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樸實的語言,白描的手法,記錄了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一個瞬間的情景——幼小的麻雀和龐大的獵狗的對峙(zhì)。這本來應該是一場沒有懸念、沒有任何欣賞價值的戰爭:弱小與強大、自信與膽怯。但結果幾乎讓人不敢相信:龐大的獵狗妥協了,退縮了,而幼小的麻雀勝利了。作者是在憐憫弱小、同情弱者嗎?不,他是在為這一瞬間麻雀的舉動唱贊歌呢!當小麻雀快被獵狗吃了時,老麻雀完全可以躲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可它沒有這樣做,它還是毅然決然地飛了下來,雖然“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是什么力量讓它如此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呢?愛!是的,這是一種愛的本能,是愛在瞬間迸發。
學習這篇課文要著重理解課文四、五兩個自然段,體會作者如何真實而形象地描述老麻雀不畏強暴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準確地運用動詞真實形象地描寫了老麻雀與獵狗搏斗的場面:“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這里,“突然”一詞說明老麻雀飛得很快很猛。從“撲下來”“落”“扎煞起”“尖叫”等詞語,我們可以看出老麻雀急著救小麻雀,準備與獵狗戰斗。“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這一比喻突出了老麻雀在兇猛的龐然大物面前的果斷、勇氣和膽量。“扎煞起全身的羽毛”,這是鳥類極端憤怒時的一種生理表現,說明老麻雀準備與獵狗進行搏斗。
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對老麻雀的神態和動作進行了深入的描寫:“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老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孩子,卻必須面對龐大的怪物。小小的麻雀面對獵狗這個龐然大物,毫不顧及自身安危,為拯救自己的孩子而決心與之殊死搏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啊!作者十分巧妙而含蓄地點明了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