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清涼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但是成都郊區的洛帶古鎮有一家名為“客家傷心粉”的涼粉小店,一年四季都是顧客盈門。店主賣的東西樣樣都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傷心涼粉、開心冰粉、媽媽涼面、阿婆涼糕,另外搭賣八寶粥,通通論碗,每碗兩元。這家店自開業以來,以其獨特爽口的味道賺取了無數食客的歡心,吃得涕淚交流卻又不忍罷手。 這“傷心涼粉” 如此吸引人,它特別在哪里?
“傷心涼粉”名字的由來
幾年前,店主楊明為挽救他在洛帶古鎮所經營的廣東會館的生意,決定用涼粉增加客流量。但怎樣把普通的涼粉做得有特色呢?聯想曾多次做生意不成功賠進幾十萬元的傷心經歷,他決定給自己的涼粉起名“傷心涼粉” 。
傷心涼粉是客家人的典型小吃,他結合洛帶是客家古鎮的大環境,把“客家文化”的含義注入到“涼粉”中??图胰耸且恢Оl源于中原的漢民族支系,遷徙是這個民族的特性,背井離鄉的客家人思念家鄉,常常會傷心。不管和當地人處得多么融洽,不管新到的地方有多么富庶,不管經歷了多少代人,游子的心里永遠裝的家鄉。
為了讓食客更能深切體會“傷心”的含義,楊明特意在涼粉中加進了特辣無比的“海椒”,食客在吃的時候會掉眼淚,會冒汗,這種形象真像傷心的樣子。
2002年五一黃金周,楊明正式打出了“客家傷心粉”的招牌。沒想到就因“傷心”兩個字吸引了眾多好奇的客人,作為顧客都是因為好奇心來吃。加上五一黃金周的客流量,楊明的“傷心涼粉”終于打開了局面。
打特色招牌叫響全國
為使“傷心涼粉”不拘泥于傳統做法,楊明用3年的時間幾乎走遍中國所有賣涼粉出名的地方:三下重慶、輾轉陜西、云南、貴州以及江浙,經過不斷的摸索、試驗和改進,楊先生摸索出了他的兩項獨門秘笈紅油和咸醬。用來調味的咸醬,是用祖傳秘方調制出來的;其次是紅油,經過了特殊的制作工藝,味道獨特;紅紅的芥椒最后壓陣,雖然海椒辣得你跳腳,花椒麻得你冒煙,眼淚直流,而且小小一碗“傷心涼粉”,要放13種佐料才上桌,且熱涼粉和冷涼粉的佐料不同,13道佐料哪些先放、哪些后放也有講究。
小小一碗“傷心涼粉”,越吃越有味。一兩根涼粉放進嘴里,辣,帶有一點泡菜味道的辣,很特別。再吃幾根,火辣辣的辣,眼睛里包上了淚水;花椒的麻,開始讓人氣緊,嗓子眼被堵上了。突然那種悲傷到徹底時的哽咽襲來,整個人都定格動不了了,幾分鐘后,眼淚鼻涕奔涌而來,手忙腳亂,趕緊收拾自己,這就是傷心涼粉吸引人的地方。
吃了辣辣的傷心涼粉最好也點一碗開心冰粉。涼粉雖然辣,但會讓你止不住筷子全部吃將下去,但回過神來才發現滿口都是辣椒的味道,開心冰粉就像久旱的甘霖一樣出現了,軟軟的,涼涼的,甜甜的,一勺勺下去,口中的辣味就像火焰山的火焰一樣,被慢慢地熄滅了。
吃過傷心涼粉的人都對其贊不絕口,回味起來不禁流口水,誘惑力著實大,食客爆滿讓楊明的“傷心涼粉”在成都市幾乎家喻戶曉,他的“傷心涼粉”生意也越做越大,越做越開心。
2007年5月中央7套《致富經》欄目的報道,更是讓“傷心涼粉”賺足了人氣,打響了知名度,很多人慕名而來嘗嘗鮮,先來碗辣涼粉,再來碗甜涼糕或八寶粥,甜咸搭配,每個人都吃兩碗以上。每天打涼粉的員工手都打腫了,老板用一句很貼切的話形容:“做得傷心,等得傷心,辣得傷心,想得傷心!”而且,對傷心涼粉感興趣的不僅是食客,還有全國各地的加盟商,如今的“傷心”已不同于當初的“傷心”了。
短短幾年,一個只有兩元一碗的小吃能如此風靡全國,做出品牌,其可取之處可想而知。民以食為天,食以特為鮮,傷心涼粉得道而行,將是馬道平川一路前進。
編輯: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