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順位奇跡越來越多地在NBA上演,這次的主角叫凱文·馬丁。
其實說到低順位對于凱文·馬丁來說并不合理,但首輪第26順位的資格并不值得炫耀,所以對于凱文·馬丁的成功,我們還是把他歸結到了這個低順位的范疇。可是我們眼中的所謂成功似乎有點急功近利的表現,畢竟5年5500萬美元的大合同并不能說明一切,但是在NBA這個一切向“錢”看的世界里,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成功,不是嗎?
在我們的眼中,凱文·馬丁的上位有點僥幸的成分,要不是在2006年季后賽上場均拿到23分12板的邦奇·威爾斯及時地被傷病擊倒的話,凱文·馬丁也許至今還蜷縮在國王板凳的末端,或者更慘一些,被球隊當做添頭交易出去。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凱文·馬丁這小子干得不錯。也許,在馬魯夫兄弟心中早就看到凱文·馬丁身上的價值,要不他們也不會面對邦奇·威爾斯的威脅坦然自若。同時也坑苦了威爾斯,千萬年薪沒拿著,還要在火箭受范·甘迪的鳥氣。
聯盟中身背23號的人沒有幾個,而馬丁就在這個特殊的人群當中,他并不在乎別人把他歸為模仿喬丹的一類。畢竟能把自己與喬丹的名字擺在一起是一種無上的榮耀。所以他就努力地做一些事情讓人們相信他不只是在模仿喬丹,而是在努力地想成為喬丹。因此我們就看到了這個青年才俊在2006年的季后賽上出格的表演,他不顧自己二年級菜鳥的身份固執地執行了最后一投,要知道這應該是球隊老大畢比該干的營生,還好這個初生牛犢在鄧肯面前完成了絕殺,同時幫助國王在與馬刺的首輪系列賽中爭回了不少顏面。
也許是在季后賽的表演給自己帶來了足夠的信心,也許是蓄勢待發的沖動。在2006-07賽季凱文·馬丁的表現令人驚訝,雖然在與森林狼新賽季的首演上得到23分,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人們似乎更愿意相信那只是靈光一閃或者是曇花一現的璀璨。記者們只是追著11投3中得6分的米勒,讓他談論16投5中的畢比的表現。不過,馬丁并不在乎這一切,他還是執著地完成一次次投籃,然后瀟灑地走開。直到記者們把攝影機的鏡頭和話筒都對準馬丁的時候,人們才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凱文·馬丁場均23.2分,每場比賽出手14次,三分4次。罰球7次。二分球命中率53%,三分命中率47%,罰球命中率91%??梢韵胂衲切┖鲆曬R丁存在者跌破眼鏡的情景。于是關于馬丁的新聞報道甚囂塵上,人們并開始鼓吹2.01米,84公斤的馬丁有著同雷吉·米勒一樣的身材,好像擁有雷吉·米勒一樣身材的人都會成為米勒似的。甚至有的人在賽季之初就已經開始預言進步最快球員獎杯將是凱文·馬丁的囊中之物,要不是后來殺出個蒙塔·艾利斯的話,這一預言似乎就已經成行了。不過,馬丁并沒有被這些媒體的糖衣炮彈所腐蝕,他還是倔強地保持著自己的強勢,雖然在球隊勝利這一塊馬丁并沒有靠自己的實力贏得更多的贊譽,但對于快到期的合同來說,猛刷數據才是關鍵。于是我們看到了對爵士得到35分,對馬刺拿到30分,對奇才砍下職業生涯最高的40分,還有對……
其實人們也知道,馬丁的崛起與球隊內部的矛盾有直接相關。要不是邁克·畢比與阿泰斯特之間球隊老大之爭,使其二人無暇顧及球場上表現的話,憑借二人好勇斗狠的性格也不會讓一個小弟鬧得沸沸揚揚。所以說凱文·馬丁場均20.2分似乎要在實際的分量中攙雜了不少水分。還好這一切瞞過了馬魯夫兄弟的法眼,不過財大氣粗的馬魯夫兄弟既然都有建設新球館的資本,也就不會在乎區區5500萬美元這點小錢。
不過,當馬丁簽得大合同的同時,那些好事者也開始了他們關于這份大合同的討論,他們始終都在懷疑馬丁在簽得大合同的同時會不會日漸消沉。其實也難怪,畢竟在NBA聯盟中這類球員也不在少數。大家印象中最為清楚的也許就是邁克·詹姆斯了,雖然他并不大牌,但畢竟與火箭有些瓜葛。還記得邁克·詹姆斯在猛龍的爆發嗎?場均20.3分,5.8助攻,簡直就是明星級別的表現,可是在隨后與森林狼簽下4年2500萬美元合同之后,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結果——場均10.2分,3.7助攻,何止天壤之別。還有拉里·休斯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大家還記得騎士給他開出的5年6000萬美元的合同嗎?也就是這份合同讓原本在奇才場均22分的休斯,只能為騎士貢獻15.5分。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一時之間還無法列舉完。所以人們真的有理由相信凱文·馬丁會倒在這個大合同之下。
也許這只是淺層次的分析,那些所謂的專家們不會用這樣簡單的例子讓大家信服,畢竟現在人們看待NBA問題的眼光已經不是簡單地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人們更多地想知道在華麗的包裝之中隱藏著怎樣的真相。的確,那些專家也同樣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對事件的評論也不僅停留在表層,他們會更深入地分析以得到更令人信服的結論。所以就馬丁簽下大合同之后是否會沉淪的話題,他們給出了更深入地分析。他們認為馬丁的爆發與球隊之間的矛盾有關,也就是說與邁克·畢比和阿泰斯特之間的權利之爭有關,他們之間的爭斗使得馬丁鉆了空子,大大增加了凱文·馬丁的曝光率。之后我們看到在賽季的末段馬丁表現似乎開始有些不正常,場均得分都在20分以下,這在賽季中期是很難看到的。很多人都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其實那是因為邁克·畢比和阿泰斯特為了球隊能夠進入季后賽而冰釋前嫌的結果。所以專家們就此得出結論——如果邁克·畢比和阿泰斯特能夠放棄爭斗,全心為球隊的勝利著想的話,那么馬丁還只會是他們二人的得力助手而已,并不足以挑起國王的大梁。
其實,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凱文·馬丁不會就此淪為平庸之輩,畢竟馬丁的高得分不是靠瘋狂出手換來的結果。他的高效率還是會幫助他在國王留有一席之地,如果他能夠提高身體對抗能力的話,馬魯夫兄弟把國王交給他掌管也未嘗沒有可能,畢竟馬丁才只有24歲,屬于他的路還很長。
未來將如何把握,是前途還是“錢途”?馬丁很快就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