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完整的婚姻差不多占據了整個人生的大半部分,但真正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完整婚姻恐怕不多。婚姻固然有幸福、甜蜜、激情,但更多是衣食住行的瑣碎、沒完沒了的爭吵、一陳不變的無趣。而最難以讓人接納的恐怕是“不公平”。
譬如,明明很用心地為他煲一次湯,卻獲得一個“味道不佳”的評價;明明是想要分擔他的工作煩惱,可他沒心沒肺地回一句“你別對我的工作指手畫腳,我最討厭頤指氣使的女人”;明明是因為情人節才讓他買的玫瑰巧克力,卻被誤認為“幼稚”……而他呢,同樣也有委屈的時候:明明是加班晚歸,卻被她懷疑會情人去了;明明送她禮物卻被認為做了“虧心事”想要彌補;明明花大錢給岳母買補品,卻遭到“水貨”嫌疑……這樣的“不公平”,別說接納,就是忍受都很難!
其實,婚姻里面的“不公平”事件遠遠不止這些,但無一例外的,當我們面對這些不公平的時候,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生氣,繼而大發雷霆,隨后兵刃相見、針尖對麥芒,直到某一方戰勝某一方才善罷甘休。
可我們為什么要爭個你贏我輸才肯偃旗息鼓?那是因為,我們在愛著的時候把枕邊人當做了愛人,所以愛就會更加濃厚;而矛盾時,則把對方看成了敵人,那一刻,所有積累的愛煙消云散。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換個角度想,其實,只要我們無論什么時候把愛放在第一位,把枕邊人當做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樣親密,那一定少了許多“不公平”的心理感覺,即便是有,也很容易消失殆盡。
任何不利的事物,講究的都是“防患于未然”,婚姻生活中的不公平事件也一樣,如果我們平素多一些坦白、溝通,那么當這些事件出現時,一定不會覺得那么委屈、氣憤、不公平。舉例說吧:你明明很用心地為丈夫煲了一次湯,為什么獲得了一個“味道不佳”的評價呢?原因不外乎是你做得真的不好,或者他并不喜歡這個口味。如果是第一個原因,你的技術并不好,他的評價真實無誤,似乎并不至于讓你感到那么不公平;如果是第二個原因,你為什么不在煲湯前了解一下他的口味呢?再反過來說吧,妻子的湯做得的確不好或者不和自己胃口,但她畢竟花了很多心思,再不好你也不應該批評她,也許你覺得“不公平”,但想想,這是愛人的心意,你是在“愛”里接納不公平,其實很公平。如果你借機告訴她你的口味喜好,那么下次你收獲的可能就是真正讓你回味無窮的美味,以及極其公平的幸福。
跌宕起伏的婚姻生活中,“愛”就是經營的本質——在愛里接納不公平,在愛里容忍不完美,在愛里先低頭說對不起,在愛里放棄更誘人的魅惑,更在愛里對“緣分和命定”俯首稱臣。責編/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