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描述:
上海市質監局近日對該市的蜜餞產品質量進行了抽樣檢查,結果顯示其合格率僅59.6%。主要問題是添加劑和微生物指標超標。思南路屈臣氏店銷售的“HAPI無花果”甜蜜素超標達17倍。
微生物指標超標也很嚴重。本次抽查發現,上海誠達百貨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鹽津葡萄霉菌超標11倍,而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金橋店銷售的甘草桃肉霉菌超標10倍,成了“霉肉”。據分析,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在生產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沒有對環境條件實施有效的控制,造成了二次污染。
專家點評:
食品添加劑按規定的劑量使用對人體不會有害,但如果超標,就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很多廠商加入過量甜味素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因為甜味素在單位重量上比白砂糖貴,但是甜味比白砂糖強幾十甚至幾百倍,我們所知道的糖精就是一類典型的甜味素,飲料、涼果是使用甜味素較多的食品。
雖然每人每天攝入甜味素添加劑的量在770mg以內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是食品工藝的重要原則就是,食品添加劑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
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持懷疑甚至恐懼的態度,這也是一種值得糾正的心態。規定的食品添加劑量是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嚴格的毒理實驗制定出來的,標準是相當嚴格的。世界上各地發生的食品添加劑導致的中毒的事件,大多是因為濫用而非超標引起。很多不合格廠家要么不懂食品添加劑基本知識,要么為了利益而加入一些禁用的添加劑甚至是工業用的添加劑,這才是出現問題的根本所在。
關于食品之微生物超標的問題,這是生產廠家必須解決的最為基本的問題,也是食品加工產業最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如果出現微生物超標,就說明該生產廠家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需要完善,從原料到包裝,每一步都需要仔細排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