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電腦出售82%股權,只是國內PC品牌風雨飄搖的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就在這樣的慘淡中,還不乏海爾這樣的總是在TCL歷次傳聞“湊巧地”現身的攪局者。另一方面,方正科技卷土重來,試圖抓住筆記本電腦時代的最后一點機會。在無數個品牌告別之后,國內電腦品牌開始了一次集體救贖。
老賈緊密跟蹤PC企業。但慚愧,很多人當面指出,PC業已經衰退了,是不折不扣的夕陽產業。
老賈不會對國內PC品牌說什么“怒其不爭”之類的酸話,我說點真實的想法吧。
一、行業只有做得好不好,沒有夕陽不夕陽。
如果說夕陽產業,那么棉花是不是夕陽產業?相聲是不是?拉面是不是?體檢是不是?酒店是不是?
如果說是,那么,服裝掛上一個“美棉”標志,價格翻番;羽絨服貼上3M羽絨標志,代表質量;相聲多少年不死不活,郭德剛能讓小劇場重現繁榮;拉面被視為“排檔貨”,但味千拉面同樣成功上市;體檢任何醫院都有,慈銘體檢吸引了無數風投;小旅館遍布街頭巷尾,如家就能做到風光。
PC再怎么夕陽,仍然是高科技產業,市場更大、產值更高、對財務要求更嚴格、更有挑戰性。因此,不是電腦夕陽,是人把它做成了夕陽。老賈一點都不歧視行業,不管是電腦行業還是別的行業,只有人做得好不好,沒有產業夕陽不夕陽。
二、國內電腦衰落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揮刀自宮。
在英特爾迅馳處理器退出之前,國內筆記本電腦市場是一條緩緩流動的小溪,而品牌競爭的實質就是臺式機的競爭,任何一個國際品牌,在臺式機時代都無法與國內PC企業競爭。
而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爆發之后,國內PC品牌除了聯想和TCL抓住了機會,其他品牌雖口頭上號稱有認識,但并沒有任何一個做出相關反應。等到2006年,說實話,國內PC品牌大勢已去。
聯想在迅馳剛剛出現時就抓住了機會,你必須認可這個企業在戰略上比其他國內企業更高一籌;TCL一度抓住了Intel在國內3C市場上的布局,獲得了一系列的扶持,但自身的動蕩和資源所限,最終并沒有完成依靠筆記本電腦上位的夢想; 海爾卷土重來后,除了同樣要抓住筆記本電腦的機會之外,更要在海爾品牌的優勢市場大做文章,這已經超出了傳統PC企業的勢力范圍;方正科技則是最可惜的一個企業,直到現在,才開始在筆記本電腦上大做文章。
三、沒有人能夠預測結果,事在人為。
盡管曾有很多人跟老賈說國內PC品牌沒戲,但老賈認為,被嚇死的人畢竟是少數,更何況國內品牌確實就是被嚇大的,他們并不缺抵抗“嚇”的基因。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級”市場。首先,國內品牌在很多領域的優勢,是國際品牌無法抵御的。比如,在中小學教育市場、農村市場。
其次,方正科技、TCL、海爾、清華紫光等都有多年的PC業運營經驗,無非是要重新認清形勢,找回優勢的問題,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是有機可乘的,關鍵是看能否抓得住。
從這個角度說,盡管國內PC品牌勝算很小,但絕非沒有機會。老賈以為,重要的不是對手,而是自身是否像許三多那樣“不拋棄、不放棄”。恰恰,從過去的經驗看,國內PC品牌都是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