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斌)硅谷是一個創造神話的地方。一個滿腦子都是新奇想法的年輕人,僅僅懷揣200美元去創業,卻最終讓250個競爭對手紛紛消失。NVIDIA創始人黃仁勛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華人從創業到成長的曲折歷程。
一個小男孩,最喜歡的娛樂是把打火機的汽油倒在游泳池的水面上,然后點燃它,當整個池面上都是火焰時,再縱身跳入池中。你會問,這個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答案并不復雜: 一個充滿想像力和敢于冒險的人。這個孩子長大后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獨立GPU(圖形處理器)公司NVIDIA的創始人和CEO,他就是黃仁勛。
黑色的T恤,藍色的牛仔褲。11月2日,站在清華大學演講臺上的黃仁勛依然如20多歲的學子一樣充滿熱情、精力充沛,而他年輕時滿腦子的新奇想法卻早已經變成了幾十億美元的大生意。
200美元和250個競爭對手
黃仁勛生于臺北,5歲時搬到了泰國的曼谷——這也是黃仁勛玩“泳池火焰”游戲的地方。在這個充滿動蕩的國家生活了4年后,黃仁勛來到了美國,開始追逐其童年時諸多的新奇夢想。
1993年,當30歲的黃仁勛終于下定決心,與另外兩個工程師朋友共同創辦一家以圖形芯片業務為主的創業型公司時,他并不清楚等待他們的是什么。
當時,IBM的個人電腦和英特爾的CPU名聲已經如日中天,而圖形芯片的市場還混沌一片,前景并不明朗。
黃還特意給Bay Area公司圖形芯片業的分析師喬恩打電話,咨詢關于圖形芯片市場的未來走勢,得到的答復是“市場還沒起步就已經亂成一團了,你最好別干這個”。
據統計,當時有250家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其中不乏IBM、HP、Sony、Sun、SGI這些巨頭,而黃仁勛的兜里只有區區的200美元。不過,此時的黃仁勛已經積累了很多關于圖形處理的知識和技術,并且具備了創業者應當掌握的談判技巧、融資經驗和管理能力。因為他已經在率先使用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工具來設計芯片的LSI Logic公司工作了整整9年。
在1993年進軍圖形芯片市場看上去似乎有些冒險,不過,當時顯卡與聲卡集成在一起,尚未形成專門的獨立芯片市場: CPU巨頭Intel和AMD忙著圈地,無暇他顧; SGI只為工作站提供圖形加速ATI,并未專注獨立GPU; 掀起3D顯示革命的3Dfx(1994年成立)公司還未誕生。敏銳的黃仁勛看到了領跑的絕佳時機: 盡管形勢混亂,但缺乏有實力的公司專注于這一市場,GPU這一大有潛力的市場如同一張白紙。
正是GPU市場的日后爆發,讓1999年上市的NVIDIA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突破了年收入10億美元的大關,成為最快突破10億美元關口的半導體上市公司。2007財年NVIDIA公司年收入更是增長到30.7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了29.2%。曾經的強勁對手3Dfx(被NVIDIA收購)和ATI(被AMD收購)也紛紛消失。
從錯誤中擺脫
任何一個公司都難以避免犯錯誤,也難以總是一帆風順,NVIDIA也不例外。在回顧這段歷史時,黃仁勛坦率得讓人吃驚: “歷史上我們有5次要退出GPU這個行當。”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圖形芯片NV1面世即遭失敗。NV1歷經兩年、花費巨資,是黃仁勛他們開發出的第一款圖形芯片。“開發周期冗長,功能過于復雜,沒有品牌號召力。” 黃仁勛說,“集成了聲卡、顯卡和游戲桿的NV1不符合個人電腦市場將3種功能分立的潮流。”
第一筆融資很快花費殆盡,NV2依然沒有找到正確的技術方向,NVIDIA仍舊徘徊在死亡線上。幸虧日本游戲巨頭世嘉及時出手,700萬美元圖形芯片訂單拯救了NVIDIA。
1997年,3Dfx的Voodoo顯卡以優異的3D性能打開了獨立顯示的廣闊市場空間。機敏的黃仁勛及時改變技術方向,組織了龐大的研發團隊,推出了性能不輸于Voodoo的NV3(Riva 128),并大膽地采用了當時還處于試驗階段的AGP接口。價格有優勢的NV3一炮而紅,緊接著Riva 128、RivaTNT、TNT2等后續產品陸續推出,并憑借覆蓋高、中、低端全線的產品策略,徹底顛覆了市場。
1999年推出的Geforce 256成為開創GPU時代的標志性產品——承載了3D 功能(轉換、照明、設置和渲染)的高性能處理器,圖形芯片第一次可以承擔 CPU 的所有 3D 計算功能,Geforce品牌也因此成為3D顯示和處理的標志性品牌而家喻戶曉。
機會與挑戰
“只要有顯示,就會有GPU。”黃仁勛這樣看待自己面對的市場,事實也是如此,今天的GPU市場與NVIDIA公司成立時的1993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伴隨著PC市場的持續增長,GPU已經與CPU、操作系統一樣,成為世界性的大市場。隨著3D和視頻技術的深入人心,獨立的GPU市場已經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3年前,獨立GPU占全球計算機顯卡的比例為12%,到2007第三季度,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了32%。
除了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GPU還向移動終端、高性能計算(HPC)、游戲機、電視等消費電子領域不斷拓展。“GPU浮點計算的能力遠高于CPU,且沒有并行處理器機制方面的局限。” 黃仁勛對GPU在HPC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看好。
不過,這些黃仁勛看好的市場,強大的對手正在浮出水面。英特爾要做獨立顯示芯片Larabee的消息早已不是空穴來風,AMD的Fusion處理器平臺也瞄準了CPU+GPU的混合市場。對此,黃仁勛無比坦蕩: “我們不會過多地關注競爭,而是專注于用戶。”
黃仁勛認為,未來10年,100多億個GPU將為個人電腦、移動設備、汽車、電視、游戲機及其他許多目前被認知的數字設備注入動力 ,NVIDIA正在面臨著絕好的機遇。
在市場發生了新的變化,尤其是要面對像英特爾這樣強大的潛在對手的時候,NVIDIA還有同樣的機會嗎?
這一次,黃仁勛還能贏嗎?
采訪手記
永遠要對自己誠實
黃仁勛曾經說,不要怕犯錯,并坦言自己的決策,失誤比正確的要多。他甚至講NVIDIA歷史上有5次要退出GPU的行當,如今卻成為碩果僅存的一家獨立GPU公司。經過無數次的成功和失敗,黃仁勛得出的結論,是要不斷學習、調整,而且要快速地去學習、調整。
如何看待失敗和裁員?黃仁勛將如今GPU計算蘊含的巨大機遇歸功于NVIDIA在5年前所做的實驗和經歷的失敗。而當公司經營好轉后,黃仁勛曾經親自打電話,將被解雇的員工一個一個請回來。
或許黃仁勛并不完美,NVIDIA的未來也未可知,不過“永遠要對自己誠實”的精神,支持黃仁勛和NVIDIA公司走到了今天。
這就是硅谷風格。正是這種勇于嘗試的創新精神引領了一代又一代的技術公司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時代,并不斷地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文/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