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 晴
世人的眼中,他是需要仰視的科學巨人。
頭戴“雜交水稻之父”的光環,獲世界大獎11次,榮獲首屆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個人姓名屬無形資產,品牌價值1008.9億元……他,就是袁隆平!
他一生癡迷的事業,最初始于兒時偶然的一次郊游。在武漢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參加學校組織的一次郊游。參觀了一個農家園藝場,他看見桃子紅嘟嘟地結在樹上,葡萄紫瑩瑩地掛在藤蔓,花兒鮮艷艷地開在枝梢:這個農家園藝場的美深深地震撼了他。“學農”的種子在他心底暗暗生根、發芽。
就這樣,袁隆平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稻田,交給他最初的夢想。為了全方位地掌握稻谷的習性,不管是風吹日曬,還是打雷下雨,他都一直在田間和他的禾苗在一起。用袁隆平的話說,“打雷下雨(我)尤其要去”,因為禾苗“倒伏不倒伏”,“要去看”才知道,“要去看,才知道它經得起幾級大風”。從他樸素真摯的話語間,我們看到的是他對“水稻事業”的拳拳之心和不懼困苦的信念——偉大就這樣鑄造在平凡的點滴間!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評選委員會在頒獎辭里如此評說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位鄉村教師的時候他就是。”“他畢生的心愿,就是讓人類遠離饑餓。”而他,還一直還懷抱一個奇異的夢想: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掃把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幾個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涼……把一個科學家浪漫的情懷書寫得酣暢、繁華和流暢!
侍弄水稻的好手袁隆平,還能十分熟練地拉起小提琴在音樂的旋律中游走、陶醉和享受。皓月高懸或繁星閃爍的夜晚,他會深情地拉上一首《夢幻曲》或舒伯特的《小夜曲》……讓自己在夢幻里走得很遠;他還熱心向公眾推薦給自己擔任“配角”的搭檔,在科學的道路上演繹和諧,創造和諧,應該是他的另一種創造。
他,從古老中國農村的田間小路走來,從偏僻的安江農校走來,把生命的渴望和激情,灌注進溫暖的泥層,化成厚實的溫情,演繹出生長的奇跡,成功抵御饑餓和荒蕪的夢魘!
其實,走近袁隆平,只需走向一個普通的山灣,走近一畦碧綠或者金黃的田疇,去走近一束籽粒飽滿的谷穗;理解袁隆平,只需理解一碗噴香的米飯,或者理解一張舒展開了又綻放如花笑顏的太陽般顏色的臉。
饑餓的時候,想起袁隆平,是一種無邊的希望;飽餐的時候,想起袁隆平,是一種永遠的感激!
四川省內江市隆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