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并購傳聞對廣達是利好,但對鴻海是利空。鴻海絕不能合并廣達,因為那等于和客戶競爭,只會導致客戶流失、資助競爭對手。
近期鴻海并購廣達的傳聞甚囂塵上,9月12日,鴻海集團發言人向外界否認并購傳聞。筆者亦認為,鴻海不會購并廣達,其原因并不復雜。
如果從烏龜哲學的角度看,廣達與鴻海的合并對廣達是利好。廣達是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鴻海在筆記本電腦領域舉足輕重,關鍵之處在于鴻海的筆記本電腦框架和外殼制造能力無敵,全球50%以上的筆記本電腦框架和外殼都是鴻海制造的,除日本廠家外,筆記本電腦的模具基本都是鴻海制造的,鴻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樣機的開發速度和開發質量。這對于代工廠家取得訂單非常關鍵。鴻海還能夠降低筆記本電腦的成本,特別是框架和外殼成本,以及散熱器、顯示屏成本。廣達如果和鴻海合并,一來可以降低筆記本電腦制造成本,提高毛利率。二來可以增強獲取訂單的能力。
廣達連續3年以來表現不佳,市場占有率和毛利率都在下降。廣達的市場占有率從2004年的33%下滑到現在的26%,毛利率從2003年第一季度的7%下降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5%左右,特別在近期,下降比較嚴重。對廣達來說,此時與鴻海合并絕對是利好,合并后廣達的競爭力確實會有所提高。
不過合并后對鴻海反而是利空。眾所周知,所有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都是鴻海的客戶,鴻海合并廣達后,廣達之外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家自然不愿意繼續從鴻海采購零組件,因為這就等于資助競爭對手。沒有人愿意資助競爭對手,除非鴻海壟斷了上游,目前鴻海還沒有壟斷。而且,鴻海是超大型OEM廠家,不僅做筆記本電腦塑料件,同時也代工臺式機的零組件,包括機箱、顯示器、主板、顯卡、網卡等產品。如果鴻海合并廣達,等于涉足整機產品,對于惠普、戴爾、聯想這樣的大廠,挑選合作伙伴通常不會挑選這種不對等、處于強勢的廠家,惠普和戴爾更喜歡仁寶、緯創這些稍微弱勢、可以壓價又比較專業的廠家。而且鴻海如果合并廣達,那么惠普和戴爾對鴻海的依賴度會更高,風險會更大,因此惠普和戴爾會將更多的訂單分給除鴻海以外的廠家,以此降低風險。
那么鴻海需要合并廣達來增強其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的實力嗎?
筆者個人認為,鴻海如果想增強自己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的實力,絕不能合并廣達,因為那等于和客戶競爭,只會導致客戶流失。鴻海多次聲稱自己不會涉足筆記本電腦整機業務,鴻海在2003年底明確表示,不會進入筆記本電腦整機組裝領域。2005年3月聲稱,表示將不涉足ODM代工筆記本電腦整機制造市場,而僅扮演提供廣達和仁寶等筆記本電腦系統廠所需機殼和零件等組件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將完全專注在由客戶自行掌握設計開發的OEM筆記本電腦市場。2006年2月該公司聲稱僅計劃涉足筆記本電腦準系統領域,并無任何涉足筆記本電腦整機代工市場之計劃。時過境遷,鴻海會改變策略嗎?個人認為,可能性很小。
有人認為,鴻海為了達到2008年兩兆億臺幣的目標才收購廣達的。的確,鴻海已經將EMS發展到天花板,很難有突破,如果想從目前的不到1.3兆億提高到兩兆億,不靠并購,基本上不可能,如果并購了廣達,則應該可以達到。不過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去并購一個不該并購的企業,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