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總雖然剛過而立之年,卻已經是我們這里出了名的民營企業家。那天我去采訪他時,偶然見他桌子上放著一個精美的立式卡片。起初,我以為上邊寫著什么趕時髦、擺樣子的名人名言,仔細一看,上邊只寫著7個字——換一種方式表達。
見我對這七個字感興趣,杜總打開了話匣子。杜總說,人的一生為官也好,經商也罷。不管你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或者是你干脆賦閑在家,語言表達總是伴隨著你的一生。但是,為人處事,說話方式很重要。語言表達不恰當的話,其結果往往是傷人又傷已。
杜總說幾年前,他所經營的公司出了一批次品,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聲譽和效益。他當時心急如焚,甚至可以用氣急敗壞來形容他當時的狀態。杜總把公司副總以下的頭目召集起來,用不堪入耳的話臭罵了一頓,還扣發了他們一個月的工資加資金。結果,公司的幾位技術骨干,因為感到杜總的話有辱人格,為此而跳槽到了其它公司。杜總的公司為此而雪上加霜,差點關門了事。后來,在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一次技術交流會上,杜總見到了當年自己手下的一位技術員。這位技術員現在已經是另一家公司的副總工程師了。他說,從本質上講,杜總是個好人,當年他的跳槽。完全是因為杜總遇事缺乏冷靜和理性,語言表達方式太偏激引起的。公司出了質量事故,扣工資、扣獎金、挨領導的批評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批評語言不恰當的話,傷了員工的人格與上下級之間的和氣,便不是簡單的技術質量問題了,而是老總對員工尊重與否的問題。他建議杜總以后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問題,說話時都應該有意識地強迫自己理性一些,特別是一些重要事情的重要語言,一定要以一種最恰當的方式表達。杜總茅塞頓開,點頭稱謝。
不久,杜總就嘗到了這方面的甜頭。公司又出了一次質量事故,這回杜總接受了上次的教訓,強迫自己沒有發脾氣,而是把分管領導和主要技術人員叫到辦公室。他只是親自給分管領導和技術人員每人倒了一杯水,他們就流出了淚水。他們紛紛主動承認失誤,表示一定盡快挽回損失。杜總這回換了一種表達方式,他說出現這樣的事情,誰也不愿意,關鍵是大家要分析清楚原因,不要被同一塊石頭兩次絆倒,工資與資金這個月就暫時不扣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在年底把損失補回來!
結果,只過了兩個月,那次質量事故的損失就全補回來了。而且從第三個月開始,公司的綜合效益明顯有了質量的飛躍。
是呀,和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杜總說,語言是一種工具,但操作不好就會成為傷人的兇器。換一種表達方式,并不是一味地遷就別人的過失,也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一個人修養、品性、胸懷的體現。同樣一件事,換一種操作方法,也許就會事半功倍;同樣一句話,換一種有理而又有禮的平和的表達方式,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聽了杜總的話,我沉思良久。由此及彼地講,換一種表達方式,換一種思考方式,換一種工作方式,換一種處事方式…….也許,你會發現,達到一個目標有許多條道路,我們原來可以把事情辦得更好一些。
045008 山西陽泉市礦區政府《陽泉礦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