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和婚姻好比一場“男女混雙”爬山比賽,男在前,女在后。男人一方面要努力往上爬,還要不時拉著女人向前走。“爬山”代表“事業”,“拉手”代表“愛情”。由于爬山重任在肩,所以男人通常更關注爬山技巧、周圍環境、山坡地形、競爭對手的速度以及可能踏空摔下的危險,而把拉扯和安慰女人放在次要的位置。女人雖然也在往上爬,也有“事業”,但總的來說,她更關注自己與男人的手拉得緊不緊,會不會被男人甩掉。
女人經營愛情,就是經營自己與男人的和諧關系,以保證在比賽中不掉隊,所以她非常關注男人爬山時對自己的態度。如果他非常愛她,不時停下來噓寒問暖,這通常會犧牲爬山的速度。如果女人對這場比賽的輸贏結果并不在意,那么他們是一對和諧搭檔,享受到無比的幸福。問題是,大多數女人是在意輸贏的,雖然那個關心她的男人讓她感動,但好勝心迫使她把目光投射到那些爬得更快的男人身上。最后博弈的結果是——爬山過程中男女組合發生了一些變化,好勝的女人拋棄了因為愛情犧牲速度的男搭檔,而去追捧那些爬得更快的男人。
中場休息時,男人們坐在一起抽煙喝水,一交流發現了事實真相,最后他們一致認為:絕不能因為太關照女人而犧牲爬山速度。只要你爬得快,就會有女人跟上來與你重新組成搭檔(如果你足夠快,搭檔不僅漂亮,甚至不止一個)。“那么,集中精力爬山吧,把拉手的事交給女人!”男人再次出發時彼此這樣鼓勵。這就是為什么絕大多數男人更關注事業,而對情感問題不屑一顧的原因。
為什么爬山時不是女在前、男在后,或男女平行地往上爬?這是不是“大男子主義”在作祟?恰恰相反,這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選擇的結果。女人求偶時“嫌弱愛強”的選擇傾向,本身就說明,女人也是“大男子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女人總想找一個既爬得快又不停照顧她的男人,而事實上只要是一起爬山,這種男人幾乎不存在。出于被女人拋棄的擔憂或恐慌,男人只能加快爬山的速度,除非有人提供一架“直升機”,直接把他接到山頂坐等女人(比如彩票中大獎或祖上巨額遺產)。但如果是這樣,那就得女人獨自爬山了,于是,新的問題來了:這個男人憑什么只屬于她?她能第一個爬到山頂嗎?
男人爬山時通常抱怨:“為什么你既要求我不停往上爬,又要求我停下來照顧你?在我筋疲力盡時,你能不能推我一把?”女人爬山時通常抱怨:“我又沒要求你一定爬多快多高,為什么不能停下來照顧我,看看風景呢?不是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嗎?”
生理差異和現實生活的要求,決定了女人追求的是“幸福感”與“安全感”,而男人追求的則是“安全感”與“成就感”。
為什么女人要找一個爬得更快的男人做搭檔?為什么她寧愿一個人獨行,也不愿意去拉扯那個爬得更慢卻非常照顧她的男人?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達爾文先生,他也許會這樣說:“如果男人爬得太慢,女人根本就不需要他的照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注定了戀愛和婚姻本身就是一場競賽,而女人擇偶時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