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球NGN高峰論壇上,NGN的未來發展方向依然是討論的焦點。但不同的是,在融合的大趨勢下,IPTV已經取代VoIP成為最熱門的議題。
4月3日,2007全球NGN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融合與創新是本次NGN論壇的關鍵詞,而IPTV則是討論的大熱門。
“Telco2.0大會對IP世界中電信維系可持續增長的信心做了一個調研,結果讓人非常驚訝,差不多95%的人缺乏信心,真正有信心的只有5%。”在4月3日~4日舉行的“2007全球NGN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集團總工程師韋樂平在演講一開始就提到這個數字,“大家會問我屬于5%還是95%,我沒法回答。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是對電信業有深深憂患和危機感的人。”
而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蔣林濤則樂觀地表示,“如果仔細研究NGN,對運營商來說應該會有信心,那個5%的群體也會增大。”
毫無疑問,2007年NGN的關鍵詞是融合; 而IPTV是業務融合、網絡融合以及商業融合的典型應用,也自然成了NGN論壇的大熱門。
熱門:IPTV
在峰會上,不少發言人在演講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時間表:“2002年~2005年是VoIP快速發展的時期;2005年~2007年的重點是IPTV。”他們均表示,IPTV是目前NGN網絡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服務之一,也是現在發展的重點業務。
有分析人士認為,IPTV受運營商追捧,實屬“不得已”的行動。因為VOIP的拓展,在某種意義上將降低運營商的APU值。從目前來看,運營商長話收入的大幅降低就是明證。而IPTV卻承載著運營商提高APU值的重任,因為IPTV使他們有機會從廣電那里分得一杯羹。
記者在NGN論壇上了解到,截止2006年6月30日,全球IPTV用戶數已達300萬,是2005年同期的兩倍。其中,世界三大IPTV運營商,香港的PCCW、法國電信和西班牙的Telefonica分別擁有44.4萬、30萬和26.7萬付費用戶。而據韋樂平透露,目前中國電信也已有19萬IPTV用戶。隨著我國AVS標準產業鏈的成熟和進一步推廣,中國IPTV用戶數將迎來更快的增長。
ITU-T(國際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準化組)在2006年4月特別成立了焦點組ITU-T FG IPTV,專門研究與IPTV標準相關的問題。在6個工作組中,中國有5位專家擔任了副主席和相關工作組組長。
日本NTT IPTV實驗室執行總監岸上順則預言,到2010年,日本50%的家庭都會使用IPTV業務。岸上順表示,日本政府正在努力促進IPTV業務,提出了E-Japan計劃,當中提到的FTTH(光纖到戶),將會覆蓋日本90%的家庭。
來自歐盟駐中國代表團的信息社會首席顧問Alison Birkett則介紹了歐盟對IPTV的監管。“IPTV是受關注度很高的業務,但據ABI調查表明,歐洲12%的觀眾將在2010年使用IPTV。也就是說,IPTV不會立刻商用。歐盟的政策是盡量少監管,只有到需要的時候才來監管,而監管機構也必須要確保其獨立性。”
沖擊:“3+1”模式
在今年的論壇上,幾乎每一位發言者都提到了互聯網對電信行業的沖擊,特別是P2P業務的出現,使得原有的電信業務模式正面臨著被顛覆的命運,電信運營商急需轉型;而互聯網因缺乏必要的連接網絡,需要依附于傳統的電信運營商。這一事實導致雙方都需要轉型,向對方靠攏,因此融合勢不可擋。
另一方面,過去運營商提供什么服務,用戶就用什么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用戶需求越來越趨于“簡單化”,他們希望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夠方便地以任何一種接入方式達到互聯互通。因此,消費者的需求也是融合的一大驅動力。
因此,韋樂平特別提出了“3+1”的競爭模式,即3家電信運營商和一家廣電運營商。“電信和廣電對稱業務準入是大融合的第一步。電信業形成3~4家實力基本相當的全業務航母,是健康有效的電信市場的合理取向,也是政府行業格局調整和監管的現實選擇。” 韋樂平說,“長遠來看,‘3+1’中,‘1’就是給廣電留的。因為對稱開放,不能光電信進入廣電,得給廣電留一點出路,這個出路就是進入VoIP、進入電信業業務,所以‘3+1’將是比較合理的取向。”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則表示,“3+1”的模式“并不現實”。首先,“時機不成熟”。廣電進入電信,需要網絡的雙向改造,投資巨大但潛在市場卻不是很大;另外,政策壁壘也難以打破。
難點:商用問題
“下一代網絡應該怎么做?”這是眾多專家都在探討的問題。愛立信大中華區市場與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盧勇表示,下一代網要實現全業務接入。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所長劉多則認為,下一代網要向個人化、移動化、寬帶化、多媒體化融合化發展。
有分析人士認為,NGN技術上已不存在太多問題,因為不同的設備商已經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均解決了逐步演進和切換的路徑問題,但是NGN存在著一些商用難題。
第一、投資難題。運營商最關心的是性價比,但現實的情況是,無法估計NGN的投入和產出比,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運營商的投資決心;
第二、NGN的商用前景并不清晰。因為NGN業務容量無法估算,而運營商又擔心被設備商“忽悠”,在投入上可能有所保留。
除此之外,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IP與多媒體標準技術工作委員會主席蔣林濤認為,承載網和NGN業務發展都將面臨諸多具體問題。比如承載網的安全可靠、服務質量,以及商業模式等。他還特別提出,承載網要可運營,否則網絡運營商難以盈利,投入的資源得不到回報,支持業務的質量也就無從保障。
鏈接:NGN涉及的概念
NGN:下一代網絡(Next Generation Network),能夠提供話音、視頻和數據等多媒體綜合業務,采用開放、標準體系結構的網絡構架。
IMS:IP多媒體子系統,作為下一代“融合”的核心,是實現IP多媒體業務建立、維護及管理功能的核心網絡體系結構。
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是一種利用寬帶有線電視網,集互聯網、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于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交互式服務的新技術。它不同于傳統的模擬式有線電視和數字電視的頻分制、定時、單向廣播等特點。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基于IP的一個應用層控制協議,基于純文本的信令協議,可以管理不同接入網絡上的會晤等。會晤可以是終端設備之間任何類型的通信,如視頻會晤、既時信息處理或協作會晤。該協議不會定義或限制可使用的業務,傳輸、服務質量、計費、安全性等問題都由基本核心網絡和其他協議處理。
軟交換:Softswitch,它是NGN的控制功能實體,是NGN呼叫與控制的核心,能夠為具有實時性要求的業務提供呼叫控制和連接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