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煤炭行業來說,200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6月1日剛實施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緊接著就是關于《煤炭法》的修訂討論。如此密度的法律法規修訂和頒布,很顯然,中國煤炭工業面臨根本性的變革。
煤炭開采準入門檻提升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部委就煤炭行業的管理體制、規劃體系及開放準入等進行討論和協調。與此同時,新《煤炭法》修訂征求意見稿第七稿也正在集中審議。
新《煤炭法》將著力提高煤炭開采市場準入門檻。9月底之前該意見稿就可能會提交到國務院法制辦,年底前有望出臺。
有人士介紹,這次主要是就管理體制的一些條款等進行協調。因為現行《煤炭法》對有關煤礦開辦、煤炭生產許可證發放等條件的規定都太原則,要求不高,管理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這導致許多資金不充足、技術設備和工藝落后、安全生產條件差、缺乏環保能力的單位和個人紛紛涌進煤炭開采行業。
一位參與此次《煤炭法》修訂工作的法律專家表示,“九龍治煤”是造成行業安全管理弱化,安全監管體制不順,安全生產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促進國家全力推進《煤炭法》修訂的根本原因。
必須提高煤炭開采市場準入門檻。百人以上特別重大惡性煤礦事故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集中爆發,第一次是1960年3月至1961年3月,第二次就是自2004年10月開始持續到現在,而礦難頻發無疑與當前煤炭行業多頭管理這一現狀密切相關。
此外,我國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不樂觀,相當一批資源可供性下降,同時我國的礦產資源利用方式還比較粗放,資源浪費嚴重。一些地方采富棄貧、一礦多開、大礦小開的現象較為普遍。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和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分別為30%和35%左右,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大中型礦山中,幾乎沒有開展綜合利用的礦山占43%。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表示,不加快轉變礦產資源利用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了,社會承受不起,發展難以為繼。
我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還有很大潛力,目前,對共伴生礦產進行較好開發的礦山只占1/3,全國固體礦產采選每年產生的尾礦廢棄物約5億噸,尾礦資源潛在價值巨大。據測算,到2010年,通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每年可為國家多提供煤炭2.5億噸,煤層氣32.5億立方米,石油700萬噸。
煤炭市場化需配套改革
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煤炭交易中心應該是煤炭行業長久以來的期盼。5月下旬以來,國務院批準建設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的普遍關注。
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成為行業新聞的核心字眼。圍繞關于中國煤炭流通體制的反思,以及對太原交易市場能否承載全國性交易中心地位重任的質疑漸次展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從2006年下半年起組織開展了“煤炭市場體系建設”課題專項研究。經論證,提出了我國煤炭市場體系建設的基本結構:以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為主導,以區域煤炭交易中心為輔助,以地方煤炭市場為補充,以供需雙方長期購銷合同為基礎,以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技術為手段。其目標為:力爭在3~5年內,建成既能實現市場主體自由交易,又有利于國家宏觀調控,規范運行、功能齊全、層次分明、方式多樣、手段先進的現代煤炭市場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錢平凡研究員稱,建成全國煤炭交易中心,應該具備幾個重要的條件:其一,具有代表性的煤炭生產企業和消費企業的總部,應相對集中在中心周圍;其二,中心能夠與鐵道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在煤炭的日常交易中,可以隨時協調鐵路運輸的執行情況;第三,處于全國信息中心,可以做到收集、匯總與分析煤炭相關信息。此外,還應當立足于全國的宏觀調控,盡可能不受到地方政府的控制與影響。
煤炭將實施大集團大基地戰略
中國煤炭企業實施大集團戰略已成定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十一五”期間,將加快實施大集團、大基地戰略。
王顯政表示,將堅持政府規劃引導和強力推動,支持國有大礦以資產為紐帶,通過收購、控股等形式,兼并重組,使大型煤炭集團真正成為優化煤炭工業機構的主體、煤炭基地開發建設的主體、平衡國內煤炭市場的主體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體。
他說,今后幾年,將繼續整頓關閉不具備基本安全條件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煤礦,淘汰落后產能。規范煤炭資源整合,鼓勵有條件的煤礦實行兼并重組,實現規模生產和正規化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