢,又去做好人。”
我打了一個激靈!這番話頗有道理:牡丹卡有密碼,對其他人毫無用處。對于一個“見利忘義”的人來說,取錢扔包,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嗎?
“只被懷疑還不算慘。假如這是‘失主’設的騙局,要詐我們一筆呢?”
“可能嗎?”
“報紙上常有這種事!”
“那怎么辦呢?”這回輪到我來問了。
“不知道!”女友雙手一攤,無可奈何地說,“所以才來問你。”
過了好一會兒,女友像下了極大決心似的站起來說:“還是扔掉它吧!”我想了一下,便點了點頭。于是女友手一揚,錢包就從窗戶飛出去了。
女友轉過身來,輕輕地嘆了口氣:“唉!這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