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到一位朋友電話,閑聊中,說到他一個中學同學死了,是割腕死的。我愣了,朋友告訴我,說那人是在半年前,因為修理機床的時候,吊車突然失控,幾千斤的機床從半空里掉下來,正好壓住了他的下半身。因為搶救及時,他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雙腿。也許,因為無法承這個打擊,在半年后的今天,他選擇放棄了,放棄這個鮮活的生命。
掛了電話,嘆了口氣,眼神落在屏幕上,那是正在報道某地正在舉報的好人評選活動,我看著,決定投一票給那個叫尹書君的姑娘。
“年僅29歲的尹書君在做了新娘后的第84天,不幸遭遇車禍,四次手術,被五次下病危通知書,七次進手術室,不僅高位截癱,而且右腿被截肢……”或者是對手術特別敏感的緣故,所以,對這些數字,隱藏著的真實的疼痛更能了解和體會吧,每一個數字,都能把心擠壓得窒息。報道上說,7個月來,她沒有彷徨,沒有失望,沒有悲傷,在病床上,一手拿筆,一手執本,艱難地寫下了10萬多字的日記,并正式簽約了《折翅天使與生命對話》一書的出版。
我想,很多人都會欣慰于這個姑娘的堅強,欣慰于她面對災難的勇氣吧,或許,她抱怨過,抱怨命運的不公,或許她絕望過,絕望于自己將要面對的后面大半個人生,但是,我們看到,她最后站起來了,無法站立的是軀體,永遠高昂著的是靈魂。
海倫·凱勒說: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
中國青年年度勵志人物張云成說: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那我將自己穿衣洗臉……
尹書君說:我是屬蛇的,現在,我寧愿自己真的是一條蛇,每蛻一層皮,都能獲得一次重生……一次次的被這些假如感動著。
但是,現實總是現實。于是,又想起于丹在她的《論語》心得里的一段論述:她說: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會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第二,是要盡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海倫·凱勒做到了,張云成做到了,尹書君做到了。
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自由,但是獲得了面對生命的堅強,淡定和坦然。我敬佩這個微笑著面對災難的姑娘。
我朋友的同學卻沒有做到,終究,在自己的生命陰影里選擇了放棄,我為他惋惜。
我一直記著這么一句話,是我在住院的時候,一個父親在自己十四歲的女兒患眼疾很可能失明的時候說的一句話,雖然他當時說的澳洲話,我聽不太全,但卻聽懂了幾個詞組:明天,看不到,陽光,放棄,飛翔,翅膀。我想他是說:既然明天,你看不到陽光,你也別放棄飛翔,因為,每個人,都不止有一雙翅膀。
是啊,即使明天看不到陽光,也不要放棄飛翔,因為你不止一雙翅膀。尹書君失去的,是活動的自由,折斷的翅膀卻在她的筆下,在她的文字里獲得了重生。十四歲的小女孩可能失去的是光明,而她的翅膀,會在她的手,她的腳,還有的她的心里重生,這翅膀,一樣可以承載她飛的夢想。
即使明天你看不到陽光,請也不要放棄飛翔,說給所有幸福著,苦難著的人們聽。
選自《青年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