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個拿話筒的人
田徑世錦賽前后,從孫海平嘴里聽到了無數(shù)次大史的名字,大史是史冬鵬的昵稱。開始是說,以大史最近的狀態(tài),力爭進入世錦賽前八;預賽結束后,13秒22的成績讓一向保守的孫海平破天荒放了“猛話”他有可能沖擊前三;獲得世錦賽第五名之后,孫海平已經(jīng)開始準備打造110米欄的中國軍團,而這些變化都發(fā)生在短短一兩個月之內(nèi)。
這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一個飛速進步著的史冬鵬,他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名詞與符號出現(xiàn)在中國短跨項目的史冊上,不再只是一個行星的影子。
在8月29日進行的110米欄預賽中,史冬鵬終于牛氣了一回,超越了包括劉翔在內(nèi)的所有對手,以13秒22的最好成績勇奪預賽第一名,晉級半決賽,還創(chuàng)造了個人最快紀錄。

“我沒有想到,真沒想到,今天怎么跑這么快啊!”大史幾乎是興奮地蹦起來說這些話的。“今天起跑并不好,我在邊道,看不清中間的情況,攻下最后一個欄,我才敢稍微松了一下。”一個記者問到“那還跑13秒22呢!”大史摸著頭呵呵地笑了:“我就怕明天就跑不快了。”組委會見采訪的記者過多,就把大史叫到了通道盡頭,遞給他一只話筒,這樣記者們就不用往前涌了。“這可是鮑威爾享受的待遇,中國運動員到目前為止你可是第一個,啥感覺?”大史抱著話筒大喊了一聲“我緊張!”把大家都逗樂了。
這樣的成績,大史自己都始料未及,然而在旁的孫海平卻心里有底。今年春訓,史冬鵬和劉翔一起隨孫海平在北京訓練,一段時間以后,在其過欄速度和訓練強度上,創(chuàng)下了歷史最好成績。然而由于大史原本的身體素質和技術并沒有達到劉翔的基礎,因此目前有些訓練內(nèi)容無法“消化”,也產(chǎn)生了些許不適應。但用孫海平的話說,但照這個態(tài)勢發(fā)展下去,對大史來說,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在很多場合,孫海平都會澄清:“史冬鵬不是我的弟子,他是河北蘆全彬教練的弟子。他成績的提高,也離不開蘆教練的努力。”
其實,史冬鵬是河北隊的隊員,師從蘆全彬教練。由于全運會的存在,各省市之間各自為戰(zhàn),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利益關系,所以史冬鵬與劉翔的合練,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大度的孫海平,毫無保留地對不是自己弟子的大史悉心點撥;合練后,蘆全彬教練也會承受很大的心理負擔,但是為了110米的跑道上能夠組成中國軍團,大家都毫無怨言。
預賽中的超常發(fā)揮影響了體力,在半決賽中,大史起跑不是太理想,前半程落后,一度掉到第六名左右。后半程,史冬鵬開始展現(xiàn)強勁的追趕實力,速度驚人地跨過一個又一個欄,第九欄時,他已經(jīng)和牙買加名將維格納爾并駕齊驅,最后沖刺,史冬鵬以13秒24的成績領先維格納爾0.05秒第二個沖過終點。下場后,史冬鵬氣喘吁吁地說:“今天是半決賽,思想上有一點小包袱,預賽犯點小錯誤還可以彌補,但半決賽就不一樣了。”因為前兩槍拼得太兇,導致肌肉有點拉傷,給決賽造成了一些隱患。
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史依然跑出13秒19的個人最好成績,名列第五。當他與劉翔一起,身披國旗慶祝勝利的時候,人們有理由相信,或許在明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他會給我們帶來更進一步的驚喜。
最落寞時偶遇110米欄
史冬鵬出生在一戶普通的工人家庭,從小乖巧聽話,不惹事,知道體恤父母,小小年紀就可以幫媽媽買菜,只是有時候分不清各種菜,會把白菜當成菜花。只有一次犯了擰,那是3歲時,父母送他去幼兒園,他鬧著不去,一個阿姨過來抱她時,他一氣之下竟然一把抓過人家的眼鏡,扔在了地下。父母氣壞了,硬把他放下,沒想到晚上再來接他時,他已經(jīng)跟小朋友們玩成一片了,臨回家時,還央求父母第二天早點把他送去。
大史小時候身體很受弱,小病不斷,母親就想讓他多吃飯,多長點肉。四年級時,他參加了田徑運動會,被市第一業(yè)余體校鄭克宇教練選中,去練跳高。父母覺得一來孩子打心眼里愿意去,二來大運動量的訓練,也能增強孩子的體制,變得強壯些,所以就一口應承下來。
母親說,雖然訓練很辛苦,但大史從小就有股不服輸?shù)膭蓬^。別人跳1.50米,他就要跳到1.55米。16歲時,幾年之后,他的跳高生涯終止,被省體工大隊選中改練了三級跳遠。
去省體工隊時,要進行一個月的訓練考核,如果有前途才能被留下。臨去時,母親就對大史說,去了要死心塌地地練好,實在不行就回來上學。沒成想,一個月后,稚嫩的大史果然被教練做了“宣判”,說他不適合練三級跳。
大史的命運,在這里拐了一個彎。如果這時候回家了,他以后頂多成為一個有著體育特長的大學生;而不早不晚,剛剛好的一次選材,讓大史接觸到了110米欄。那時省體工隊110米欄的蘆全彬教練來選人,見大史欄間節(jié)奏不錯,就把他留了下來。從此黑馬遇到了伯樂。
2003年,巴黎世錦賽中,以13秒84的成績進入半決賽的史冬鵬,在第一小組中,從起跑開始就處于領先地位,并一直保持到終點,沖刺的最后一刻,卻不慎狠狠摔倒在地。不過那一刻,他的肩膀已撞到終線,13秒53,小組第一!那是這位中國小將,第一次讓世界知道“史冬鵬”的名字。
“史”泰龍與“劉”天王
人們都說與天才出生在一個年代,是一件無奈的事情,類似于“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這么說,大史肯定是生不逢時的,因為有劉翔。
其實,兩個人已經(jīng)認識六七年了。第一次交手是在2001年廣州田徑大獎賽上,那時,劉翔18歲,大史17歲,那次比賽分別名列二、三名。由于年紀相近,脾氣相投,水平也差不多,所以劉翔與大史很快就成為好朋友。
兩個年輕人在場下雖然好得像一個人一樣,但是在場上還是經(jīng)常較勁的。大史說,那時候晚上睡覺腦子里都是劉翔,總幻想著怎么在下一場比賽中贏他一次,想得天花板亂轉,只能換個姿勢才能睡著,現(xiàn)在想想那時候真可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已經(jīng)成熟了,不會再去憑空想像些什么。
2004年雅典奧運會像一道命運的分水嶺,劉翔翻了過去,從此生活在“高處不勝寒”之外,而大史卻在山的這一邊,繼續(xù)攀登的步伐,劉翔漸漸變成了他的一個坐標,一個夢。只要提到中國110米欄,人們首先就會想到劉翔,然后再想到除了劉翔這個項目就沒有人了。
厚道的大史,從沒有怨天尤人,他把悲哀理解成一種幸福。“是我沾了劉翔的光,不然誰會關注110米欄?關注110米欄,才會關注到我。”所以就算如今劉翔出現(xiàn)在大阪關西機場,遭遇前呼后擁的記者圍堵,而大史只能推著行李車在角落等候時,他也是始終帶著笑意。
大史早已習慣了外界拿他與劉翔比較,可他認為他倆之間沒有可比性,因為差距還挺大,不是每個人都能跑進12秒88,劉翔真的很了不起。由于常常在一起,史冬鵬并沒有向劉翔索要過簽名。“雖然我沒有要過簽名,但我媽媽要過。2003年的世錦賽上,劉翔拿了第三,我第七。后來,我媽媽就要劉翔在我們的合影上簽了名,掛在家里的墻上。所以好多人都特別羨慕我,說我太幸福了。因為我可以和劉翔經(jīng)常見面,一起逛街,一起比賽,哈哈。”史冬鵬說到自己的偶像一度眉飛色舞。
的確,私下里,大史和劉翔是一對好哥們,他們有時會彼此戲稱“史”泰龍和“劉”天王。因為兩個人比較談得來,只要出去集訓或比賽,兩個人就會住在一個房間,久而久之,教練看見他倆在一起也就放心了。這次世錦賽期間,劉翔無論去哪兒,都拖著大史,甚至連第二天舉行的頒獎儀式,也帶大史去感受了一把。
有人說,超越高手很難,但有時候超越自我更難,尤其是當你超越了自我也沒人關注的時候。劉翔創(chuàng)造了12秒88奇跡,創(chuàng)造了第九跑道奇跡,他可能還會創(chuàng)造08奇跡……但史冬鵬只需創(chuàng)造內(nèi)心跑道上的奇跡,就足以和劉翔媲美,因為,他的動力較之于劉翔,更少,只能自己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