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爾七彩記
“La vie est rouge”,在魁北克人眼里,生活永遠就像一杯紅酒,所以在UNIPRIX網球中心里最大的帳篷房屬于sAQ——魁北克酒品專賣局,喝著紅酒看著網球,眼前的小資生活就像彩虹一樣美麗。
綠色:UNlPRIX網球迷宮
去過上海旗忠網球中心的人無不感嘆球場的奢華但如果你認為所有的大師賽場地都是如此就大錯特錯了,至少蒙特利爾大師賽不是,UNlPRIX網球中心和上海旗忠網球中心相比簡直就是天上人間。
UNlPRIX網球中心位于蒙特利爾北部的JERRY PARK,是由一個棒球場改造而成,到現在你仍然可以找到一點棒球場的痕跡一UNfPR[X中心球場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馬蹄形而是兩者的結合體,一看便知那半弧形的部分便是當年本壘所在的位置。我們不得不佩服蒙特利爾人的改造能力,他們把奧林匹克體育場改成了棒球場,又把一個棒球場改成網球中心。
雖然JERRY PARK很大,但位于公園一角的UNlPRIX網球中心卻不大,中心球場就是整個網球中心的本壘,其它設施呈放射性分布一壘位是辦公樓——其實就是20多年前我在爸媽廠里看到過的大車間,里面用長長的簾子分隔成不同區域,用中國人的眼光簡直就是簡陋,在他們眼里這是實用。三壘位是NatiONAL BANK球場,相當于羅當,加羅斯或溫布爾頓的一號球場,而剩下11個比賽場地則分布于整個外野,其實就是練習場,而5號和9號球場在賽程較密時會進行比賽,外野還包括球迷的活動區域,包括商店、餐館贊助商柜臺等,所有的房屋都是用帳篷臨時搭建的,比賽結束后不到一小時,這里就已經人走地空,露出一片片綠色。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不過散布于位置不大的UNIPRIX網球中心各個角落,對于第一次來的人來說,這里就是一個網球迷宮——所有的標識幾乎全是法語,你在這里找個洗手間都得晃上一圈。對記者來說,新聞中心就是媒體的家但本人提前一天去就硬是無“家”可歸——看到了標識就是沒找到房間,后來才發現這家伙縮在大車間的一個小角落里——用中國人的眼光這哪算什么新聞中心,用木板隔出的一問小小的房間,里面幾排桌子、幾排椅子、一個電視、一堆資料、兩個服務人員而已,面積也就20來平米,怎么一個寒酸了得。
做記者注定是要奔波的,在UN PRlX網球中心也不例外,你不可能在小小的新聞中心待上天,如果要看比賽就得進球場,但中心球場留給媒體的區域在球場南端半弧形的頂上美其名約“媒體走廊”,實際是考驗你的爬樓能力而新聞發布廳則要在大車間的另外端,在官方媒體手冊上都沒有標識,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只是大致告訴你方位,然后就是考驗你的問路能力了,第一天我問得最多的句子就是新聞發布廳在哪。
紫色:帶刺的發布會
“你的腳似乎沒有什么問題啊?”
“你今天怎么沒有退出比賽?”
早就聽說蒙特利爾記者的提問是有名的尖銳,但沒想到會如此刻薄達維登科再怎么也只是一個疑似“賭”例,但在蒙特利爾記者們的心里似乎早已確診,贏了球就不得不接受記者們的“審問”,但這問話比美國大使館簽證處的大媽還嚴厲。
雖然是四號種子,但達維登科在蒙特利爾顯然受到了冷遇,第場比賽沒安排在中心球場尚可理解,但連NATIONAL BANK球場都沒排上確實說不過去——畢竟他和涅米寧都是世界前二十的高手。也許是為了掩人耳目,賽會在俄羅斯人首場比賽的安排上玩了次瞞天過海——賽事日程表上明明寫得是9號場地第二場比賽,但第一場比賽結束后等來的卻是一場雙打比賽,而此時達維登科與涅米寧已經在邊上的5號場地開打了。
當然,賽會的小詭計沒有騙過所有人,馬上小小的5號球場人滿為患,其中大部分是帶著長槍短炮的攝影記者,而他們的同一目標當然是俄羅斯人,還有他那雙有名的腳。 達維登科贏得很順利,但沒想到這馬上成為了蒙特利爾記者提問的靶子,而俄羅斯人那不流利的英語在狂轟濫炸下顯然招架不住了,實在看不下去的新聞官最后只能中止新聞發布會將達維登科“救”了出來。四分之決賽達維登科輸了也讓新聞官長出了一口氣。
紅色:同一首生日歌
“Happy birthday you”錯了,這可不是溫布爾登,在蒙特利爾的生日歌可不是這樣,雖然我沒聽懂幾句法語,但人家是唱給費德勒聽的——這哥們可是精通多種語言,新聞發布會上一下法語一下英語、最后還來幾句德語,讓記者佩服得五體投地。
8月8日,當費德勒第一次走進中心球場時,全場觀眾就沒有安靜過,瑞士人每一次精彩的回球獲得的不僅僅是一片掌聲,時不時從哪個角落里就會飄出一曲生日歌,而當比賽結束后賽會的“小天使”端著生日蛋糕走進中心球場時全場觀眾更是齊聲高唱生日歌,感覺就像唱進行曲一樣。
“十分有趣,當我正想方設法怎么應付卡洛維奇的個個大力發球時,他們在一旁唱生日快樂我倒是希望這一切都發生在比賽結束而不是比賽開始或進行中。”費德勒也感受到了觀眾的熱情而最好的回報當然是用法語向蒙特利爾人問好就憑一口流利的法語他就比其他運動員更受歡迎。
“四年前,我在這里就感受過球迷的生日歌只不過這次好像聲音更大了一些,似乎我比四年前更受歡迎。
當然,四年前的蒙特利爾大師賽屬于羅迪克當時費德勒就是敗于美國人拍下,那也是羅迪克最后一次擊敗瑞士人。那時的費德勒還只是個剛剛加冕溫布爾登的新科冠軍,現在瑞士人已經是繼桑普拉斯后的又一代球王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何況四年。
藍色:無奈的告別
從周一到周末,UNIPRlX網球中心看球的人越來越多,而打球的人則越來越少,每天都有一半的哥們郁悶地離開這里,因為最后的光環只能留給一人獨享其他人只能是這里匆匆的過客。
最早的過客是費雷羅昔日的紅土“蚊子”早已不負當年之勇,但首輪出局多少讓人不快何況擊敗他的是同命相憐的休伊特。以往至少要在四分之一決賽才能碰面的他倆不得不在蒙特利爾大師賽首輪就要決雌雄。雖然這兩個前世界第年紀都不大澳大利亞人不過26而西班牙人也就27但在當今網壇已經算是“廉頗老矣。前世界第的號召力確實不如以前了,中心球場上座率不過六成,而且前排的黃金座位更是空空如也——當然這與比賽時間有關賽會竟然將兩人的比賽放在炎熱的中午而將當天的夜場比賽留給了卡納斯VS馬休——幾年前他倆根本看不眼的角色,分明是不給過氣明星面子。
話雖這么說但費雷羅的大幅圖片仍然占據了《大師賽日報》的頭條——這是賽會每天期的官方報紙,但賽會在對西班牙人的介紹中犯了 個尷尬的錯誤——將費雷羅稱為2002年法網冠軍與2003年美網冠軍誰都知道西班牙人是2003年法網冠軍,而在當年的美網中只是進入了決賽最后輸給了羅迪克,看來《大師賽日報》編輯的業務能力還有待加強。
費雷羅輸球后是默默走出球場的而薩芬則是邊走邊罵出局的,其實輸給納達爾并不丟臉但第二盤被剃過光頭則讓俄羅斯人臉上掛不住了,摔拍子竟然摔到了球網上。其實薩芬輸還是輸在自己身上第一盤度曾經擁有盤點但全給他高得驚人的非受迫性失誤毀了,失誤多最后就是摔拍子,摔完拍子失誤更多最后干脆放棄。
“讓我們忘記第二盤吧!輸掉第三盤我就輸掉了比賽。”唉!怎么還是那個有點沒有長大的薩芬。
與薩芬相比,已婚的休伊特顯然成熟了許多但羅切三個月的指點仍然無法改變對費德勒10連敗的結局澳大利亞人贏得了兩人最初9場對決中的7場,但自2003年戴維斯杯決賽后卻再也沒能從費德勒那討得半點便宜。
和五年前相比,他的正手擊球強大了許多,他可以用正手將球擊到球場的任何角落。”唉,休伊特也只能從五年前的回憶中尋找擊敗費德勒的快感了。
黃色:費德勒的簽名
從資格賽到四分之決賽,比賽越來越少觀眾卻越來越多,UNfPRIX網球中心已經不能用人滿為患來形容了。當然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還是連接球員休息室與中心球場球員入口的那條通道。
其實那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什么通道中心球場和球員休息室所在的大車間相隔條馬路,球員們正是穿過這條馬路進入球場所謂的通道不過是工作人員臨時用繩子拉出的。每場比賽開始前球員在球迷的目送下步入球場而在比賽臨近結束時,真正的戰斗”開始了,這里面沒有什么性別、年齡區別所有人都拿著網球、海報、帽子衣服只要能寫字的就行。
雖然在球場草坪上每天都有球員簽名的活動,但參與的球員大多是二流角色你要拿到費德勒、納達爾的簽名就只有在通道上等了。即使如此索要簽名時的秩序也并不混亂而工作人員也不像國內保安那樣兇神惡煞其態度簡直可以用溫柔來形容。
一般來說,輸了球的球員是徑直走回球員休息室的而贏了球就得在這里完成簽名工作——這一點ATP可是有規定的。在通道簽名的停留時間是與球員的受歡迎程度成正比的,而費德勒出場的尖叫聲永遠是最多的,瑞士人的耐心是有名的第一排的FANS基本上都能得到球王的簽名有時費德勒錯過了還會返回來補簽幾個但要是換成納達爾或羅迪克也就簽上幾個應付了事了。
當然,對于記者來說,他們肯定不會和FANS在通道里擠,新聞發布會結束時通常是最方便的時候——雖然媒體手冊中有禁止媒體索要球員簽名的規定。記者本人其實并不知道這一禁令,只是想弄上幾個簽名球留作紀念,于是昨天新聞發布會后頭面凄了上去費德勒當即表示在完成一個電視節目錄制后可以滿足本人的愿望——但新聞官不干了連連警告這是不允許的并要求記者離開“道高尺魔高一丈”,反正錄制節目不是幾分鐘能完的,記者就坐在新聞發布會廳里耐心等候這里新聞官可管不著,他也沒時間管沒幾分鐘這哥們就不知忙哪里去了。
瑞士人終于出現了記者送上去三個小球并送上去來自中國球迷的祝福
‘根據項調查顯示,60%的中國球迷認為你明年能贏得法國公開賽——這當然是記者自己編的,費德勒馬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真的嗎?謝謝!”——拍馬屁就要拍到屁股上。
白色:沒有警察的比賽
沒有警察,沒有武警當然也看不到狼狗,網球比賽不是G7峰會當然用不著如臨大敵,你根本看不出賽事有任何保安工作的痕跡——在UNiPRiX網球中心沒有禁區也沒有人檢查你的背包,那記者發現了一個奇跡——沒有警方介入也能舉行比賽。
其實,警察并非完全置之度外,在UNlPRIX網球中心外的JERRY PARK里就停著幾部警車但沒有賽會邀請他們是不會入場多管閑事的——一周下來記者就在賽會看見過一次警察,倆哥們站在中心球場的最高處,眼睛里沒有警惕的眼神,原來兩人是在看費德勒的比賽—蒙特利爾的警察多幸福啊,要知道他們的中國同行即使進場也得背對球場盯著觀眾席。
沒有警察,當然不意味著沒有保安,但這所謂的保安也就是賽會的志愿者他們在網球中心內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在球場入口處檢票并引導入場 所有人穿著清一色的白色帶紅邊T恤。
要是你認為志愿者都是彪形大漢那就錯了,你可以在這里發現各式各樣的志愿者,不同種族,不同年齡,從中學生到退休老大媽都有,就這么一支雜牌軍將賽事打理的井井有條。
當然,有時也會出現差錯,有一次一位老大媽甚至擋住了企圖獨自進入球員休息室的納達爾——理由是西班牙人沒帶證件卡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是網球愛好者。
橙色:德約科維奇的球衣
“天啊德約科維奇居然沒有更換昨天的球衣!”
當德約科維奇與費德勒周日下午走進中心球場時,CBC的解說員發出了這樣的感概。確實,從1/4決賽對陣羅迪克開始小德就一直身著橙色的球衣——也許橙色是他的幸運色吧從打敗世界第三到力克世界第一年僅20歲的塞爾維亞人在蒙特利爾完成了lMPOSSIBLE MlSSlON。當然CBC的哥們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塞爾維亞人肯定不只一件橙色球衣既然是幸運服,怎么也要準備幾套吧,就算小德忘了至少阿迪達斯會記得——這次德約科維奇可為阿迪達斯露臉了,納達爾、費德勒,可全是耐克的當家小生。
也許是塞爾維亞人竄紅得太快,蒙特利爾人對德約科維奇所知甚少,就是像“天上掉下來個德弟弟”。蒙特利爾人還是比較念舊情的,所以休伊特、薩芬的比賽都進中心球場了,反而小德的前幾輪比賽都在NATIONAL BANK球場,捧場的觀眾并不多。那天小德擊敗納爾班迪安后,乘坐賽會的電瓶車回到球員休息室一路上竟然暢通無阻——沒有人意識到車上坐著的將是這個周末的冠軍。記得當小德從車上下來時一個小男孩拿著網球就往前沖但硬是被她媽給拉了回來嘴里還來一句“他是誰?”
當然,那天小德穿的是白色球服,下次塞爾維亞人就知道帶上橙色球服就能征服蒙特利爾——不僅僅是在球場,更在球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