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麗麗)IBM正計劃建立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商業模式——云計算,該模式能為企業用戶引入Google風格的互聯網計算方式。
11月15日,IBM在上海推出了“藍云(Blue Cloud)”計劃,為客戶帶來即可使用的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據IBM軟件集團全球高性能隨需應變解決方案副總裁Willy Chiu介紹,該計劃包括一系列的云計算產品,能夠使計算不僅僅局限在本地機器或遠程數據中心,而是通過架構一個分布的、可供全球訪問的資源結構,使數據中心在類似互聯網的環境下運行計算。
什么是“云計算”?
“如今,企業都在努力降低計算成本,其中很多企業的做法是首先整合他們的IT運營,然后引入虛擬技術,而云計算將上述步驟提高到了一個全新水平,它通過更高的使用率、更低的管理和基礎設施成本,以及更短的部署周期,來進一步降低各種成本。”在向記者描述云計算時Willy Chiu說道。實際上,“云”是能夠提供動態資源池、虛擬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計算平臺。
據記者了解,云計算中的基礎設施允許企業實現IT硬件和軟件投資的更有效利用。其方法是打破原來相互獨立的系統障礙,做到把一組系統作為單一實體進行自動管理的模式。可以說,云計算就是虛擬系統的良好示范,也是那些采用自動系統管理、工作負載均衡和虛擬技術的數據中心的自然演變結果。
總的來說,云計算既描述了一種平臺,也描述了一類應用。一個云計算平臺能夠根據需要動態地提供、配置、再配置和解除提供服務器。而云應用是指那些經過擴展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訪問的各種應用,這些云應用運行在那些托管Web應用和Web服務的大型數據中心及功能強大的服務器上。
“藍云”的終極目標
據Willy Chiu介紹,IBM正在同許多精英公司、政府機構、大學和互聯網企業開展云計算計劃方面的合作,并將于2008年向客戶正式推出第一套支持Power和x86處理器系統的“藍云”產品,該產品實際上就是一臺預先安裝了云計算技術包的刀片服務器。
其實,早在今年10月初,IBM就與Google聯合發布了云計算合作項目,該項目是雙方將共建一個供美國6所高校研究使用的云計算平臺。與該項目不同的是,此次在上海以及全球同步發布的“藍云”計劃,則是IBM針對全球商用市場的一系列即可使用的云計算產品。“藍云”建立在IBM領先的大規模計算領域的專業技術上,將基于由IBM軟件、系統技術和服務支持的開放標準和開源軟件。據了解,全球有超過200名IBM研究人員在參與開發“藍云”產品。
除此之外,IBM還計劃于2008年提供一個System z“大型主機”云環境,以充分利用System z支持的超大數量虛擬機的能力,同時還計劃提供基于高密度機架集群的云環境。
對此,IBM系統與科技事業部開發和制造高級副總裁Rod Adkins表示:“‘藍云’的終極目標是幫助我們的客戶快速建立一個云計算環境,以便在自己的企業環境中對各種Web 2.0應用進行測試并建立原型。”而IBM正好擁有能夠實現云計算功能的所有基礎設施:軟件、硬件以及各種方案和服務。通過云計算讓IBM及其客戶達到雙贏也是IBM本身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