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史記·韓長孺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在位的時候,匈奴派使者前來請求和親。
漢武帝劉徹召集文武大臣來商議這件事情。大臣王恢在邊境任職多年,他主張派兵征討匈奴,說:“匈奴曾經很多次主動要求議和,但總是不久就又背棄和約,侵擾我國。所以不可以輕信匈奴,我們應該乘這次和談的機會,來個突然襲擊,把匈奴人一舉殲滅。”但韓安國不贊成這個意見。他說:“目前匈奴兵強馬壯,勢力強大,并且他們習性好隨草而居,流動不定,很難制伏。如果我們千里遠征,一定會人困馬乏,而匈奴卻正好以逸待勞,這就好比強弓射出的箭快到盡頭時,就連很薄的綢子也射不穿。所以,派兵征討,不如和親。”韓安國的意
見得到了群臣的支持,于是漢武帝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對匈奴采取了和親政策。
成語含義
強弩之末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微,起不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