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可以給我們帶來樂趣,還能增長我們的知識。我今年養了二十多條蠶,小小的蠶寶寶牽動了全家人的心。我是指揮員;奶奶是保育員;爺爺是采購員,負責供應糧草;爸爸媽媽則是指點迷津的咨詢員。
在養蠶的過程中,我發現蠶也會說話,但是只有認真聽才能聽得懂。我給蠶寶寶吃新鮮的桑葉時,它們會一邊吃一邊說:“謝謝!謝謝!”如果蠶房糞便太多,它們就會高高地舉起頭,搖晃著腦袋說:“太臟了,太臟了!”吃飽喝足了,它們就伸伸腰,扭扭屁股,找個舒適的地方,說聲:“睡覺了!”
蠶一天天長大,體色漸漸變淡。而它們的食欲也逐漸地減退,甚至到完全禁食,后來,它們的身軀也縮短了。我急得不得了,去問奶奶,奶奶告訴我:“蠶要吐絲了!”爺爺找來一把竹枝,把蠶挑到枝上,蠶便開始吐絲結繭了。開始有三條蠶編織出了三個漂亮的金黃色的繭,接著十幾條蠶都相繼編出了漂亮的繭,一個個像棗,也像李子。最有趣的是有兩條蠶非要結伙在一起編一個繭,我們把它們分開,過了一會兒它們就又爬到一起了。也許它們是夫妻吧!
但有兩條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的蠶——我們稱它們為“弱智蠶”,平時吃的不比其他蠶少,長得也不比其他蠶小,可在編織蠶房時,卻“這山望見那山高”,在這里吐點絲,又跑到那里吐點絲,還企圖占有別的蠶的勞動果實,真是蠶中的反面教員。
幾十個金黃的蠶繭掛在枝上,似花似果,再把它們加工一下,就成了蠶繭花,美麗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