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門鐵克和華為強強聯合的互補合作傳聞終于在近日成真,但日后股權結構是否變更、新公司將如何具體運營等問題目前仍謎題難解。
和幾年前華為與3Com合資相比,“華賽”此次合作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5月22日,華為和賽門鐵克成立合資公司的傳聞終于得以證實。
在中國陷入“誤刪門”危機的賽門鐵克攜手華為在美國宣布:雙方將在中國成都組建一家合資公司,開發針對全球電信運營商和企業的安全與存儲的軟件。
華為將為新公司注入電信存儲與安全業務,包括750名員工,持有51%的股權;賽門鐵克注入部分企業存儲和安全軟件許可,外加1.5億現金,持有49%的股份。
而對于協議是否涉及到了日后股權結構變更的內容、新公司將如何具體運營等問題,接受記者采訪的華為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到目前為止,合資公司的名稱還沒有最后
確定。”
合作撲朔迷離
在“華賽”合資已成定局時,華為特意向媒體澄清,華為公司副總裁、首席電信科學家李一男不會介入到新公司的運營中去。此前,李一男因具備獨立操盤企業的經驗,以及其創辦的港灣網絡涉及過類似業務,而被坊間認定為新公司CEO的不二人選。
“新公司CEO由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本人親自擔任,董事長一職則由賽門鐵克董事長兼CEO約翰#8226;湯普森出任。” 華為內部相關人士回復記者,合資公司的管理團隊將主要由華為和賽門鐵克派出的代表組成。董事會將有9名成員,5名來自華為,4名來自賽門鐵克。
由于賽門鐵克對外稱,新公司的市場除了電信運營商外,還有企業級市場。因此,不少輿論認為,華為會借助賽門鐵克在企業和個人終端強有力的影響力,重返企業級市場。甚至有分析認為,華為可能會把去年收購的港灣網絡資產剝離,注入到新公司中去。
華為相關人士則強調,華為注入到新公司的是電信領域的存儲與網絡安全業務,包括提供知識產權許可、研發能力、成熟的制造工藝和工程技術,以及華為成功的集成供應鏈和集成產品開發管理實踐。
業內資深人士胡女士也從側面證實,至少目前,華為不太可能這么做。其一,當年港灣網絡所涉及到的網絡安全和網管軟件業務,只是其和一些安全廠商進行合作的副業,其主干研發力量并未因收購而進入到華為,一部分留在合作方啟明星辰公司; 還有一部分重新創業,與清華大學學子創辦了信息安全公司清大安科。
其二,去年11月,華為將H3C(華為3Com)49%的股份作價8.82億美元轉讓給3Com時,雙方簽訂的競購協議約定18個月內不直接競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和企業級市場絕緣了。” 一位華為員工在MSN上告訴記者,“‘華三’的主要業務范圍是中低端路由器和交換機,華為在這18個月內,可以在這一業務范圍之外展開其他業務。況且,協議的所規定的時限制不過是一年半。”
事實上,由于華為公司一貫性的“寡言”作風,以及“華賽”合資還在進行過程當中,使得本次合資同幾年前華為和3Com的合資相比,顯得更加神秘和撲朔迷離,甚至充滿戲劇性。
但從熟知華為的人士處得知,華為早就在為“華賽”運營做準備。“五一”長假剛過,華為就啟動了存儲及網絡安全產品線的大規模招聘,涉及軟、硬件、測試、系統、質量管理以及營銷等十余個崗位,工作地點大多位于深圳,北京和成都也有分布。其中不少職位還是專場招聘,最晚截止時間持續到10月左右。
而華為對存儲及網絡安全市場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華為一直在試圖將電信級的網絡安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形成自己的“安全”優勢。截至去年8月份,華為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研發累計投入11億元,已推出成熟的系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產品包括存儲設備、服務器、安全產品、軟件與系統集成、企業語音幾個方面。
運營尚存懸念
幾乎所有的被采訪對象都一致認為,華為和賽門鐵克的合作是一個互補領域里的強強合作,而以前華為同3Com、西門子等公司的合作是屬于同一領域的強強聯手。
“對華為而言,在同一領域的那些試探性合資,或許因出售股份賺到了錢,但從業務結果上來看,并不算成功。”電信分析師譚先生表示,因為母公司們在某些領域存在競爭,貌合神離,利益不是完整的。而華為這次和賽門鐵克的合資,不存在這些包袱,雙方的利益目標是一致的。從理論上來講,“華賽”合資,合力要大于以往的合資公司。
因此,部分接受采訪的人士認為,“華賽”對華為有雙重意義。一是作為華為All IP和FMC戰略的一部分,低成本、高效益地補全其安全產品線。二是通過先提供專業的安全及存儲解決方案,為將來再次全面切入到企業數據通信市場做鋪墊。
業內資深人士冀先生認為,華為對企業級市場一直比較猶豫,既希望通過進入企業級市場“熨平”電信級市場大起大落的波峰波谷,又不希望在企業級市場投入太多的資源,影響自己在電信級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和賽門鐵克的合作或許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而“華賽”對賽門鐵克而言,也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賽門鐵克在安全和存儲領域的聲望主要還是集中在企業和終端領域,電信則是一個新領域,借助華為,賽門鐵克可以快速切入到其垂涎已久的新興市場;另一方面,賽門鐵克可以借助華為的硬件實力,給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事實上,“華賽”合資公司的業務范圍既包括電信運營商,又包括了企業級用戶。那么,在企業級用戶上,“華賽”合資公司是否和賽門鐵克母公司形成競爭呢?華為是否將其電信領域的存儲與網絡安全業務全部注入到“華賽”合資公司當中去了呢?新公司將如何啟動其運營呢?華為和賽門鐵克均沒有給記者明確的答復。
華為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華賽”將給華為提供OEM產品,為客戶提供領先的安全與存儲解決方案,作為華為端到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由此,電信分析師譚先生推斷,“華賽”合資公司從成立起,就有了一個大客戶——華為,但是這一客戶,有可能使“華賽”喪失另外一部分OEM客戶。“但這些并不防礙別的電信設備廠商模仿華為,結盟賽門鐵克,除非賽門鐵克同華為另有補充協議。”
而從華為所給的數據和記者收集到的資料來判斷,目前,華為并未將全部安全和存儲資源賭在合資公司上。華為注入到“華賽”合資公司的員工為750人,而華為從事網絡安全研發的員工早已經超過了1000人,且還在大規模招人;華為在深圳、北京、杭州、成都、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的研發中心均涉及到了與網絡安全相關的研發,但據華為內部傳來的消息,只有北京、杭州、成都、深圳的相關研發會注入到新公司。
可以肯定的兩點是,“華賽”合資公司從一開始,就看準了安全硬件與軟件相融合、網絡與安全融合的這兩大趨勢,而OEM業務從一開始運營就是穩定的;至于以后,會不會像華為當初分拆數通,把存儲和安全產品線拆出去,借賽門鐵克這個母雞來生蛋,等小雞長大了再賣掉的,則需要時間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