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獻)中國數碼影像發展的短短5年間,那些曾經因為膠卷而紅極一時的廠商瞬間隕落;而從未涉及過膠卷相機的廠商卻飛速成長;老牌的相機廠商也在這樣一波浪潮中各自沉浮。
11月16日,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飯店主辦的“佳能亞洲博覽會”是記者所經歷的數碼影像類廠商中規模最大的活動,這個持續舉辦了3天的大型活動讓我們對數碼影像產業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因為就在11月初,另一個全球影像巨頭柯達公司的CEO訪華,并宣稱柯達終于走出了虧損的泥潭,全面轉向數碼領域。隨后又有消息傳出,柯達甩開樂凱,全心走上數碼發展的道路……
從某種意義上講,數碼影像是一個完全由大眾主導的市場。在2002年的時候,周圍喜愛攝影的朋友還津津樂道于膠圈的品牌、交流沖洗的地點,雖然那時候的數碼相機和打印機都已經進入到相當成熟的階段,但是還沒有誰能準確地判斷出數碼將取代膠卷。短短的5年過去了,在我們周圍,幾乎全都是使用數碼相機的朋友了,而數碼相機的便利性也讓影像的分享和沖印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就在這5年里,數碼浪潮對傳統的影像行業進行了一次空前的洗禮,那些曾經因為膠卷而紅極一時的廠商瞬間隕落;而從未涉及過膠卷相機的廠商卻飛速成長; 老牌的相機廠商也在這樣一波浪潮中各自沉浮。
其實在IT走向個人的產品線中,數碼類產品是最熱的,而數碼相機雖然還比不上MP3的價格攻勢,但是時尚男女誰的口袋里能缺少數碼相機這樣的時尚物件呢?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潮流,隨時記錄著歷史的腳步,每一張笑臉和每一次驚喜。
幾家歡樂幾家愁
記得2002年的時候,我們調查發現當時市場上竟然有幾十個品牌的數碼相機纏斗,其中國產品牌竟然能占據一半,雖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品牌之多頗讓我們欣喜。可是到今天,掰著手指頭就能數清楚數碼相機市場上的幾個大腕。短短5年間,數碼影像市場上竟然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國產品牌幾乎全線落馬,主流市場基本被日系品牌所把持。即便如此,市場的巨大變化也讓這為數不多的品牌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象。
歡喜的廠商既有從傳統相機行業走出來的佳能,也有從家電轉過來的索尼,但是它們無一例外地都在辛勤耕耘著數碼產業,并通過強化自己的產品線捍衛了自己的市場份額,也擊垮了曾經的競爭對手。而發愁的廠商如柯達,從最初紅火的銷售榜上跌落下來了,產品線雖然也在增強,但是市場銷售狀況和關注度已大不如前。
佳能在中國市場顯得與眾不同,這也許和佳能(中國)提出的把影像作為文化來經營有非常大的關系。在博覽會現場,佳能展示了其在全球生產銷售的全線產品,當然數碼影像是重中之重。全線的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便攜打印機、照片打印機、專業相機及鏡頭群……從單純的產品銷售轉變為營造影像文化,這樣的經營理念著實吸引了不少目光。畢竟到今天,數碼相機等產品的購買已經不需要深思熟慮才能做出決定,在塑造出一種專業的數碼影像形象后,佳能對普通用戶的吸引力無疑會大大增強。
有樂的,自然有愁的,那些從數碼相機市場中消失的廠商自不用多說,即便勉強停留在其中,多數廠商也頗有“陪太子讀書”的感覺。出產品吧,競爭不過幾大巨頭; 不出產品吧,轉眼就會被淘汰……
數碼產業鏈決定廠商沉浮
數碼相機成功解決了平民拍照分享的難題,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景點看到雙手捧著數碼相機拍照的身影,如此廣泛的應用,不但讓數碼相機廠商火熱,就連配套的存儲卡行業也在此間增長了10倍以上,產業一片興旺。也正是因為數碼相機沒有了底片,只有存儲卡,因此傳統的沖印并沒有因為照片拍攝數量的激增而獲益,因為多數人都選擇了在計算機上分享,即便要輸出,也首選打印照片,這就使得擁有整個影像產業鏈的佳能獲益匪淺。佳能不但有全線的數碼相機,也有全線的彩色照片打印機,甚至還專門為用戶推出了超便攜照片打印機,這也讓佳能足以撐起完整的影像文化。
其實原本有幾家廠商是要在整個影像文化中大力發展的,可惜因種種原因,生產照片打印機的廠商慢慢放棄了曾經的數碼相機;而那些數碼相機的領頭羊們又沒有照片打印機產品線……斷檔的產品鏈成就了佳能,在所有數碼影像領域的廠商中,擁有從不足千元的數碼相機到數萬元的專業器材,從只能打印5英寸照片的超便攜打印機到可以輸出海報的大幅面打印機……也難怪,佳能的口號都變成了——“影像文化 盡在佳能”。
本土化戰略
佳能(中國)公司舉辦如此宏大規模的展覽,不僅因為它迎來了成立10周年的慶典,更重要的是佳能(中國)公司將統管亞洲的事務和銷售,這對于一個年銷售10億美元、只占全球銷售額3%的國家而言,確實有些奇怪。但是聯想到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聯想到中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可以深刻理解佳能此舉的良苦用心。也難怪,佳能(中國)公司CEO小澤先生將2007年標記為佳能(中國)公司快速成長的開始,預計到2017年,佳能在亞洲市場的銷售突破100億美元,增長自然來源于數碼影像領域。
對一個市場的耕耘和培育不是簡單地將產品拿來銷售的過程,因為很多公司都這么做過,最后基本上都失敗了,特別是在快速發展、但是用戶落差極大的中國,單純的銷售是沒有太多機會的。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國家,如果用文化來作為市場的撬棒,應當是不錯的選擇,佳能就這么做了,也逐漸嘗到了甜頭。在影像行業中其他的廠商確實需要虛心地向中國學習了,不是只有產品就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文化味兒才是真正能融入市場的催化劑,佳能做到了。
佳能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內田恒二先生在主題演講中強調了佳能公司對亞洲市場的重視:“2006年,佳能集團進入了全球優良企業計劃的第三階段。佳能的目標是成為真正的優秀全球企業,并為2010年設定的目標是年凈銷售額達到500億美元,佳能(中國)2017年銷售達到100億美元,并將力爭在2010年成為全球100強企業之一。為實現這一戰略構想,佳能一直以領先的技術和卓越的產品品質引領數碼影像市場的發展方向,并通過不斷強化的本土化戰略開拓中國市場。佳能(中國)作為佳能亞洲營銷集團的總部,將繼續扎根中國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真正成為亞洲集團發展的核心引擎。”
佳能以“多元化”和“全球化”作為戰略支柱,2007年集團銷售額預計將達到4.56 兆億日元,純利潤達到5000億日元,實現連續8個季度的銷售額、利潤雙增長。在2006年啟動的“全球優良企業集團構想第三階段”中,佳能集團正朝著2010年主要經營指標達到世界100強而努力,向實現銷售額6兆億日元,營業利潤率20%以上的“健全的發展”邁進。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佳能強化了數碼單鏡頭反光式照相機中差別化技術,努力實現高速攝影和高耐久性,提供品質遠遠高于其他廠家的產品;在小型數碼照相機領域,重視設計和功能,力爭建立起能夠切實滿足市場需求的生產體制,強調絕對的領先;在噴墨打印機領域,致力于開發高速并簡便地打印畫質優于傳統銀鹽沖印的圖片。
今年,佳能集團迎來了創立70周年,佳能也樹立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成為能夠100年、200年持續發展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