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5月,第五屆奧運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這是現(xiàn)代奧運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屆奧運會之一。7月14日,來自19個國家的68名選手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的馬拉松賽。當(dāng)屆馬拉松賽賽程為42公里,并首次在賽段中途設(shè)置了轉(zhuǎn)折點。
日本田徑名將金粟志藏作為日本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參加了馬拉松賽。當(dāng)天的天氣非常炎熱,比賽開始的午后1點48分又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金粟志藏努力地跑在隊伍中,這位日本運動員在東京參加奧運選拔賽時取得過2小時32分45秒的當(dāng)時世界最好成績,志在折桂。由于天氣實在太熱,許多選手都因無法忍受、支持不住而中途退出了比賽。金粟志藏仍一路跑著。跑著、跑著,又累又渴的金粟志藏看見路旁有一個瑞典人在喝橘子汁,便身不由己地朝這個人旁邊的一棟房子跑去,他想休息一下并喝點什么。不料,進屋后他竟倒在屋內(nèi),昏睡了過去,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從睡夢中醒來。而此時馬拉松比賽早已結(jié)束,有34名運動員跑完了全程,南非運動員麥克瑟以2小時36分54秒8獲得冠軍。頗富戲劇色彩的是,比賽結(jié)束后,因為不見金粟志藏,警方四處查找,以為他失蹤了,直到金粟志藏回到日本隊駐地,事情才得以平息。
錯失馬拉松,讓金粟志藏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責(zé)中。歲月更替,金粟志藏的馬拉松創(chuàng)傷和隱痛一直不曾泯滅!1966年,時年76歲高齡的金粟志藏不顧勸阻,毅然重返斯德哥爾摩。他從自己當(dāng)年錯失比賽的那個地方一步一步地向比賽的終點——斯德哥爾摩奧林匹克運動場“跑”去,終于筋疲力盡地完成了他心目中的馬拉松。他說:“不跑完馬拉松,我會遺憾終身。”而此時距離1912年7月14日相隔54年,成為奧運史上歷時最長的“馬拉松”。按成績,金粟志藏應(yīng)算作當(dāng)年馬拉松賽的“第35名”。
這位“奔跑一生”的運動員曾多年擔(dān)任日本全國馬拉松聯(lián)盟會長和日本田徑隊顧問,被譽為日本“馬拉松之父”。對于這段往事,前不久,《讀賣新聞》再次評論道:“金粟志藏是個失敗者,同時也是個勝利者,因為他因自己的跌倒而永遠(yuǎn)奔跑。在這種意義上,充滿激情的永不言棄的人生比馬拉松更為貼近我們——生命就是一場馬拉松!”