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隊在大好的形勢下被爵士淘汰后,好多人把苗頭指向了主教練范·甘迪。的確,范帥雖然今年帶領(lǐng)球隊在常規(guī)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其在臨場指揮、用人、戰(zhàn)術(shù)布置等方面存在的古板、保守等問題確實值得商榷。從個人角度講,我始終認為范帥可以帶領(lǐng)火箭隊取得好成績,但不太可能帶領(lǐng)球隊奪冠。就今年季后賽失利的情況看,范帥指揮上的問題大家有目共睹,可我不認為這是火箭輸球的主因,縱觀火箭和爵士的七場比賽,我覺得球風相克才是火箭失敗的最終原因。
還記得2006-2007賽季開賽火箭隊的第一場球就是對爵士,結(jié)果被爵士輕松拿下,也許這就冥冥中注定了爵士將是火箭晉級路上的絆腳石,賽季將末時,火箭隊又和爵士隊爭起了主場優(yōu)勢,雖然火箭最終艱難取得了主場優(yōu)勢,但這與爵士賽季末傷病過多,人員不整有很大關(guān)系,隨后就是季后賽的失利,也種種跡象表明了火箭和爵士的宿命。至于球風相克的問題。主要火箭在與爵士對位中處處落于下風。首先是姚明對奧庫。姚明一旦被拉出內(nèi)線,火箭的防守必定漏洞百出,很多球隊跟火箭比賽的時候都會將中鋒拉出三秒?yún)^(qū),而奧庫則是一個投籃距離很遠,且有命中率的中鋒,這就造成了火箭只能用海耶斯防守奧庫。但海耶斯防奧庫的效果也不怎么好。奧庫打海耶斯有身高的優(yōu)勢,所以占盡了,籃板和強攻的便宜,同時用姚明防布澤爾也同樣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布澤爾腳步快、力量強、中投穩(wěn)定,姚明在防布澤爾中投的時候經(jīng)常手都封到臉上了球還是被投進,要不就是布澤爾利用腳步打姚明個2+1,但錯位防守也是火箭隊的無奈之舉。其次是德龍·威廉姆斯對阿爾斯通,阿爾斯通對比自己高大、強壯的組織后衛(wèi)特別的不適應(yīng)。通過觀察本賽季常規(guī)賽火箭對勇士、步行者等隊的比賽發(fā)現(xiàn),阿爾斯通無論是與拜倫·戴維斯還是汀斯利的對位中都吃盡了苦頭,這些后衛(wèi)一旦在籃下與阿爾斯通形成一打一的機會,絕對不會放過,堅決打阿爾斯通造成整個球隊都非常被動,德龍·威廉姆斯就是這種高大、身體壯且非常冷靜的球員,而且在與火箭的比賽中表現(xiàn)的非常穩(wěn)定,因此自始至終都給了火箭隊很大的壓力。再次是麥迪對基里連科,火箭隊唯一有突破能力的人就是麥迪,但碰上了基里連科的防守,麥迪表現(xiàn)的也非常不適應(yīng),特別是基里連科跑跳能力俱佳,且身高臂長。處處都限制麥迪的發(fā)揮,第一輪第六、七場的關(guān)鍵時刻·他還多次造成麥迪的失誤。導致火箭沒能將比分反超,尤其是在第七場的關(guān)鍵時刻。基里連科投進了一個追平比分的三分球,極大的打擊了火箭隊員的自信心,鼓舞了爵士隊的士氣。最后是替補隊員的對決,海德、霍英東華德對哈普林、吉利塞克,每每見哈普林、吉利塞克兩個彪形大漢從替補席上站起來的時候,我就替火箭隊的主力球員擔心,因為這兩個家伙上場好像不是打球的,橫著膀子好像是出來打仗的。這兩個人力量強、身體好自不用說,關(guān)鍵是他們敢犯規(guī)、肯犯規(guī)、不惜犧牲自己換得球隊的勝利,反觀海德、霍華德,一個太年輕、身體單薄,一個太老、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在外線投投籃,無法勝任火箭虎將一職。其實爵士隊球風表強悍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造就了這種風格的人就是老斯隆。馬龍等老將退役后,老斯隆并沒有離開爵士隊主教練位置,因此爵士延續(xù)了以往的風格,加之現(xiàn)在爵士隊員比以往身體條件更好,歐洲球員更多,因此爵士現(xiàn)在有點像一支歐洲講究身體對抗的球隊。反觀火箭,從主力到替補,性格溫順,打起球來不溫不火,少有激情·特別是范帥的執(zhí)教保守教條,不允許球員有自由發(fā)揮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也泯滅了球員的個性,扼殺了球員的激情。
至于下個賽季火箭隊的出路,我覺得應(yīng)該堅持一顆“宏”心、兩手準備的原則。奪冠這顆偉大的心相信是火箭每個隊員都有的,但火箭隊球風單一的問題是制約他走得更遠的重要因素,就當前NBA的發(fā)展趨勢看,球隊和球員的全面是大方向,上場的五個球員中最好是都具備高、強、快、準的特點,當球風相克的時候。有必要放上去一批風格不同的球員,也許會收到奇效。所以火箭隊一方面應(yīng)該堅持內(nèi)外結(jié)合的傳統(tǒng)打發(fā),另一方面則應(yīng)該尋覓兩到三個速度快、投籃準、突破能力強的隊員,演練一套機動靈活的陣容,打法一旦豐富。就不存在球風相克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