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入世”、“機遇”、“挑戰”、“競爭”、“創新”等字眼以前所未有的頻率襲擊我們的感官時,年輕的創業者們必須意識到,這些時代的關鍵詞正提醒我們:別再指望機遇像個慈眉善目的“圣誕老人”了。錢途的黯淡與多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是否具備超前、善變的思維,如果墨守陳規、扎進人堆里湊熱鬧,財富多半與你無緣。而如果你的想象力別出心裁,并善于經營自身資源,則夾縫里也可能機遇無限。
資源整合打造一個“聚寶盆”
美國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學院兩位教授科里斯和蒙哥馬利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資源競爭論”。他們認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是商戰的制勝之本,在一個不斷變化、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千方百計地認識、保護、整合和提升自己的資源,以超越其他競爭者。一般來說,孤立的單個資源利用率是最低的,而靈活組合的多種資源群的利用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時代,生產力水平越高,財富的等量級越大,交換財富的資源就越需多樣化,它包括資本、技能、經驗、信譽、關系、信息,甚至身份、健康、學歷、眼光,等等。如果你善于對自己的資源不斷投資、更新和組合,這就等于是打造了一個迎接機遇的聚寶盆。
看準“變點”抓機遇
投資者能否看準“變點”抓住機遇,要靠自己平時關注國家和地方經濟政策的走勢,不斷提高自己理解政策的水平與能力。有時事情往往是這樣的:國家或地方某一方面新政策或舉措出臺,帶來的機遇項目不僅僅是單項的、直接的,而且還是多項的、間接的。能否看準這些“變點”,發現這些機遇項目,就要看每個人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投資理財的能力了。比如許多專家預測,入世后我國將迎來一個服務業大發展的機遇。相對于工業投資,許多服務業所需投資并不大,每個人都可能有施展的余地,因此建議服務業值得青年創業者重點關注。機遇面前人人平等,機遇面前也可能競爭對手如林。能不能在熱點里因地制宜淘到金,那就要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丑石劣木”點成金
據說早些年有一位青年農民將目光投向當地遍地都是卻被人熟視無睹的花石等資源,制作成假山、盆景,并不斷提高開發層次,結果帶動石頭加工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無獨有偶,筆者的一位老鄉張某高中畢業后學了一門木匠手藝,但在活兒少木匠多的老家,剛出道的他顯然攬不到多少活干。后來他去了城里的一個建筑隊,工資也不高。一次在街上閑逛,他發現一些鏡框店生意紅火,突然眼睛一亮,老家盛產木材,尤其是一些邊角料做不成大家具,加工成鏡框卻綽綽有余,這可節約了不少成本。加上自己畢竟是年輕人,更容易理解年輕人的審美心理,何不試試做這門生意?于是他回到家鄉利用自身資源手工制作了一批精美的像框推到市場上,果真走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死角”也能成氣候
在市場開發中,常有一些被眾多競爭對手所忽略的“死角”,由于鮮有人爭,不少仍是“處女地”,因此,注重開發大有可為。小本經營者,技術開發能力和市場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硬在市場上與強手對峙并非良策,而填補市場“死角”卻可創出“獨此一家”的“小店”來。小趙做了幾年鞋生意,一直起色不大,后來發現自己所在的鞋城幾百家賣鞋攤位經營的幾乎都是皮鞋、拖鞋,布鞋只是零星搭售,而且品種、款式有限。于是他抓住這一空當,專營布鞋。結果這一特色經營,使他的攤位成了鞋城里最熱鬧的地方。
編輯: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